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新教材中的“原则”教学_政治论文

谈谈《思想政治》新教材“原理”的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新教材论文,原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何学科的理论,都是由概念、命题(观点)、原理所构成的知识体系。高中思想政治课新编教材的必修模块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这里所说的学科知识,即学科知识体系,也是由概念、命题(观点)和原理所构成的。概念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和特征,观点揭示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某一种关系,而原理则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过程的综合认识,是对事物某一层次、某一范围的系统把握。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理论体系。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原理教学是须臾不可或缺的。我们针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教材编写的特点,实施基本原理教学,取得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求学生了解原理的构成

新教材对原理的编写,都是从生活逻辑着手,分散或集中形成原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了解原理的构成。一般来说,原理的构成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有些原理是把多项论断按照其内在联系,进行有机整合而形成的复合论断。例如,“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原理,新教材是把以下多项论断进行整合而形成:即“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要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没有关系)”;“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即社会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没有关系)”。

又如,新教材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原理的论述,也是由若干的相互联系的论断,经过有机整合而形成的。首先,“生产决定消费”。其表现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其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其表现为“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生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把这些论断按照其内在联系有机整合在一起,完整地表述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原理。

其二,有些原理是由众多观点所构成的整体性认识。人们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同一对象,可以形成不同的观点(或命题),我们只有把这些观点综合在一起,形成整体性认识,才能构成原理。例如,对世界的本质的认识,唯物主义有如下几种观点:“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等。把这些观点进行有机整合,构成了整体认识,就形成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即“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又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原理,是由以下四个观点构成的整体性认识: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把这四个观点综合起来,可以看出: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也就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如果再把这一原理与“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的观点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其三,原理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规律性的系统认识,是包含概念和观点的知识体系,它能联结和展开众多范畴,使之构成一个知识网络。例如,“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就是一个知识体系,以它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这一原理首先揭示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然后又进一步揭示了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作用,不仅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包括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上述论断,不仅完整而又正确地揭示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且它还能联结和展开众多的知识范畴,形成一个以“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它联结着“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的原理,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包含意识能动作用的内容;它还联结着“事物联系的客观性”的原理,承认“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就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同时,从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来看,自在事物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这些都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可以说,唯物辩证法的所有原理,都是以承认世界的客观性为基础的,人的意识和思维的辩证运动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辩证运动的反映。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也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中的展开和运用。

二、教会学生整合原理的知识网络

新教材不像旧教材那样,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而是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出相关的知识和原理。有时,一个原理可以分散在几课中去讲述。但是,零散的知识如果不进行系统地整理和综合,就不好运用,也很难应对高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帮助学生对每一个原理知识进行系统整合,一般应从原理的名称、内容、方法论意义,以及必须反对的错误倾向等四个要素去把握,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下面我们以“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等原理为例,分别把它们的相关的知识整理成为知识网络。详见下表: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从原理名称、原理内容和方法论意义以及反对错误倾向等四个方面,理解和掌握原理的知识体系,其目的在于适时适度地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教材,以利于学生调动和运用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特别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思想政治课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搞好原理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把现实生活引入教材,运用所学的原理加以分析和解决,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发现和解决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以及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

[教例1]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从现实生活(典型事例)入手,导入要学习的知识和原理。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运用正确的方法,通过分析这些典型事例,得出相关的结论,概括出相关的原理,并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然后,再运用这些原理去分析典型事例,并遵循“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人教版)第二课,从“多变的价格”入手,设置了两个框题,即“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在“影响价格的因素”框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教材,列举价格变化的典型事例,提取有效信息,得出第一个结论:“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即“供求影响价格”;然后,通过分析“即使供不应求,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再涨,也不会比一辆汽车的价格高;即使供过于求,一台彩色电视机的价格再降,也不会比一台收音机便宜”的事例,得出第二个结论:“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把这两个结论有机整合在一起,构成了“价格的形成”的原理。接着又引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等原理。把这些原理整合在一起,便生成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原理。

在“价格变动的影响”框题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二是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可以“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把这些观点整合起来,则可展示出“价值规律的作用”的原理。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发展商品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违背价值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当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了价值规律(包括内容、形式、作用)的原理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的现实问题,或者引导学生练习2007年的高考题(江苏卷第17题、广东文综卷第3题和政治卷第10题、宁夏卷第12题、天津卷第25题,全国文综卷I第24题),学生就会有比较深刻、全面和正确的理性认识,认识事物的能力自然就会不断提高,正确的价值观也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因此,这样的教学,也有利于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教例2]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解决自己关注的实际问题。

例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每个中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在复习《生活与哲学》原理的教学中,围绕“学习了哲学知识,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何帮助”这一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1)按照学习规律进行学习活动,比如按照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的规律学习,按照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的过程学习,遵循大脑兴奋与抑制有节奏循环的活动规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在尊重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张弛有度。(2)坚持内外因结合的观点。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努力。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周围的环境、家庭的条件都是外因,要对其做“一分为二”的分析,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克服不利条件的影响,只有把内外因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习进步。(3)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因此,必须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一样多,但不同的安排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按比例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各科均衡发展。(4)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展开学习活动。如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系统分析、辩证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创新思维的方法等。(5)由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进步和顺利的时候,不陶醉于现有的成绩;学习出现挫折和反复的时候,不消极悲观,而是满怀信心地去克服困难,继续进步。……上述观点都是相关哲学原理的具体运用。事实证明,用这些观点指导学生学习,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提高,也能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学习哲学知识真管用。

[教例3]关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之一,运用所学的原理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觉悟。

例如,党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新理念,近些年来,推出了一系列亲民爱民的政策和措施,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中,其本质都是坚持“以人为本”。那么,如何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探究。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运用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等原理知识进行分析;从政治学的角度,可以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政府的性质和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等原理知识进行分析;从哲学的角度,可以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等原理知识进行分析。这样,就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正确理解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执政新理念,增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和觉悟。

标签:;  ;  ;  ;  ;  

论“思想政治”新教材中的“原则”教学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