企业集群环境下的企业创业研究--网络资源和创业导向对集群企业绩效的影响_创业论文

企业集群环境下的公司创业研究——网络资源与创业导向对集群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群论文,企业论文,网络资源论文,绩效论文,导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浙江 杭州 310027

一、引言

环境复杂性和动态性的加强,使得企业仅依赖原有业务获取未来的现金流变得愈加不确定,企业必须保持创业精神,通过发现和利用机会,实现公司创业活动,才能获取持续竞争优势(Covin and Mile,1999)。所谓公司创业活动是指企业层面上的创业活动,包括产品市场创新、公司风险和战略更新等(Teng,2007)。致力于公司创业活动的企业被称为创业型企业(Miller,1983),创业导向(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反映了企业进行公司创业活动的强度与行为特征。如何提高创业导向对组织绩效的贡献成为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焦点。二十多年来,学者们对影响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关系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Lumpkin and Dess,1996; Dess et al.,2003)。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如:高层管理团队特征、薪酬制度、组织结构、公司战略、产业环境及社会文化背景等(Lumpkin and Dess,1996)。然而已有研究大都局限于原子主义思维,忽视了企业网络对公司创业日趋重要的影响。尽管近来有学者开始从网络视角研究公司创业战略,如Simsek et al.(2003)提出了网络嵌入性影响公司创业活动的理论模型,Teng(2007)研究了战略联盟有助于公司创业活动的内在机制;然而,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网络组织,也被认为有利于公司创业活动的实现(Porter,2000;张玉利,2003),但公司创业领域对集群企业的研究非常缺乏。根据公司创业理论(Lumpkin and Dess,1996),只要我们能够找出影响集群企业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关键因素,并与创业导向进行有效匹配,就能对集群企业的创业活动与竞争优势做更深入的解释,从而有助于指导集群企业的公司创业活动。沿着这一研究思路,本文试图以资源获取为切入点,以企业集群中独特的网络资源对公司创业活动影响为主线,对企业集群影响公司创业活动的内在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

二、理论与假设

1.公司创业与资源获取

公司创业的本质被认为是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新的组合”过程,因此,获取外部资源成为公司创业活动的精髓所在。而传统的公司创业研究往往忽视了外部资源获取问题,原因在于早期的公司创业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大企业病”问题,重点研究如何激活大型企业内部创业精神,而大型企业内部通常富有资源,因此,主要从内部资源配置角度进行研究,如提高企业员工利用资源的自主性等(Covin,1991)。随着专业化分工深化与技术复杂性提高,企业仅靠内部资源已不可能实现某些复杂的公司创业活动,大型企业也需要嵌入于各种企业网络组织中,通过获取互补性资源才能成功实现公司创业活动。因此,资源获取日益成为大型企业实施公司创业战略的关键。中小企业内部资源禀赋相对低下,其公司创业活动更加依赖于外部资源的获取。集群企业通常被认为是资源禀赋低下的中小企业,却表现出活跃的创业精神、较高的创业能力和竞争优势。本文试图基于公司创业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进行深入分析。

表1资源获取方式比较

内部获取 市场获取网络获取

内部发展配置 要素市场购买并购战略联盟合作

集群网络获取

资源产权 企业独占 独占

独占 独占或共有 准独占性

获取可能性取决内部能力 资源可购性 目标企业可获性

合作可获性 嵌入性

获取成本 高时间成本

低交易成本 高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高 低成本

获取效率 低效率

高效率 难于整合 中等

高效率

资源重点 一般/战略资源

一般性资源 一般/战略资源

战略性资源 战略性资源

获取风险 高风险低风险 道德风险 机会主义风险

集群系统风险

资料来源:笔者在Teng(2007)的基础上进一步整理。

2.企业集群环境中的网络资源:资源获取方式比较

公司创业需要各种类型的资源,因此可能存在各种类型的资源缺口。如新创企业可能面临财务资源缺口,新产品开发可能面临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缺口,成长型企业可能面临管理资源缺口等。Barney(1991)把资源分为一般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能否填补战略性资源缺口是创业型企业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多林格,2006)。因此,机会导向型的创业型企业会尽力从各种渠道获取所需的资源来把握和利用商业机会。一般而言,资源获取有三种主要方式,即内部获取、市场获取和网络获取。表1对这三种方式进行比较:①通过企业内部发展和配置来获取资源,其优点是企业能够整体控制资源,但缺乏效率,时间成本高。②市场获取是从企业外部获取资源的主要方式,但前提条件是资源的可购性。Miller and Shamsie(1996)把资源分为基于产权的资源和基于知识的资源。基于产权的资源可以从要素市场购得。但基于知识的资源却无市场可购,如品牌、声誉、隐性知识、信任等,而这些基于知识的资源被认为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Barney,1991),能显著提高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贡献(Wiklund and Shepherd,2003)。因此,通过市场购买虽然具有高效率和低交易成本,但很难获得战略性资源。③并购可以从目标企业获取所需资源,且可以获得要素市场上购买不到的战略性资源。但并购存在诸多缺点,如目标企业经理的反抗、高交易费用和高道德风险等,且所获资源难以整合,如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困难常导致并购失败。④战略联盟是企业间的合作安排,通过获取彼此的互补资源实现共赢。但战略联盟通常难以管理与控制,容易发生机会主义行为,且战略联盟只能暂时获取资源,企业不能长期依赖于合作伙伴以获取所需的创业资源(Teng,2007)。

相对于前4种方式,企业集群成为网络获取资源的一种新方式,嵌入于企业集群中的企业能够获取集群外部企业难以获取的资源,如集群内部的隐性知识、密集的集群网络渠道,集群企业之间的高度信任、集群品牌等。虽然上述某些资源要素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演化,但对于集群企业而言,这些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耿帅,2005),集群企业能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取这些资源。近年来,战略学者突破了资源基础理论内部聚焦的局限性,在集群网络中寻找战略性资源,提出了如共享性资源、网络能力、集群效应等概念来总结企业集群环境中的独特资源要素(Molina-Morales,2001;耿帅,2005)。本文借鉴已有研究,并把这些资源束定义为网络资源,分为四项要素:隐性知识、集群网络渠道、集群企业间信任和集群品牌,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资源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

3.网络资源与集群企业绩效

隐性知识是非编码化的知识,具有不可言传性,需要在面对面的接触中才能获得。企业集群为隐性知识的获得提供了独特的平台。一是企业集群中蕴含大量的共享性隐性知识,长期在企业集群地区生活的人能够潜移默化地获得行业中的知识、技术诀窍、市场信息。二是在企业集群环境中有大量的供应商、客户、相关的支持性机构存在,集群企业与这些集群主体存在高频率的面对面交往,空间的相似性使得集群企业容易获得重要的隐性知识。三是企业集群中还存在大量的非正式网络,在同一个地区的企业主之间相互了解,他们可能是同乡、亲戚、朋友、旧同事等关系,经常在茶余饭后讨论业务问题,在高密度的非正式交往过程中获得大量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具有粘滞性和区域根植性,很难流出区域之外,成为非集群企业不能获得的企业集群内部独特的资源,因此,企业集群中的隐性知识被认为是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Tallman et al.,2004)。

集聚在同一区域的集群企业,由于长期的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形成复杂的集群网络渠道,这种网络相比于其他网络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一是在企业集群内部,几乎每个企业均处于网络节点位置,通过集群网络渠道,集群企业比非集群企业更加快速地感知消费者和供应商的需求变化(Porter,2000)。二是通过企业集群网络,集群企业能够快速获取所需要的设备、技术知识、市场信息等要素。集群网络渠道需要企业集群中各个主体共同参与并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形成,因此是企业集群中的一种独特战略性资源,提高了集群企业的绩效。

日趋动荡的外部环境增强了不确定性,使得信任作为战略性资源尤其显得重要。在企业集群中,集群企业与其他主体之间能够形成高度的最优信任关系(Powell et al.,1996)。一是嵌入于专业化生产网络后,集群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了长期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技术上、销售上、采购上的相互依赖。相互依赖形成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信任与相互依赖性的适当匹配形成了最优的信任水平。二是集群企业嵌入于高密度的竞争者网络中,即一个小区域内存在多家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使得采购商有众多的选择,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本地高强度竞争环境,迫使集群企业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抉择中偏重于长期利益,加强与竞争者的合作关系,提高集群企业之间的信任水平。三是企业集群网络有助于失信信息传播,一旦集群企业失信,其失信信息将在企业集群网络中得到快速的传播,失信企业将迅速被市场淘汰,失信成本远高于失信收益。因此,企业集群内部的“最优信任”成为企业集群中的独特战略性资源。

企业的品牌是通过优质的产品、良好的售后服务或大量的广告宣传,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渐树立起来的产品形象或企业形象,其建立成本很高,单个企业品牌的塑造受到规模、资金和时间的约束。在企业集群中,大量从事类似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聚在一起,通过竞争参与部分工序的生产制造,形成大规模的供应、生产和销售基地,形成企业集群的整体形象和集体声誉,集群品牌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

综上所述,网络资源满足Barney(1991)的战略性资源的四个条件(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企业集群环境中独特的战略性资源,因此我们提出假设:

HI:网络资源与集群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

4.创业导向与集群企业绩效的关系

仅仅识别出战略性资源还不够,资源必须被使用才能实现其价值。正如Wiklund和Shepherd(2003)指出,在VRIO分析框架中,资源仅仅具有价值性(Valuable)、稀缺性(Rare)和不可复制性(Inimitable)还不足以持续实现高绩效,企业还需要合理组织利用(Organization)这些资源。而创业导向是企业的战略导向,反映了企业的决策制定方式、方法和实践,可以看做是资源组织方式(Wiklund and Shepherd,2003)。下面的部分首先讨论集群企业创业导向是否与企业绩效具有正相关性,然后讨论网络资源是否有助于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贡献。

Miller把创业导向分为三个维度:即创新性(Innovativeness)、风险承担性(Risk-taking)和先动性(Proactiveness)。创新性是公司创业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用于反映公司支持创造性活动和试验的程度;风险承担性反映企业把大量资源用于高风险项目上的意愿,表现了企业试错程度和对未知领域的投资程度;先动性是指企业在引进新产品或服务、操作流程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试图领导还是跟随竞争对手,先动性高的企业往往具有前瞻性,能够有效识别和利用机会(Lumpkin & Dess,1996)。在企业集群环境中,创新性强的集群企业能够开发或引进新产品和新技术来提高企业绩效。先动性强的集群企业从产品市场上获得机会,比竞争者提前行动占领细分市场,建立品牌认知度,以获得先发优势。勇于承担风险的集群企业能实施试错战略来积极利用机会,大胆实施高回报高风险项目,以提高企业绩效(Zahra and Covin,1995)。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

H2:创业导向和集群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

5.企业集群中网络资源对创业导向与集群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

虽然资源在已有的研究中一直受到关注(Covin and Slevin,1991;Lumpkin and Dess,1996;蔡莉等,2007),但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企业内部资源对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的贡献,如Wiklund and Shepherd(2003)证实了基于知识的资源显著提高创业导向对瑞典中小企业绩效的贡献。随着经济活动的网络化特征不断加强,存在于企业外部的网络资源对公司创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Teng,2007)。以下着重分析企业集群中网络资源的四个要素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影响。

公司创业过程被认为是企业对知识的获取、整合和利用过程,涉及大量隐性知识的输入。公司创业主体需要在地理上与相关知识源邻近,从而能够与之进行频繁互动,获得所需的隐性知识(Floyd and Wooldridge,1999)。因此,嵌入于企业集群网络中,增加了隐性知识的可获得性,有助于集群企业发现和利用机会,显著提高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集群网络渠道对公司创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公司创业的本质是机会的发现与利用过程,高密度的集群网络渠道有助于识别和利用机会。在企业集群内部,几乎每个企业均处于网络节点位置,通过集群网络渠道,集群企业比非集群企业能更加快速地感知消费者和供应商需求的变化,进行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或组建一个新企业(Portor,2000)。②对于创新而言,大部分的创新是基于某种形式的解决问题。在企业集群中,这些问题通常会沿着价值链来寻求解决,一个企业面临着特定的问题会寻求供应商、消费者或其他相关者的来解决,提高了集群企业的创新能力。③对于新创企业而言,通过集群网络可以快速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加速了新企业的形成和成长,降低了新企业的进入门槛和成长风险。

日趋动荡的外部环境增强了不确定性,使得信任对于实现公司创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公司创业活动相对于一般管理活动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Miller,1983)。一些领域的技术改变非常迅速,产品生命周期非常短,合作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可能会导致公司创业活动的彻底失败。嵌入于企业集群内部,集群企业与其他主体之间能够形成高度的最优信任关系(Powell et al.,1996)。因此,企业集群内部的“最优信任”能显著提高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集群品牌和声誉能够促进企业集群内的公司创业活动。①集群品牌能够吸引大量的外地客户进入企业集群内部,这些客户慕名到企业集群内采购,从而给集群企业带来了大量的市场需求信息和创业机会。②集群品牌使得各种专业人才慕名到企业集群中来,形成了企业集群劳动力市场,为集群企业的公司创业活动获取人力资本提供了便利。③创业型集群企业能够借助于来自区域的品牌知名度提高顾客对产品的信任,提高企业自身的信誉,为新产品打开销量。尤其在推出新产品和创建新企业时,往往最缺乏企业自身的品牌与声誉,但这些企业能够利用集群品牌快速获取客户的认同,填补了所需的品牌资源缺口,建立先发优势。

综上所述,企业集群中的网络资源能够有助于集群企业识别与利用机会,填补公司创业的资源缺口,有助于集群企业的公司创业活动的成功实现。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3:网络资源显著提高创业导向对集群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

三、实证分析

1.样本

本研究的抽样范围面向浙江省的所有地级市。浙江省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最为发达、最多的地区之一,颇具典型性。根据《浙江年鉴》(2006),2004年,浙江省企业集群的总产值高达15826亿元,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值高达64%,共有601个产值超亿元的企业集群。本次共发放800份问卷,要求企业的总经理或高层管理人员填写,以确保信息提供者能准确反映企业真实信息。共回收问卷245份,回收率为30.6%,其中有效问卷213份。在有效问卷中,集群企业占117家(台州32;杭州25;金华17;宁波12;舟山10;衢州7;温州7;嘉兴5;湖州2)。其来源分别是对台州市集群企业实地访谈后获得32份问卷,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得45份问卷,通过浙江大学管理培训中心连续五期的EMBA课堂获得40份有效问卷。表2为样本的一些主要特征。

2.变量与测量

本文的主要变量采用7级Likert量表打分法进行题项设计。为了确保测量工具的效度与信度,尽量采用国内外已经使用过的量表,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在问卷正式定稿与调查之前,先与部分企业界人士进行问卷预调查,根据反馈意见再次修订。

(1)自变量。创业导向测量设计了9个题项,包括创新性(α=0.88)、冒险性(α=0.88),先动性(α=0.85)三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三个题项,在已有的文献(Covin and Slevin,1995;Wiklund and Shepherd,2003;张映红,2005)的基础上修改而得。因子分析显示三个维度的共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5,没有严重的交叉载荷,具有良好的构念效度,KMO值为0.83,大于通常所要求的0.7临界标准,表明适合因子分析。

网络资源共有13个题项,参考耿帅(2005)的问卷,同时结合实地调研修改而得。①隐性知识用4个项目来测量,分别测量企业核心员工在该地区长期生活所获得技术知识的难易程度、获取市场信息的难易程度、与该地区企业交流与探讨问题的频率、共同解决销售问题的频率(α=0.90)。②集群网络渠道有3个题项,分别测量企业在本地区采购原料与设备的难易程度、在本地区寻找供应商或客户的难易程度、从本地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及行业协会获得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的难易程度(α=0.94)。③集群企业间信任有3个题项,分别测量与本地区其他企业发生业务往来时的信任程度、使用口头承诺的程度、被欺诈的频率(α=0.87)。④集群品牌有2个题项,分别测量区域性标识对于企业产品销售的影响程度,以及对招聘人才的影响程度(α=0.88)。因子分析显示,4个维度的共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5,没有严重的交叉载荷,KMO值为0.82,适合因子分析。

(2)因变量。因变量为企业绩效,根据已有的研究(Wiklund and Shepherd,2003;张映红,2005),通过和同行业竞争者的比较来测量市场增长、销售增长、平均利润和顾客满意度四个方面的组织绩效(α=0.89)。由于公司创业活动可能会对企业短期和长期的绩效影响不同,为了尽可能消除公司创业绩效的时滞问题,本研究测量3年平均绩效。

(3)控制变量。根据已有的研究,产业环境是影响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重要变量(Lumpkin and Dess,1996)。因此,本文控制产业环境的两个维度:动态性(α=0.82)和敌对性(α=0.85)。动态性与敌对性各包括3个测量题项,在Wiklund and Shepherd(2003)和张映红(2005)的量表基础上修改而得。企业规模与年龄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影响在公司创业研究中并无定论,通常作为控制变量。

3.分析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各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数据信度和效度分析;通过数据浓缩法,对测同一变量的多个指标数值求取平均值;为有效测度控制变量及其他变量的影响,进行各变量之间的偏相关分析;对创业导向与网络资源两个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然后计算中心化之后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项;通过层级回归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HRA),利用基本模型(Basic Model)、独立模型(Independent Model)和权变模型(Contingency Model)对绩效变异进行解释。分析显示所有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值均低于临界值的4.0,表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4.结果分析

表3为所有连续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表4为分析结果。层级回归分析分为三步进行。①基本模型仅考虑控制变量对绩效变异的解释(=0.18,p<0.001)。②独立模型分析,发现放入主效应变量以后,对绩效变异的解释有较大增加(△=0.51,p<0.001),即网络资源和创业导向分别对集群有正向显著影响,H1和H2得到证实。③权变模型分析,发现放入交互项变量后,对绩效变异的解释也显著增加(△=0.04,p<0.001),即网络资源强化了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H3得到证实。

表3 平均值、标准差和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变量MeanS.D. 1 2 3

4 5 6

企业绩效4.510.891

创业导向4.521.000.76***1

网络资源4.710.780.75***0.69***1

企业年龄3.290.880.03

0.16

0.03

1

企业规模2.471.240.35***0.60** 0.25***0.49***1

动态性 4.201.100.25** 0.26** 0.25** 0.20

0.27**1

敌对性 4.721.420.16

0.09

0.10

0.19* 0.28**0.14**

注:*p<0.05;**p<0.01;***p<0.001(n=117)。

四、讨论与总结

本文分析了企业集群中独特的网络资源与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浙江省117家集群企业的实证研究显示:网络资源、创业导向均与集群企业绩效有显著正相关性,网络资源显著提高了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从而证实了网络资源是公司创业活动受益于企业集群的内在原因。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①首次把公司创业研究拓展到企业集群环境中,对集群企业的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弥补了现有研究对集群企业公司创业活动研究的不足。②公司创业是高绩效企业的特征,但成功实现公司创业活动依赖于企业的资源与能力(Covin and Slevin,1991;Lumpkin and Dess,1996)。虽然已有研究对资源因素相当重视,但关注的是企业内部资源(Wiklund and Shepherd,2003),忽视了网络资源日趋重要的影响。本文突破公司创业研究原子主义思维的束缚,首次研究了存在于企业集群环境中的网络资源对公司创业的影响,从而解释了集群企业的低内部资源禀赋与活跃的创业活动之间的悖论,进而解释了企业网络对公司创业的重要意义。③本文推动了资源基础理论与公司创业理论的整合,为战略创业理论提供证据(Ireland et al.,2003)。公司创业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在解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时均存在不足之处,如公司创业理论仅聚焦于“熊彼特租金”的获得,但“熊彼特租金”不能持久,随着竞争者的增多和模仿者的进入,超额利润将趋向于零;而资源基础理论聚焦于“理查德森租金”的获取,在动态环境下战略性资源却有“陷阱问题”,核心能力有“刚性问题”。本文融合了公司创业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的精髓,认为在动态环境中企业需要把创业思维融入日常的战略决策中,对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利用。因此.对集群企业而言,仅仅具有创业雄心还不够,创业导向需要与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匹配才能实现持续竞争优势。同样,仅仅识别企业集群中的战略性资源并不能直接够创造价值,网络资源只有被集群企业用于公司创业活动,才能实现集群企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集群属于低级集群,依赖低成本竞争存活。在面临着全球化竞争和资源要素涨价的两重压力下,如何实现企业集群的升级,把企业集群从简单的“企业集聚”转变为“创新型集群”,实现企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是理论与实践面临的最大挑战。集群企业是企业集群的微观细胞,集群企业的公司创业活动是企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因此激发集群企业的创业精神,有效提高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贡献,是促进我国企业集群升级的根本途径。本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企业集群环境中丰富的隐性知识、密集的网络渠道、集群企业间的高度信任以及共享的集群品牌,有助于集群企业发现和利用机会,提高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因此,对于促进集群企业的公司创业活动,需要突破原子式思维的局限,不能仅考虑对企业家的培训,或组织结构重构等组织因素,还需要有效地培育和利用网络资源,获取隐性知识、完善集群网络结构、增强集群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培育集群品牌。

标签:;  ;  ;  ;  ;  ;  ;  ;  ;  ;  ;  

企业集群环境下的企业创业研究--网络资源和创业导向对集群企业绩效的影响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