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肿瘤医院 450000
【摘要】目的 分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PA)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均占据15例,分别采用PICC与IVPA方案进行化疗,比较两组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与40.00%,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而言,临床上推荐采用IVPA化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患者易于接受。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PICC;IVPA
[中图分类号] R339.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4-219-01
乳腺癌的主要发病对象为中老年女性,占据所有恶性肿瘤疾病的概率约为7%-10%之间[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目前临床上主要对乳腺癌患者采取药物化疗手段,但是化疗药物具有穿刺次数较多、药物刺激性较强[2]等弊端,使得患者的健侧血管受到一定的损伤,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患者不易接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目前临床上疗效较为确切的化疗手段包括IVPA与PICC,为了进一步探究上述两种化疗方案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本次研究将相关资料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
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过临床常规诊断后疾病获得明确诊断,均自愿纳入本次研究。
按照信封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均占据15例。常规组:年龄区间为32-65岁,中位数年龄为45.6岁;包括7例为左侧乳腺癌,7例右侧乳腺癌,1例双侧乳腺癌;实验组:年龄区间为35-68岁,中位数年龄为46.8岁;包括8例为左侧乳腺癌,7例右侧乳腺癌。对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均衡性分析后显示无明显差异,P值大于0.05,可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化疗方法
实验组:采取IVPA置管方案。对患者先行局部麻醉,给予穿刺针对患者的颈内静脉或者是锁骨下静脉刺入后将导管置入血管中,其中导管头端最佳部位即为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的交界部位,留置导管后对患者建立皮袋与皮下隧道,将锁骨下窝作为注射座的固定位置,将其部位的皮下组织埋置深度为0.5-1.0cm即可,从而保证注射座的稳定且不会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影响。将注射座与导管相连进行缝合并固定,等到手术完成后的7天左右可拆线,并进行放射检查,对患者的导管位置进行确认。
常规组:采取PICC置管方案。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采取平卧位,穿刺侧上肢外展与躯干之间的角度为90度,对穿刺点至胸锁关节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导管置入长度为向下至第3肋间长度,常规消毒铺巾后给予浓度为1%的利卡多辅助局部麻醉,穿刺后见回血情况则可置入导管,将导丝拔出后见回血情况即可给予适量的肝素钠进行封管,并进行妥善固定,给予X线检查对导管头端部位进行确定,采取局部压迫方式,压迫时间为2小时左右。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种置管方式在疾病化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当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时用P小于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实验组: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67%(1/15);常规组:1例重新对导管位置进行调整,3例感染,2例外渗,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6/15)。比较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详情见下表1。
3 讨论
乳腺癌自发病时为一种全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对于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另外有关研究显示,当女性年龄段在0-24岁时处于疾病的较低水平,当年龄超过25岁时逐渐上升,当年龄段为50-54岁之间时显示疾病已经达到了高峰阶段,当55岁以上时又逐渐下降,该类疾病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包括月经初潮在12岁以下,绝经时间在55岁以上;晚育,未哺乳,未婚,未育;绝经后肥胖;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长期饮酒过量等。多数患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化疗,围手术期化疗时间较长,一般为6-8个月之间[3],化疗药物通常对患者具有较为强烈的刺激性,需要进行反复穿刺等弊端,考虑到某些乳腺癌患者合并有多种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管栓塞性疾病等,采用深静脉置管术无需进行反复穿刺,从而减少了对患者外周血管的刺激,患者易于接受,且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化疗中。
本次研究对IVPA于PICC两种化疗置管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IVPA置管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PICC方案的常规组,P值小于0.05。其中IVPA主要对患者的颈内静脉实施穿刺,其中穿刺的管径较粗,且妥善固定,进行穿刺时辅助超声引导与麻醉医师的协助进行穿刺,能够有效保证穿刺成功率,使得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概率较低。而PICC置管的穿刺位置相对较浅,均为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同样能够保证较高的穿刺成功率,但是相比IVPA置管方式,容易出现静脉炎、导管移位等不良情况。本次研究中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意外拔管等,其中感染主要是由于天气炎热等因素诱发。
综上可知,对乳腺癌患者采取IVPA化疗方式更为安全可行,操作方法简单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易于接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可将IVPA作为最佳的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莫美珍,林称喜,钟华英等.乳腺癌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4):19-20.
[2] 李慧,李志新.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891-893.
[3] 王虹,刘晓娟,冷育清等.年轻乳腺癌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5,26(21):3274-3276.
论文作者:张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5
标签:患者论文; 乳腺癌论文; 实验组论文; 导管论文; 并发症论文; 静脉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