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特点探析论文_郑,艳,高玲玲,边英新,陈雪,王杏芹

莱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265202

摘要:目的:外科手术患者医院内感染的护理特点探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52例外科手术院内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疗效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0.77%,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手术院内感染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后,可以有效提升护理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关键词:外科手术;医院感染;护理特点;探析

医院感染是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感染情况,或者是处于一个感染潜伏期,在住院期间引发的一种感染类型[1],伴随我国医院结构和体制的不断变革,医院内部情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院内感染因素不断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外科手术的顺利开展,对患者的身体方面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增加了个人、医院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也给医院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床中需要给予正确认识,做好相应的抗感染护理工作,提升护理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04月~2015年0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外科手术院内感染患者,每组各26例。男30例,女22例。护理组,年龄16岁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34.22±4.77)岁。对照组,年龄16岁到8岁之间,平均年龄(34.23±4.76)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人性化预防院内感染护理方式。

第一,心理护理。外科手术会使得患者变得焦虑、紧张不安,因此对于医护人员的每一句话都会变得非常敏感,再加上患者对于手术的不太了解,在手术开展之前,对于手术的安全性产生很大的不安,因此情绪会变得异常失落,同时会伴发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状态[2],再加上院内感染的发生,很多患者因此可能会延期手术,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焦虑不安心理,护理人员一定要主动给予患者关心和帮助,能够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患者主动将内心真实想法加以表露,有助于心理护理指导工作的高效率开展。

第二,健康教育指导。护理人员可以在病房内对患者进行一对多的教育指导,也可以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护理指导,同时也可以在医院内部组织讲座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和内容,提高患者对于治疗工作开展的安全性和依从性认识[3],同时可以在整个住院期间,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方面科学管理,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改善患者的体质结构,增强患者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第三,呼吸道护理管理[4]。全麻手术过后的患者需要采取平卧位姿势,将头部适当的偏向一侧,尽可能的避开因为脑脊液从下腔针眼漏出,而引发头痛症状,针对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手术开始前,加强对患者呼吸练习指导,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增强患者的肺通气。同时手术过后,需要指导患者正确咳嗽,调整自己的卧床姿势,在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等,有利于痰液引流。护理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对吸痰、雾化吸入、呼吸机、氧气湿化瓶、连接管道等装置的消毒管理,严防病原菌通过管道直接进入患者呼吸道;尽量缩短操作时间,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新鲜,确保空气消毒质量;严格探视和陪护制度,减少病房人员流动。对存在感染性肺炎的患者,使用含0.2%氯己定漱口或口腔冲洗,每日4-6小时一次。

第四,皮肤管理。皮肤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内容,可以有效降低皮肤感染发生率。在手术过后患者不能够随便的进行身体移动,需要卧床休息,长期卧床后会使得患者容易发生压疮等,造成皮肤软组织感染。因此在皮肤护理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增加营养,以增强皮肤抵抗力。其次经常为患者更换床单、清洗衣物,保持患者的床铺整洁干燥;定期检查受压部位皮肤,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协助定时变换体位,2-3小时一次,必要时缩短时间;尽量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因手术原因或治疗需要不允许过多翻身者,应使用气垫床、器具防止褥疮发生。若有局部皮肤水肿、皮肤微红或发白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第五,胃肠减压管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年龄大小、身体大小等选择适合的胃管开展后续的护理工作,在胃管固定过程中,一定要正确插管,妥善固定,避免胃管发生扭曲、牵拉等,同时对于导尿管也需要做好尿液观察和护理工作开展,保持适当的尿袋高度,避免尿液发生逆流[5],做好每天的观察记录,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保证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手卫生管理。洗手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且现代医院临床介入性检查和操作较多,医护人员的双手在操作中是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之一。据统计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1%,而正确、有效地洗手可是医院感染率下降50%。临床护理中应注意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通过六步洗手法宣传图片等多种形式营造手卫生氛围,提高手卫生意识,加强护理、患者及家属手卫生知识宣传,反复强化手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护和保护患者的意识,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护理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0.77%,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

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26/2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77%(21/26),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医院内感染对于原发病的治疗过程产生了非常大的不良影响。在临床中为了提升外科手术的成功开展率,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需要在外科手术开展前后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在整个围术期做好护理管理工作,主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开展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指导,使得患者在围术期得到良好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岳东峻.492例腹部外科手术院内感染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4):283.

[2]陈巧玲.外科手术院内感染的护理特点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347-348.D

[3]王丽萍.探讨普通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2):436-437.

[4]陈丽.人性化护理在泌尿外科手术院内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597-1598.

[5]张毅.探讨普通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8):3765-3765.

论文作者:郑,艳,高玲玲,边英新,陈雪,王杏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特点探析论文_郑,艳,高玲玲,边英新,陈雪,王杏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