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的文化冲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族企业论文,冲突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众多民营企业中,父辈与子女之间普遍存在激烈的思想文化冲突:父辈觉得孩子不懂事,子女觉得父辈太霸道;父辈觉得子女太激进,子女觉得父辈太老套;父辈对子女不放心,子女则觉得自己得不到肯定……这种冲突大多发生在家族企业中,只是有的沟通的好,少些冲突,有些沟通的差,冲突就很明显。
时代造成了两代人的文化差异
一是以长辈姿态来教育后辈的格局早已成过去。老一辈学习的东西与新一代完全不一样,除非是传统的手工行业,长辈们由于出生的早,看得多,学得多,可以一直站在这个行业的潮头。新兴行业或处于同一行业起跑线的年轻人总比父辈们的接受力强,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市场规律。但父辈们工作以后,大多停止了学习,一直在吃老本,而年轻人则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阶段。
二是伦理角度的不同。有人喜欢以长辈的方式进行说教,这对年轻一代不起任何作用,归根上说,你还是要做事优秀,事业超群。没有专业知识与专业成绩,在年轻人面前也就是一个年纪大的人而已。
三是文化上的差异。文化是代代相传的,隔断的情况并不多,除非是落后的文化。当然,新时代与新人,价值观已经被颠覆,老一代的价值观与新一代的价值观正在生发激烈的冲突。不是你不明白,这个世界变化快。更为重要的是,生活在当下的年轻人不这样做,他也无法生存。
富二代与前辈冲突的必然性
具有上千亿资财的企业,父辈创造的企业文化非常强势,第二代只有承担与接续的作用,他们基本没有变革的能力与意愿。个别第二代因为能力不足,比如香港的某些家族企业,基本上是接续式的,鲜有与父辈发生冲突的情况。有人做过研究,香港每百个家族企业当中仅有三个成功延续至孙儿那代。那些没有接受上辈文化,贪图享受,挥金如土,大多在第三代就成为“败家王”,第三代成功接续的如:霍英东家族的霍启刚、郑裕彤家族的郑志刚,以及信和集团的黄永光,都是接续型的。接续就是接受、认同、并发扬家族的企业文化。而“败家王”多是视公司文化于不顾造成的。
新上来的年轻总裁,决心要大干一番事业,一心要对父亲管理的公司做一些纪律上的改革。他好像也看到了公司的未来危机,为此提出一些新制度、新设想,但新政策制度往往推行不下去。老员工们当面不和他冲撞,采取“唯唯诺诺,一转身就阳奉阴违”的策略。
公司内部还有很多裙带关系,“譬如老公是这个工厂的总监,他老婆可能是管财务。他老婆上班迟到了,我在场的话,他可能会当面批评她几句,我不在的时候,这些政策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执行”等等。这种游击队式管理文化,只要这一群创业老将还在,就会顽固地存在着,这种冲突也是必然的。
一般情况下,父辈都希望他们的后代按照他的意思干下去,而不允许他新搞一套,以免毁灭了这个企业。除非这个父辈已老的百无一用了。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大多以强势的文化形态出现,有一种江湖老大的文化情结在里面:重感情、轻制度、讲人情、言利害。比如赵本山式的企业管理,基本上就是中国传统式的强权管理,恩威并用,软硬兼施。他的企业文化就是家长文化,员工们都是他的孩子,结婚的事都由他操办,是一种家天下的企业文化。现在赵本山的后代还没有成长起来,如果有那一天,恰巧他的后代开始接管本山传媒,而且这个孩子还是很有思想的人,他们之间的文化冲突也将必然发生。
冲突是两代人经历、文化、价值观的必然表现,关键是用新文化改变旧文化,还是用旧文化融合新人,这要视市场的潮流来定。
文化的传承与扬弃
家族制企业的形成,在全世界都一样。这个团体真诚、放心、努力。刚创业时你找谁来一起干事呢?所以家族企业形成的文化力量是很强大的。他们用辛勤与汗水创业,起码在父辈这一代人当中,是牢不可破的。等过了两代人,这种关系就会悄悄发生变化,市场环境、思想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改变。
在文化的传承与扬弃方面,家族观念浓厚的日本采取了一种独特的优选传承制度——养子制。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众多家族企业历经20年不衰,不乏养子之功。
住友集团仅1900年到1945年,总管家等29位家长中,出现6位养子。其他著名财阀,如丰田汽车第一任社长、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传位的对象,都是养子。接纳养子,无非是要进行文化上的传承,当然主要是接续企业的传承,即不允许你有更多的改变。
父辈企业家一般对子女的变革都是这种态度:“他没有经验,太理想化,做事没有底。我们走过了30年,心里还是有底的。企业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我自己感觉是不错了。可是,他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或者是看到电影电视里外资企业里的工作态度,他就感觉到我们这些企业人员不行。但是,你想达到电视电影里那种忙忙碌碌的工作状态,这可能么?”
我在山西长治接触过一个煤老板的女婿,是一位80后。现在岳父的手下管理财务,他其实很想自己开个小店,经营自己的事业,但现实情况是身不由己,只有硬着头皮干。在工作中,他对岳父现行的管理很不以为然,甚至对企业未来的走向,都下了很悲观的结论,他们之间完全没有沟通,有的就是执行。
这位“80后”的岳父没什么文化,一路干起来的农民企业家,想的都是一些朴素的理念,应该说没有多少企业文化上的考量和概念。在企业讲得更多的是考虑公平与关爱,实际上,也是大路货同质化的企业文化。
新一代有新一代的思想与追求,面对强大父辈建立起的企业文化,正确的态度是有所继承和有所扬弃,他们要等待时机。因为,他们在父辈们所熟悉的老产业里,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也很难摆脱弱势地位。但在父辈们知识和经验之外的新领域,他们可能会拥有自己新的机会。
新一代基本都受过高等教育,尤其是富二代,很多都有海外留学的经历。而他们的父辈出身贫寒,大多只有小学和中学文化程度,很多人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管理学认为,家族企业传承存在着一种“代际锁定效应”,即代与代之间通常会锁定在同一个产业上。然而,无论是从教育背景、知识储备还是从大时代背景来看,新一代与其父辈已截然不同,其中有些可能会做出新的选择,打破这种“锁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面临企业转型发展的当口,新一代的管理可能会更有效,极有可能创造有传承性的新型企业文化。
事实上,企业财富的传承比较容易,企业的文化传承就需要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包括管理转型,新老团队的维护与建设,新的管理流程建立等,这些都需要一个战略思想来统领,而完全不是像父辈早期一个想法就可以了。由于第二代接手的家族企业,也达到了一定规模,此时对企业文化进行融合、提升、丰富、创新是很关键的。
如果说,家族企业的老一辈是靠胆子大打下了“天下”,第二代就是要靠见识、经验管理“天下”也就是要利用企业文化的力量,参与完全市场化的竞争,以走上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在新的市场条件下,第二代企业者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