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钦江全长195km,其中92%河段达到Ⅲ水质标准,主要的超标河段为青年水闸下游。文章分析了水质超标的原因,提出了利用水利工程改善钦江水环境、加快入河污染源的治理、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环境监测工作等环境改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钦江;水质;分析;对策
前 言:
水是万物之源,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河流是水资源的主要载体,是联系水体、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纽带,是陆地和海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通道[1]。钦江是钦州市境内最大的一条独流入海河流,发源于灵山县平山镇白牛岭,流经灵山县城、三隆镇、那隆镇、陆屋镇、平吉镇、久隆镇至钦州市城区,于钦南区尖山镇的梨头咀、沙井汇入茅尾海,全长195km,集水面积2391km2,是钦州市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河流[2]。
目前,水环境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的热点环境问题[3]。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养殖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直排,以及流域上游水资源匮乏造成钦江水质恶化。流域污染物流入钦州湾,使得沿岸海域营养盐非常丰富,河流输入营养盐通量的增加,将导致海域营养盐浓度和结构的变化,大大增加了钦州湾发生赤潮的生态风险[4-5]。本文研究了入海河流钦江近段时间的水质状况,分析水质恶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钦江流域水环境状况
1.1 2010~2018年平均水质状况
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在钦江干流自上而下设置了灵东水库、灵山县自来水厂取水口、陆屋水文站、白坟江、青年水闸、钦江东、钦江西等7个监测断面,对钦江流域2010~2018年监测断面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年平均水质类别见表1,年平均水质超标污染物及超标倍数见表2。
从表1可以看出,灵东水库、灵山县自来水厂取水口、陆屋水文站、白坟江、青年水闸等5个监测断面2010-2018年年均水质基本满足Ⅲ类水的功能区的水质目标;钦江东监测断面2012-2017年年均水质为Ⅲ类,其余年份为Ⅳ类,未到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钦江西监测断面连续9年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特别是2013-2016年持续较差,均为劣Ⅴ类。由此可知,钦江流域主要超标断面为钦江东和钦江西断面,且这2个断面均位于钦江下游,说明钦江上游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钦江青年水闸下游为主要污染河段。
从表2可看出,近9年,钦江流域年平均水质超标污染物主要为总磷、氨氮,其中钦江西断面超标因子氨氮和总磷的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3.41倍和2.37倍。说明氨氮、总磷的控制应主要关注城镇生活源、畜禽养殖污染源以及农村生活污染源。
由此可见,钦江水质可以分两段来评价,以钦江青年水闸为界分上游和下游,钦江上游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钦江水质染问题主要集中在下游,即流经钦州市城区河段,大约15公里。
表1 钦江流域历年年均水质类别
注:①超标倍数计算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值进行计算。②“-“表示未超标。
2 钦江城区段水质恶化原因分析
2.1 江水自净能力不强
钦江有先天性不足,简称“三小”即流程小、流域小、流量小。钦江属桂南诸小河流之一,独流入海,河流短小,只有195公里,流域面积也小,才2391平方公里,钦江流域水资源不足,流量偏小,多年平均流量为64.37m3/s。由于钦江青年水闸为钦州市城区的供水水源地,为满足钦州市城区和流域沿线乡镇饮用水、灌溉水及发电需要,钦江青年水闸在枯水季节的下泄流量极少。根据对钦江青年水闸近10年下泄流量统计分析,其多年枯水期下泄流量仅3.28m3/s,下游的部分河床裸露,水环境容量降低,这就造成了钦江城区段江水的自净能力不强。
2.2 入河污染源治理不彻底
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不彻底。根据生态环境保护部门2019年的统计数据,钦江青年水闸以下河段入河排污口共有62个,其中仅完成截流27个,尚有35个未完成整治。这些排口的污水直排钦江,对钦江下游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城市内河黑臭水体整治缓慢。根据《钦州市城区黑臭水体整治规划》,钦州市共有10条黑臭水体汇入钦江,截至目前,仅完成东干渠、黄晚沟、西干渠、西干渠康熙岭支流等4条黑臭水体的整治,尚有6条未完成整治,且黑臭水体未完成整治前,所采取的临时应急抽水措施不持续到位,导致钦江水质仍受黑臭水体严重影响。
养殖污染整治不到位。钦江东、钦江西监测断面上游分布约1500多亩水产养殖场(每年6-7月及10-11月换水),所产生清洗尾水和养殖尾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排钦江。同时,已完成清理整治的畜禽养殖场存在反弹现象。
2.3 城市污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薄弱
钦州市排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排水管网错接、混接、乱接等现象较为严重,排水管网出现老化、堵塞、坍塌损坏及管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突出[6]。一方面,城市排水管网不完善。据统计,钦州市城区排水管网雨污分流的比例仅为28%,特别是河西片区以雨污合流排水体制为主,城中村污水仍为自然散排状态。另一方面,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2019年上半年钦州市河东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为60%,河东片区生活污水收集率仍较低。而河西污水处理厂已经满负荷运行(设计污水处理能力8万吨/日),根据河西片区供水量和污水处理进行估算,每天约有1万吨生活污水直排钦江及城市内河。
2.4 受海水潮汐影响
钦江青年水闸下游河段坡降平缓,离海岸线近,属于感潮河段,海水可上溯到青年水闸。据钦州站水文资料统计结果,其多年涨潮最大潮差2.21m,平均0.97m,落潮最大潮差2.20m,平均1.01m。涨潮历时多年平均值4.26h,落潮历时多年平均值18.69h,致使钦江城区段受海水潮汐变化影响较明显。
3 钦江城区段水质改善对策
3.1 利用水利工程改善钦江水环境
通过水利工程引水或调水措施,利用大量清洁的水使河道中污染物通过稀释、扩散和迁移,可快速改善河道水质,同时也使水体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和自净能力。郁江调水工程设计调水流量为20m3/s,实现青年水闸增加下泄水量8~10m3/s。因此,相关部门要着力加快郁江调水工程的施工进度,争取早日完工并投入使用,切实补充钦江来水。同时,加强钦江流域水量调度管理,完善水量调度方案,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流量和泄流时段,改善城区河段枯水期水质。
3.2 加快入河污染源的治理
生活污水是严重影响钦江水质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截流入河排污口,整治黑臭水体以及养殖污染是治污的关键。因此,各级各部门要集中力量加快所有入河排污口的截流工作,及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步伐,加大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和水产养殖场清理整治力度,并加强巡查管控,防止新增入河排污口及已清理整治的水体返黑返臭。同时,安排专人定时清理钦江两岸及水面垃圾,保持河道干净整洁。
3.3 全面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污水管网工程,是城市地下隐蔽性工程,被称为城市建设的“良心工程”。因此,加快改造现有合流制城市排水系统步伐,完善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特别是加强老旧城区老旧小区的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力度。全面加强配套污水管网建设,要向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延伸,有效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率。同时,加快已规划“过江管道”的建设步伐,把河西片区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河东污水处理厂处理,杜绝生活污水外排。
3.4 加强水环境监测工作
水质监测是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钦江水质监测工作,定期对各水域河段开展监测,必要时要加密监测,充分掌握各河段水质状况,为相关部门做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要加快建设钦江流域视频监控和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逐步建立“生态云”平台系统,以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治理钦江。
参考文献:
[1]刘昌明,刘晓燕.河流健康理论初探[J].地理学报,2008,63(7):683-692.
[2]谭庆梅.钦江流域水污染状况与水环境保护[J].广西水利水电,2009(1):49-51.
[3]刘聚涛,高俊峰,姜加虎.不同模糊评价方法在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比较[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2(1):20-25.
[4]杨斌,鲁栋梁,钟秋平等.钦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及富营养化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4,30(3):61-64.
[5]蓝文陆,彭小燕.茅尾海富营养化程度评价及其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27(2):109-112.
[6]庞东.打响整治攻坚战 改善提升钦江环境.钦州日报[N],2019-5-23,第001版.
论文作者:吴太柔1,游万江2,林敏1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
标签:钦州市论文; 水质论文; 水闸论文; 管网论文; 水体论文; 污水论文; 钦州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