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看中国城市的文化角色定位及战略行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战略论文,角色定位论文,城市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童分类号:1674-7089(2013)01-0027-09
一、“世界城市”的文化角色功能
北京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的中国特大型城市。①但是,世界城市究竟应该由哪些内容构成,却有着很多不同的讨论方式。世界上评价城市发展质量和口碑的渠道有很多种,比如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城市、发展质量最高的城市、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最美丽的城市、最佳宜居城市、最有活力和最佳创新型城市、最佳人文城市、最具特色城市、最佳教育城市,等等。这些内容映射出人们评价城市、感受城市和使用城市的不同方式。
迄今为止,还存在着很多种“世界城市”排序的指标体系,其依据也不尽一致。虽然对世界城市可以有多样化的评述角度,但对于整体世界格局中最有影响力的城市,还是具有相对一致的判断。提及全球公认的世界城市,一般就是指纽约、伦敦、东京、巴黎,以及在这四座“世界城市”所引领和辐射下的现代世界城市体系。这一体系,是现有世界秩序的体现,也是最主流、最活跃的城市群。
自从北京市明确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构想后,论及世界城市功能、定位、战略布局的文章、观点、讲话就层出不穷,也出版了相当一批专门的著作。这些论述,其实都提出了一个城市角色功能定位的问题,也从多个方面论及了世界城市的定义、效应、路径等问题,有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操作性设计。如上海的叶辛、蒯大申二位先生对世界城市的评价标准,更多地考虑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因而比较符合中国的实践条件,他们所提出的世界城市标准为: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文化创意产业充分个性化并以文化资源多样性为基础;文化事业必须非常繁荣;文化创新活跃;文化体制健全;文化精神强健,并且必须具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文化包容性、市民精神健康等等。这些,属于比较全面的概括性评述。相比较而言,国务院参事牛文元先生的观点更加简洁明晰,笔者试图以他的评述标准要求为依据,作为认识世界城市的基本标识。
第一,知名度标识。城市影响力的最关键标识是知名度。一座好的优秀城市,应该具有很高的城市品牌提及率,即“世人耳熟能详,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一提纽约、伦敦、东京,妇孺皆知”[1]。在城市知名度维度上,城市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符号标识,作为经济、文化、政治活动的中心园地,城市的影响力实际有着超越国家的能量。在世界上最活跃的各类活动中,城市是最重要的实际载体单位,可比较和可以计量的指标繁多,其实质上的思想策源、金融运转、政治决策、经济活动、文化影响等城市功能作用,都鲜明地指出了一座城市的能量所在,并指明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标识。知名度标识是积累出来的,也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其口碑名望和实际功能效应,应该是相互匹配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核心,首先是提高知名度。
第二,影响力标识。人们一般认为,能够对世界主体活动和事务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城市,就具备了世界城市的资格,即“世界事务的策源地:联合国总部、世界银行总部所在地等”[2]。同时,世界城市还应该有众多的世界经济核心组织,是决定世界经济事务的重要运作中心,是世界性经济活动和金融信息的重要节点,具有不可替代的角色功能。在这一目标考量下,一座世界城市应该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能量,能够在相当重要的世界核心领域及最重要的国际事务上,有效、持续地释放出集聚和发散的双重能量效应,实际上就是世界事务的能量中心和操控中心。今天,这样的世界事务中心并非一定是超大型城市,很多世界事务中心城市规模并不大,但因为具备了集聚事务能量和人才的能力,可以提供良好完善的服务,运转灵活,制度完备,因而能够担当世界事务中心的角色,比如瑞士著名的国际“小城”日内瓦,就是小城大能量的典范。日内瓦虽仅有20万人口,占地仅15.86平方公里,却是当今世界国际组织最多的城市,如联合国驻欧洲总部、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联合国难民署、世界气象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万国邮政联盟、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经济论坛和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和200多个各种代表机构,都以日内瓦为驻地。其城市影响力水平自然会很高。
第三,人才库标识。世界城市应该拥有极为丰厚的优质人力资源,应该是吸纳人才、储备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展现人才价值的世界性大本营,是世界上主流知识集聚地,重要人文思想策源地,前沿科学探索和科技研发的重镇,是人类智慧流动、凝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即牛文元先生所说的“数量巨大的人力资源:千万级人口数量和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3]。世界城市还应该是世界上的著名教育城市、人才成长大本营,有“蜚声国际的文教实力:拥有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国际学术大师”[4]。建设世界城市,最为重要的是有悉心培育、吸纳、爱护、激励世界一流人才的能力,精心建构有利于世界级人才充分发挥才能的宏大平台,建设优秀的由小学、中学、大学构成的优质的现代教育体系。世界上有许多座城市,虽不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城市,但由于其在现代知识体系中担当了重要角色,是原创性知识和重大科学发明的原生地,因而成为了重要的世界性知识中心城市。如哈佛大学所在地的剑桥小城,规模上根本不能与任何大城市相比,但因为小城中有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两座世界一流大学,因而具备了影响世界的能量。②
第四,枢纽地标识。世界城市必然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流通枢纽。无论是作为世界性的海事航运中心或是航空枢纽,它们的枢纽角色功能都必然十分突出,比如日本东京,既是世界级的海运中心,也是航空业的重要中转地。世界级的枢纽地城市,绝非区域范围内的流通中心点,它们必须具有强大的全球性的物流和人流调度能力,有全面的国际公认的高效仲裁能力,能够方便地充分地承接世界物流人流中的主要部分,具备优质、快捷、友善的全面服务功能,成为“重要的流通便捷的交通枢纽:世界级港口、机场等交通枢纽中心”[5];这类功能的展开,需要全面提升城市的世界意识,具备世界范围内的枢纽功能建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积极充当全球重要的交通节点。
第五,文化力标识。文化影响力远远超越国界限制。世界城市一定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扮演着全球最为重要的文化角色之一,拥有非常强大的文化实力,拥有极为丰富多样的文化设施和文化内涵,拥有多样性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活动组织力,并且在功能定位、环境设施、构成内容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文化品牌,即要有大量世界第一甚至是唯一的文化品牌,即“享誉世界的文化重镇:拥有著名博物馆、图书馆、歌剧院、历史遗迹等”[6]。当然,仅有设施还不足以成为世界城市,而是在综合文化实力上能够对世界具有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按此标准要求,北京的文化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文化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梳理,并在世界性平台上对其进行全面定位。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所拥有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完成向“世界历史文化教科书”必选内容的转换,也还没有以世界著名文化城市的身份成为人们“一生必到的地方”中的重要选项,甚或第一选项。
第六,传播力标识。现代世界的一个重要标识,是信息流动速度不断加快,信息容量不断提升。特别是借助有线和无线宽带互联网传输的信息,几乎每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攀升。各个国家和城市,都在以极大的投入和关注,力图在新时代的信息传播上有所作为,至少长时期内不要落伍。在这方面,世界城市也必然应该是最为积极的角色。世界城市应该具有引领和影响世界的传播能力,应该能够在不同意识形态领域和不同的话语范围内,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世界城市应该是最重要的新闻舆论中心、信息发生地、最佳出版物的原生地、最活跃和最具掌控力的电视传播渠道的基地,“是左右舆论的世界媒体:通讯社、电视台、报纸、网络媒体”[7]。传统格局中,信息的生成和延伸路径以报刊、电视和通讯社为基础,主要采取有源信息和有限传输方式,具备较为成熟的信息筛选机制,借助纸媒、电波和电视网络完成信息传输。今天的信息传播方式已发生了巨变,筛选机制已突破了传统的制度设计,话语权变得模糊了,传输范围却极大地拓展了,人人可以作为信息源头,人人可以是信息终端,信息互动能力也极大增强,这样的信息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前所未有。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时代挑战,也是时代的发展机遇。世界城市能否再次在新的信息转播格局中脱颖而出,成为新世界、新形态、新平台中的新能量角色,这是对现有的世界城市和未来的世界城市的最大挑战,也是一个最新课题。
二、世界格局中的角色功能判定
(一)城市角色身份的迁移
现代城市功能的生成和历史文化角色的现代转换,是成为当代世界城市角色的关键性要素。当今意义上的世界城市,其核心在于,它们不仅仅是传统历史城市功能的线性式的当代延续,更是在不断促进现代城市功能的生长、成熟、壮大的前提下,成为今天世界格局中最重要的角色。
历史上,世界城市的角色曾由不同的城市担当,如15—16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18世纪初的奥地利维也纳、18世纪后期的巴黎都是各自时代中的世界城市。德国诗人烁璧曾在18世纪后叶,将罗马和巴黎称为世界城市。在20世纪初期,一些西方国家迅速发展的大城市被称作世界城市,实际就是指那些在世界活动中较为活跃的城市。[8]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城市是指那些能够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城市。[9]此外,还有以国际劳动分工作为认定世界城市的依据,比如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包括地区性总部)、国际化组织、重要的制造中心、主要交通枢纽等。[10]美国经济学家丝雅奇·沙森根据生产性服务业来鉴别世界城市,把世界城市定义为:发达的金融和商业服务中心。当今时代,世界城市作为信息、资金、人才、物流的中心地位日益凸显,它们既是海量信息的收纳地,也是信息处理、思想投射、资金流动的发散地。在不断变化、动荡的世界格局中,如果不能够把握讯息主动权,不能够有效参与世界性的话语表达,那么一座城市的文化权利就无法充分实现,也就不能成为世界城市。
(二)确立城市角色的基本依据
巨型都市,并一定就是天然的强者,规模并非繁荣昌盛的唯一条件。强者需要在特定的秩序中,按照清晰的路径和节奏去渐渐成型,每座真正的强大城市都有着艰辛的成长故事,任何浮躁和虚饰,都无助于其成长,更遑论世界城市了。比如,根据英国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University)“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GAWC)所做的城市评级模型理论,依据城市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整体格局中的角色以及其所能生发出的能量和效应,对世界上的几百座城市,做了一个较为清晰和可信度较高的排序。在这一序列图中,世界上被列入考评对象的城市达300座,地域分布范围比较合理,涵盖类型大致周全,基本能够代表全世界主要城市的功能类型。其排序梯次分为四级12类:第一级(Alpha)++城市;第一级+城市;第一级城市;第一级-(减号)城市;第二级+城市;第二级城市;第二级-城市;第三级+城市;第三级城市;第三级-(减号)城市;第四级城市分为高能量级(High Sufficiency)城市和一般能量级(Sufficiency)城市。其中,被列为第一级++城市的只有2座,即纽约和伦敦;列为第一级+城市的有8座,即香港、巴黎、新加坡、东京、上海、芝加哥、迪拜、悉尼。第一级城市共有18座,大都是我们熟悉的有世界性影响的城市,依序是米兰、北京、多伦多、圣保罗、马德里、孟买、洛杉矶、莫斯科、法兰克福、墨西哥城、阿姆斯特丹、布宜诺斯艾利斯、吉隆坡、首尔、布鲁塞尔、雅加达、旧金山、华盛顿。[11]
(三)北京在大格局中的定位
北京排列在第一级城市(即排在第一级城市++和第一级城市+之后的三等城市)的第2位,总排名第12位,居于比较靠前的位置。这是考量了北京市的多种作用、功能和影响后做出的判定,基本准确地反映了北京在世界格局中的实际位置。当然,仅根据一种维度作为判断北京城市价值和作用的全部依据,显然不尽合理。据一般统计,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其过半从业人员(50%—55%)都集中在高科技、金融、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而北京的这一数字只有17%。因此,应从文化角色定位的维度,集中讨论一下北京的定位究竟应该是什么,北京应该并可以在哪些文化领域中明确目标,有效动员社会的全面的智慧劳动,不断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积极行动,有效推进,进而促进整个世界文化格局的改变,提升北京的整体发展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
三、城市文化角色的“文化版图”定位
(一)文化版图要略
当今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成型的世界“文化版图”,划定了大致的文化模式,确定了是现今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基本文化活动形式,反映出了人类主流文明形态的基本面貌,标明了世界上最活跃、最有影响的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文化活动、文化节日和文化辐射能力,以致文化控制、文化话语权等方面的既成事实。在这一世界“文化版图”中,世界各个城市均依据不同的角色定位,成为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的重要角色,也是城市竞争布局中的不同角色,而其中的一些城市,由于其集聚功能的凸显,其功能效应格外鲜明,而成为整个格局中的统领者,这就是所谓世界城市的文化角色定位的基点。能够在这一世界性的文化版图上担当重要角色的城市,一定并应该是重要的文化核心、重要的文化集散地、文化传播和收纳的枢纽,一定是思想文化的大本营,是最重要的思想库,是最具世界影响的文化成果原生地之一,即最为重要的文化“第一品牌”城市。同时,必须要指明的是,整个新兴国家群体的文化行动力量,特别是我们自己浸润其中的中华文明的价值,也是我们正在努力营造的新文明空间,在原有格局中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二)文化角色功能识别
在今日的几座世界城市中,纽约是当今世界的金融中心,华尔街的金融行为,对整个世界的金融运行乃至大部分的资金流动,起着关键性的掌控作用。同时,纽约也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文化集聚地,是文化、科技、艺术、文博、演出、影视、出版、传媒、体育等领域的佼佼者和领军城市。纽约的文化软实力,首先得益于它的多元文化资源的构成,纽约有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量移民,全市36%的人口为外国移民(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纽约市人口使用约170种语言(2005年),纽约的文化影响力和作用价值,则更多地体现在它全面、丰富的文化角色功能上。如1869年成立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著名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等等,都是世界级的、一流的优质博物馆,其中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藏极为丰富,有超过200万件的世界艺术品。纽约是世界顶级表演艺术中心,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和百老汇演艺中心,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殿堂,在它们的舞台上,谁能够有机会一展身手,也就意味着已经站在了世界最高舞台上。
纽约还有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数十所著名大学,构成了一座优质教育中心城市的动人风貌,增添了一座城市的深厚气度和优雅气质,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文化资源支撑。纽约还是出版、报刊、影视、传媒业的世界级中心,如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属下的兰登书屋总部就设在纽约,是纽约强大的出版业的龙头。兰登书屋是全世界最大的大众图书出版集团,是一家在文化和商业两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充满创意和活力的公司,每年出版新书1.1万多种,涉及17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语言,图书年销售量超过5亿多册,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作家,包括政治名人、诺贝尔奖得主和畅销书作家。兰登书屋之所以曾经令无数出版人向往,正因为它出版了大量不朽的精品著作,是世界出版业的风向标式的文化标识。③
城市文化角色功能的体现,是以城市的文化地标、文化场所、文化功能、文化辐射力、文化品牌等要素组合而成的,也是以它们集聚金融业、演艺业、出版业、传媒业、影视音像业、会展业等高端业态,集聚优质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所、大学、大剧院、文化机构的文化整合力为标识的。
(三)多样态的文化角色价值
在世界的文化版图上,绝非仅有世界城市可以担当重要角色,许多“小地方”,由于经历了艰辛的品牌培育过程,其文化角色呈现小中见大、小城大效应的状态。比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的文化极致效应,是无数只有规模而人文影响不够的城市望尘莫及的。奥地利维也纳具有“世界音乐之都”的效应;小小的仅有14万人口的奥地利萨尔茨堡,却能够举办具有世界影响的萨尔茨堡音乐节;苏格兰历史文化名城爱丁堡,仅有47万人口,也一样可以办成闻名世界的爱丁堡艺术节;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因为世界级的阿维尼翁戏剧节而享誉世界。世界不需要将所有文化功能角色都交由几座超级城市担当,那样的世界会非常无趣。而这意味着,新的城市文化的重要角色是中国城市特别是北京这样的城市的新机遇。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世界文化领域中,许多城市文化品牌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像萨尔茨堡、爱丁堡、阿维尼翁这样的小城,却能够扮演着世界性的重要文化角色,这也就意味着,在讨论建设世界城市问题时,确实应该对别人保持高度的尊重,而不要目空一切和妄自尊大。相比之下,以北京目前的状态考量,确实还欠缺能够与世界级的文化小城并称的声誉和声望,也远未形成巨大的文化品牌影响力。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想完成北京的自我超越,与世界城市并驾齐驱,不仅确非易事,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
四、中国城市的文化角色战略行动
(一)整体定位
凡在世界上有巨大文化影响力的城市,一定有着“教科书”般的高提及率、导游手册的重点推荐、专业行当的高美誉度、旅游爱好者高向往度等文化角色的基本特征,一般也具有文化存续力、文化传播力、文化涵养力、文化创新力、文化竞争力、文化品牌力等几个最重要的文化能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文化存续力、文化传播力、文化涵养力和文化创新力。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品牌力属于衍生能力,有了前四种能力,竞争力和品牌力就不会成为问题。
1.文化存续力
文化存续力并不是专指一种具体的能力,而是基于文化自觉的完整认识和行动能力的总括。主要是指承接文化、学习文化和保存文化的总体能力。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就形象地将城市比作“文化的容器”,这个文化容器不但应该具备接续自己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遗存的能力,也应该具备善于学习其他民族、国家文化的能力,并且能够将所承接的文化很好地延续和传递下去。文化存续力的强弱,代表了一座城市、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把握的程度,也包含着对文化价值的判断能力。
2.文化传播力
文化传播力是现代城市文化行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强弱程度,与它所具备的文化传播力有很高的关联性。文化传播力是可以不断提升的。在世界视野内,凡能够有效地将自己的优秀历史文化成果,经过精心地整合、组合、包装,形成具有市场适应性的文化形象的城市,都有机会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城市。中国的历史漫长悠久,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创造了极其丰富多样的文化样态、文化品种,有异常丰盈的文化产品,其特有的民族风格的审美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是可以卓然于世并长久流传的。今天,一座城市的文化传播力,主要表现为能够将一座城市的内在精神之美、民众的生活情趣和文化风情,以及相应的文化表达方式、对美的热切追求、特有的文化气质和他们的文化产品,通过多种渠道、平台、媒介有效地传播出去。
3.文化涵养力
文化涵养力也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含了文化传习能力、文化教化能力和文化成长能力等多个意项,文化涵养力更多的是指文化内生的多重能力。文化涵养力最基础的建构,是要不断培育民众的文化兴趣,提高文化鉴赏水准,持续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改善文化氛围,以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播、传习、培植方式,借助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空间,有效地展开文化涵养行动,以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科技馆、影剧院、展览馆等多种文化场馆为平台,借助文化节、演出季、活动月、大型比赛等形式,推进文化传播,提升市民文化文明素养。文化涵养重在养成的过程,重在其对人心的造化作用。这样,其社会效果将会很长远。
世界城市一定要有一流的世界级的综合博物馆。法国巴黎有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艺术博物馆,成为了一座著名大都会城市的文化地标,每年吸引无数的游客前来文化朝圣,卢浮宫的《蒙娜丽莎》、《维纳斯》、《胜利女神》等藏画成为每个游客必看的艺术名作,并作为自己确实到过卢浮宫的象征性符号;英国伦敦著名的大英博物馆,以其极为丰厚的收藏而傲然于世,博物馆极为宏富的文物收藏,会让每一位到访者流连忘返,惊奇震撼,特别是它的东方艺术收藏,连许多文物的祖国都会嗟叹不已;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当然同样是文化的巨型宝库。世界城市一定要有一流的高尚艺术演出场所,巴黎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伦敦以国家大剧院为首的八大剧院,都是世界一流的演艺场所,长年不断上演着一流的剧目,是世界演艺界的风向标。而且这些世界城市,都拥有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服务周到的一流图书馆,是城市文化智慧的宝库,也是市民和普通人获取知识的核心场所。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建设中,对文化涵养能力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对文化之于社会文明素养的提升关系,有了更好的认知和理解。于是,在上海、北京等有志于建设世界城市的“排头兵”城市中,大型文化设施开始更自觉地承担其文化涵养的责任义务,对其社会功能的理解也愈来愈深入。北京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都不仅作为城市景观地标而存在,而且更是作为人们心灵世界的文化路标。北京在传播和涵养市民音乐素养上,也做出了很多努力,已有很多音乐场所在主动承担传播音乐文化的职责。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主动与社会企业结合,年年举办暑期艺术节,主要针对青少年的音乐兴趣培养做文章。2012年的暑期艺术节,从2012年7月6日开始,持续到8月30日结束,举办了多场音乐会、音乐讲座,涵盖内容丰厚、涉及范围非常广阔。[12]
4.文化创新力
对于一座世界城市而言,文化创新力是最重要的文化能力之一。它的能量集中体现为对文化资源的高度整合能力,也体现在能够很有效地完成资源向文化资产的转换后,能够使之与市场化要素紧密相连,并且善于将文化资产与现代城市生活更好地融合,融入到推进城市更好更快发展的所有活动之中,使文化力量更广、更深地全面融入城市生活。整合文化资源的目的,是期望其能够形成有效促进今天城市发展的强大资源,并且能够促进文化的不断创新、进步、拓展。文化资源的能量几乎是无限的,它们不但能够成为激活和催生文化创新的巨大力量,也能够成为促进创意引领作用和促进社会进步与思想拓展的巨大力量。文化创新力是检验一种文化生存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决定一种文化长久命运的关键性力量。检验文化创新能力状况的方式有许多种,比如文化原创性成果的多少,学术创新力的高低以及学术氛围的宽松度和自由度,原创性科技发明成果的世界性意义,还有引领文化时尚的能力高低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检验文化创新力的标准。
(二)持续优化原生文化品牌
优秀的原生文化资源,本身就具有世界性的价值。只是在新的世界格局中,把这些原生文化资源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更好地发掘、整理、优化,并有效地推介到世界平台上去,不断使其显现出独有的文化魅力和内涵意义,才能将其文化品牌的不可替代性发挥到极致。在这方面,与世界上的许多典范性文化品牌相比,北京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从世界范围来看,北京独有的文化资源价值是非凡的,如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资源、人文类型故事资源、城市文化韵味与文化行为方式资源等,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问题是,北京应该在更广阔的视域中,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化资源价值,在对当代社会生活构成和世界发展新格局的全面把握中,对独有文化资源要不断提升其品质,开掘其新的价值能量。在构成世界城市文化角色的各要素中,原生性的地域文化元素,和依照城市发展需要而借鉴、学习、引进、新生的诸文化元素,经过有效的文化整合,可以形成新的合力,进而成为世界城市的文化角色的坚实支撑。优化“唯一品牌”效应,是拓展一座城市的世界性影响的重要途径。所谓唯一品牌,是指那些有世界影响的,又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唯一性的文化景观、文化遗产、文化场所、文化风物等,在它们身上,可以体现出无可替代的唯一性的文化标识价值。比如北京所拥有的众多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具有世界品牌价值的文化景观等等。
(三)拓展新文化平台
在通常意义上,全球性的大型文化活动、文化仪式和文化节庆活动,是提升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有效激励元素。特别是对于超大型城市,包括要建设世界城市的北京来说,这类活动的意义更大。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和成长意义的建构而言,这类大型活动的价值作用和实际效果,基本可以类同于人的成年仪式。能够举办世界级的大型活动,需要城市能量的大幅度提升,需要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养的全面提高。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像北京、上海这样迅速成长中的城市,举办大型活动,引进世界级活动项目和文化项目,对其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比如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办、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再如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上海站的活动、美国迪士尼主题游乐园项目在上海落地,都对这两座城市产生了裂变式的影响,将中国处于发展状态中的两座城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型活动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其作用力可能是有差异的。城市社会是以城市生命有机体的形式存在的,其保障要素十分繁复,而文化生态体系,就是重要的保障要素之一。北京在建构世界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有清晰的意识去建构城市文化生态体系,从现代理性意识、市民文明素养、政府管理水平、社会自治水平和文化软实力等多个方面,建构活力无限的、生生不息的城市文化生态体系。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整体需求,更是为了实现世界城市建构的长远发展要求。
在北京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一大批新型文化平台正在崛起,其承载文化内涵的能力显著提升,这也是北京扩展文化品牌,在新文化角色定位中,可以担当重要功能的关键保障。如原址重建的国家博物馆,完全新建的国家大剧院;再有,比如经过精心规划,在城市整体布局中有意做成的新型文化集聚区,如天桥文化演艺区、幸福大街演艺区;还有就是利用原有场地条件,不改场景形态,甚而还有意保护原有文化符号的城市场景,但又彻底改变了其内在构成的场所,如南新仓文化创意园区、北京798文化创意园区、北京751文化创意园区、石景山文化创意园等。在这些方面,北京的施展空间极为广阔,新旧城市空间内涵的转换与更新,完全能够为新的文化活力的生长,培育新的文化生长点和更大的创意空间,拓展出更为多样的形式。
(四)培育次生文化品牌
所谓次生文化品牌,是指在世界原有格局中,别人早已声名赫赫,功成名就,而我们则需要在学习建构中,不断地、持续地精心培育的文化品牌。这里,还包含着一个隐性问题,即培育这类品牌,必须要和别人去“比拼”名气,要在既成的格局中,经过自己的能力,做出一片新天地。因此,我们对世界既成文化格局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为自己做好准确的定位,不要妄谈世界角色、世界第一。这其实也无形中加大了品牌培育的难度。如何使这类新生的文化品牌博得世界的认可,形成人所共知的文化品牌效应,北京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比如,成长中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和北京三大演出季,都属于北京正在精心培育的文化品牌,也是拓展北京新文化生长空间的重大举措。
(五)涵养文化包容心
文化包容心是城市最大的文化财富。有了文化包容心,城市的文化资源就会更为丰沛更为多样,文化动力就会更加强劲。但文化包容说着容易,做起来则难。包容我们愿意包容的东西,接纳很能给城市增面子的“高端”人士、高端文化容易,接纳几百万流动人口、普通劳动者、新市民和“草根文化”就没那么容易了。怎样为解决所有人群的孩子上学问题提供有效帮助,怎样将所有人的生命价值置于同一平台上,怎样看待许多不那么顺眼的人,怎样对待摊贩、打工者、低消费人群、乞讨者等群体,同样是对一座城市精神的考量,需要全社会一起认真面对。首先从政府做起,全面提升整个社会的公共意识,这也是世界城市的文化胸襟,也是伟大城市应有的气度。没有这样的文化包容,就不会有文化品牌的成长和塑造。
文化包容,还可以体现为对活力无限的大众文化和流行时尚文化的接纳。像北京的“迷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这类受到青年群体喜爱的文化品牌,正在迅速地成熟起来。在如何看待这类似乎比较另类的新文化表达形式方面,人们的看法差异很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这样的青春文化形式将会越来越宽容,也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们会逐步喜欢上这类激烈的文化表达形式。这其实也是北京文化正在成长的一个重要标识。
收稿日期:2012-09-20
注释:
①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至2020年)》和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北京市的总体发展战略表述为:第一阶段,全面推进首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阶段,到2050年左右,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②哈佛大学为美国“常春藤盟校”,在世界各大报刊和研究机构大学排名榜上,经常性列为世界第一。麻省理工学院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榜上,2012年排在世界第5名,QS世界大学排名第3名,泰晤士报综合排名第3名。此两校均拥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多位美国总统和其他各界名人毕业于两校。
③据纽约市相关材料整理而成。参阅http://www.nyc.gov,纽约市政府网站;http://baike.baidu.com,百度百科;http://zh.wikipedia.org,维基百科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