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发展经济研究的四维向度探讨论文_肖旎

循环发展经济研究的四维向度探讨论文_肖旎

昆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要走生态经济路线。而生态经济的内在要求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随着我国近几年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不断推广,学术界对循环发展经济的理论研究也愈加成熟。本文就是在参考我国学术界对我国循环发展经济理论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循环发展经济的时代背景及其理论来源。同时,对循环发展经济的本质以及基本原则进行阐述。期望本文的研究思路能对丰富循环发展经济理论体系,发挥一些积极作用。

关键词:循环经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基本原则

本文对循环发展经济的研究主要把握四个方向:首先,从时代背景上论述,循环发展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我国国家政治体制以及经济体制完善的必然需求。其次,从理论基础上分析,循环发展经济的思想根基应该源自马克思主义中对物质循环利用的设想。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内核也与循环发展经济体制的最终方向相吻合。再来,从经济模式的角度去分析循环发展经济的实际本质。循环发展经济在本质上就是生态经济。其从经济学角度或行政理论角度等方向分析,循环发展经济的核心内涵都是生态经济。因此,循环发展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最后,分析循环发展经济的基本原则。循环发展经济作为生态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原则也和生态经济模式大同小异。主要包括再循环原则、再利用原则以及减量化原则。以下是对循环发展经济研究的四维向度探讨的详细内容。

一、循环发展经济的时代背景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经济领域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在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市场经济调控模式。我国经济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总量排行从79年的世界第十位一步一步增长到现今的世界第二位。经济总量占比也从79年的1.8%增长到现如今的14.85%。尤其在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时,中国更是成为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但是,细致审视我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路线,其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都建立在高能耗的基础上。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在不断增长。同时,能源消耗也在不断增加。这样的以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以及滥用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属于一种不健康的发展形态。因此,近几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在经济发展模式上,逐渐摆脱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提高国民对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二、循环发展经济的理论基础

现今,世界范围内对循环发展经济的理论主要来自于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循环发展经济理论。然而实际上,马克思在很早以前就曾提到过物质循环利用的理论设想。而物质循环利用的思想可以看作是循环发展经济的思想基础。因此,完全可以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我国循环发展经济发展的主要思想基奠。我国目前所推行道德循环发展经济实际上就是马克思物质循环利用思想在我国特色经济发展架构下的一种实质性表现和创造性延展。同时,马克思任务以科学技术发展为第一生产力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在某种程度上,都能重新转化为其他生产领域的生产原料。这种把生产废物转化为生产原料继而加工为消费品的思想理念实际上就是循环发展经济的主要思想本质。马克思还曾明确提到“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化学的进步,能够发现那些废物新的有用的性质。”由此可见,循环发展经济实际上就是在我特殊经济体制改革环境下,对马克思主义中有关物质循环利用理论的具体实践。

三、循环发展经济的实际本质

循环发展经济实质上是生态经济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循环发展经济是一种提倡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循环发展经济就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具象化说明。其本质上区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对生产能耗和生产废物处理的不同见解。其提倡的是一种更加生态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保证尽可能的减少生产能耗,尽可能的开发利用生产废物,尽可能的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宗旨。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循环发展经济是生态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生态经济的表现形式可以使绿色经济、循环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等)。而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遵循生态规律的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可见,循环发展经济的内涵实际上就是,在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前提下,以一种更为科学高效、尊重善待的态度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经济体制,并以此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生态化经济发展模式。最终使人类经济发展需求与自然生态资源的承载能力相符合。使人类经济进步和生态自然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路线。

四、循环发展经济的基本原则

(一)再循环原则

再循环原则实质上就是人们对生产资源的一种更为科学全面的认知。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把一大部分生产废物重新转变为生产资源是具有科学依据的。再循环在本质上就是把生产废物进行资源化。通过提高人们对生产资源的理解和认知,使人们能够更加科学的开发出自然资源中一直被浪费和忽略的新型用途。并以此实现生产废料向生产材料的转化,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以此减少生产能耗。

(二)再利用原则

再利用则是对自然生态资源的科学利用,以及对生产废物的再循环利用。由此可见,再利用的前提就是再循环。因此,必须从观念上,改变传统的生产能耗观念,科学开发生产废料的其他用途,实现生产废料向生产材料的循环转化。然后,围绕对生产废料的新的转化方向,建立新的生产材料加工生产体系,最终实现自然生态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生产领域与领域之间的互利合作,实现生产领域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是各个生产领域利益最大化。这样不但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同时也能提高开发生产效率,继而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三)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主要包含两个优化方向。首先,生产加工中,应该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为首要任务,提高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以此建设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生产资源的消耗。同时,减少整个社会对高能耗生产加工产业的需求程度,以此减少整个经济社会对高能耗产业的需求,减少经济发展资源能耗。其次,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对生产资源的循环利用程度。通过对生产资源更为科学充分的循环利用,减少整体生产产业链中对生产资源的消耗。并以此达到减量化的目的。

总体来说,循环发展经济的三种原则既彼此独立,同时又相互关联。通过科学手段和合理途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产废物的循环利用,并以此实现减量化的经济发展原则。而这恰恰也是循环发展经济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结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路线就是生态经济发展路线,而生态经济中主要的具象化表现形式就是循环发展经济。因此,循环发展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必然需求。从理论出处上考虑,循环发展经济理论可以在马克思思想中得到印证。循环发展经济实际上就是马克思的物质循环利用思想的实践运用。从本质上出发,循环发展经济是一种以保证生态文明为前提的科学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是我国未来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的主要途径。希望本文对于循环发展经济的相关研究能对完善我国循环发展经济理论体系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炜,陈景新,薛楠,刘二亮.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循环发展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02):78-83.

[2]陈翔,肖序. 中国工业产业循环发展经济效率区域差异动态演化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来自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5,(01):160-171.

[3]诸大建,朱远. 生态文明背景下循环发展经济理论的深化研究[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2):207-218.

[4]徐玖平,李斌. 发展循环发展经济的低碳综合集成模式[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3):1-8.

[5]曾绍伦,任玉珑,王伟. 循环发展经济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 生态环境学报,2009,(02):783-789.

论文作者:肖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8

标签:;  ;  ;  ;  ;  ;  ;  ;  

循环发展经济研究的四维向度探讨论文_肖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