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产关系、经济结构与经济基础的差异_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论文

论生产关系、经济结构与经济基础的差异_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论文

论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基础的区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关系论文,经济基础论文,经济结构论文,区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法分类号:B0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14(2001)05-0481-04

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材著作中形成了一个传统,只看到生产关系、经 济结构、经济基础的联系,没有看到这三者的区别,例如,有一本原理教材说:“经济 结构从本质上说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经济关系,体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从它与生 产力的关系看,称之为生产关系……从它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看,称之为经济基础。”[1 ](P195)换一句话说,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基础三个名称反映同一事物。本文的 任务是首先分析生产关系与经济结构的区别;然后再分析经济结构与经济基础的区别; 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的“经济基础”定义的缺陷,并给出一个新的“经济基础 ”的定义。

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在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的生产劳动中 ,人不仅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改造自然界,生产和再生产出人们和社会所需要的物质 资料,而且还要发生人与人的相互关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以生产关系作为要素可以构 成范围不同的系统。现有的一些哲学教材考察了生产关系所组成的系统,例如:陈先达 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说:“一般说来,经济结构是指多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从历史上看,一种生产关系往往以萌芽状态、成熟状态和残余状态存在于依次出现的社 会经济结构之中。当我们考察任何一种社会的经济结构时,都会发现,在该社会的经济 结构中,并不是只存在一种代表其特征的生产关系,而且往往多种生产关系同时存在并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例如,在封建社会,除了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外,还 存在奴隶制的残余,后期则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还有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 ”[2](P179)(这段陈述以下简称《陈本》引文1)

从这一段陈述,不难看出,多种生产关系的总和,其实是由多种生产关系所组成的系 统。这个系统在《陈本》中叫“经济结构”,在本文中叫生产关系结构。

在哲学中,系统与组成它的要素是有区别的。例如《陈本》说:“任何一个事物存在 着系统和要素两个方面。系统是诸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或者说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 素所构成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各个部分。”[2](P112)这段陈述说明,系统和要素 一方面有联系,另一方面在层次上也有区别,系统是整体,要素是部分。然而《陈本》 等哲学教材,只看到这两者的联系,却忽略了这两者层次上的差别,将“经济结构”与 “生产关系”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例如,《陈本》说:“社会的经济结构就是生产关 系。”[2](P177)无独有偶,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以下简称《李本》)也说:“社会的经济结构就是生产关系,”[3](P114)本文 认为,经济结构(本文叫生产关系结构)与生产关系在层次上是有区别的,经济结构是整 体,生产关系是部分。反映整体的概念与反映部分的概念是有区别的。例如,产业结构 是由许多产业组成的,产业结构是整体,产业是部分,人们能否说:“产业结构就是产 业”呢?不能,这违反了普通的逻辑常识。下面,具体说明经济结构与生产关系的区别 。

第一,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生产关系与经济结构都是系统,但这两个系统的组成要 素是不同的。《陈本》说“生产关系是一个有内在结构的整体或系统”[2](P177),组 成生产关系这个系统的要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 关系,例如,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工人阶级不占有生产资 料,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进行剥削,占有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再看经济结构这个系统 ,它的要素是一些具有不同特征的生产关系,例如,在当代中国,组成经济结构的要素 有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生产关系,还有各种不占主体地位的非公有制生产关系。从上面 的比较可以看出,生产关系与经济结构这两个系统的组成要素是不同的,因此说,“社 会的经济结构就是生产关系”是不准确的。

第二,《陈本》说:“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诸要素所构成的整体”,系统中的要素处在 联系中,这种联系使事物具有“关系质”。经济结构与生产关系这两个系统内的联系或 “关系质”是有区别的。在生产关系这个系统中,它的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产关系的最根本的决定性方面,它构成全 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正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把生产力中人和物的要素结合起来,由可 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还决定了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决 定了产品的分配关系。例如,在阶级社会的一些生产关系体系中,一个集团占有生产资 料,另一个集团不占有生产资料,这样,前一个集团就会占有后一个集团的劳动,形成 阶级剥削。在经济结构这个系统中,它的要素是各种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间也发生 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在本质上是不同的生产关系间的矛盾关系。在经济结构中必有一 种生产关系占据统治地位,其它的生产关系与这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发生两种不同 性质的矛盾关系。一种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关系,例如,在我国现阶段,占主体地位的社 会主义生产关系与不占主体地位的各种非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间,具有矛盾关系,但这种 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们可以在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情况下同时存在,协调发 展。另一种是对抗性的矛盾关系,为了说明这种情形,本文也要分析《陈本》引文1中 所说的例子,《陈本》说:“在封建社会,除了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外,还 存在奴隶制的残余,后期则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P179)本文认为,在封 建社会,封建的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它与奴隶制的残余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在后期,它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也是对抗性矛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对抗性的矛 盾呢?这是因为在某些社会中,有的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严重地阻碍生产力,而有 的生产关系或新生产关系的萌芽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 力,这两种生产关系不会共处多久,前一种生产关系趋向灭亡,后一种生产关系处在发 展壮大中,因此这两种生产关系具有“你死我活”的对抗性矛盾。上述比较说明,经济 结构与生产关系这两个系统内的联系或“关系质”是有区别的,因此说“社会的经济结 构就是生产关系”是不准确的。

多年来,关于经济基础的定义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经济基础是一定 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另一种人们常称为综合经济基础论,近年来,这种 观点取代了前一种观点,在哲学界占据了统治地位。例如,《陈本》认为“一般说来, 经济结构是指多种生产关系的总和”,还说,“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经济 基础。”[7](P200)《李本》也说:“马克思又把作为生产关系总和的经济结构称为经 济基础。”[3](P117)

不难看出,前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只由一种生产关系组成,这就是占统治地位的 生产关系,后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基础由社会中所有的生产关系构成。关于这一点,读 者可看本文引用的《陈本》引文1。又如,《李本》也说:“在封建社会,其中占统治 地位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与此并存的有奴隶制的残余,后期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 芽,还有为几个社会所共有的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经济结构就 是指多种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不是仅仅指其中的一种生产关系。”[3](P116)本文认为 这两种经济基础的定义都有片面性,本文的经济基础定义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与 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具有非对抗矛盾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系统)。按照这 个定义,经济结构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比较复杂,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形是,在有些社会的有些阶段,经济结构中所有的生产关系间的矛盾都是非对 抗性的矛盾,此时经济结构就是经济基础,经济结构与经济基础没有区别。例如,我国 现阶段,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与多种经济成份间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基础。必须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本文 的定义也是适用的,另一种情形是,在有些社会的有些阶段,经济基础与经济结构有区 别,本文的定义和《陈本》等教材的定义的分歧就在这里。下面,本文着重分析这种情 况,并指出《陈本》等教材的定义的缺陷,剖析经济基础与经济结构的区别:

第一,如果如上述各个教材所说的哪样,经济结构是“生产关系的总和”,那么本文 认为,在有些社会的有些阶段,经济基础是比经济结构要小的系统,它不是所有的生产 关系的总和,它只是一部分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系统)。《陈本》等教材认为,他们的“ 经济基础”的定义,是以下面的经典作家的论述为依据的:“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 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 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 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4](P3 2),马克思的这段话能否作为上述“经济基础”概念定义的根据呢?不能,因为《陈本 》等的“经济基础”定义中所说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由一个社会所有的生产关系所组 成的系统。例如《陈本》引文1就认为,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既包括占统治地位的是封 建土地所有制,还包括与此并存的奴隶制的残余,后期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还 有为几个社会所共有的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2](P179)这样,《陈本》所分析的封建 社会经济基础这个总和中,既包含与生产力适合的封建生产关系,也包含与生产力不适 合的奴隶制的残余这种生产关系。然而上述引用的经典论述却对生产关系的总和作了明 确的限制,他说“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 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同一时间内,在经济基础 这个总和中,不能既包含与生产力适合的生产关系,又包含与生产力不相适合的生产关 系。因此这段经典论述不能作为《陈本》等的“经济基础”概念定义的依据,相反,它 说明,经济基础是与一定阶段生产力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坚 持经典作家的看法,就要从封建社会经济基础中去掉奴隶制的残余,这个例子说明,封 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这个系统比《陈本》、《李本》定义的经济结构系统要小,或者说在 封建社会,经济基础是经济结构本文叫生产关系结构,它与上述马克思论述中的经济结 构是有区别的)的子系统。

第二,经济基础中各种生产关系间矛盾的性质与经济结构中各种生产关系间矛盾的性 质是有区别的。马克思说:“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它一切生产 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 它掩盖了一切其它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4](P180)这种生产关系就是占统治地 位的生产关系。为了突出这种生产关系,本文认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与该社会占 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具有非对抗矛盾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系统)。按照这个定义, 在有些社会中,经济结构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经济基础,另一部分是与经济基础具 有对抗性矛盾的生产关系。例如,在上述分析的封建社会初期,经济结构包括奴隶制生 产关系的残余,而经济基础不包括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残余,这样在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或生产关系结构)中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残余具有对抗性的矛盾。 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建立在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它决不会建立在奴隶制生产关系的 残余的基础上。

第三,从经济基础与非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所集中的政治是有区别的。列宁说:“政 治就是阶级之间的斗争。”[5](P370)列宁还有一句名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不肯定这一点,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的 常识。”[6](P71)列宁的这些论述深刻地阐明了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政治的根源是 经济,经济决定政治,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就产生什么样的政治关系。如 上所述,在有的社会有的阶段,由于经济结构中经济基础与非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具有 对抗性的矛盾,(在阶级社会,这种对抗性矛盾是阶级斗争的根源,也是对立的政治的 根源),因此,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作为经济基础的派生物,它要集中经济基础中各 种具有非对抗性矛盾生产关系的根本利益,具体地说,它首先要集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 关系的利益,又要兼顾经济基础中其它生产关系的利益,通过这种集中形成统治阶级的 政治。有一点是肯定的,上层建筑绝对不会集中敌对阶级的经济利益。以上述《陈本》 和《李本》所讨论的例子而言,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尽管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但是封建主义的上层建筑只集中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利益,形成封建主义的政治,资产 阶级的政治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它是资产阶级利益的集中表现。这两种政治是激 烈对抗的,资产阶级革命就是解决这种对抗性矛盾的方式。资产阶级革命要推翻封建社 会的上层建筑,变革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这也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不属于封 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四,上层建筑对经济结构中,经济基础与非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有区别 的。这种看法,综合经济基础论也同意,《李本》认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方向,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千方百计地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另一方面 排除自己及其经济基础的对立物,既同有害于自己的旧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残余作斗 争,又同威胁自己的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萌芽作斗争。”[3](P251)这段陈述印证 了本文的观点,经济结构,即全社会生产关系总和这个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 经济基础,另一部分称为经济基础的对立物,其中包含本文所说的非经济基础的生产关 系,上层建筑对这两部分的服务不是一视同仁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请 读者注意的是,《李本》认为旧经济基础的残余和新经济基础的萌芽都属于经济基础的 对立物,当然不属于经济基础,然而在本文前面所引《陈本》、《李本》的论述中却认 为经济基础是所有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认为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奴隶制残余包含在封建 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在封建社会的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也包含在封建社会 的经济基础中,这样一来,这些著作的经济基础理论就包含着逻辑矛盾。列宁说:“‘ 逻辑矛盾’——当然在正确的逻辑思维条件下,——无论在经济分析中或在政治分析中 都是不应当有的。”[7](P33)本文的经济基础定义,旨在克服上述逻辑矛盾,体现经典 作家的一系列思想,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运动中建构经济基础理论。

收稿日期:2001-02-09

标签:;  ;  ;  ;  ;  ;  ;  ;  ;  

论生产关系、经济结构与经济基础的差异_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