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无用的知识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北欧基础教育的调查_基础教育论文

不要让无用的知识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北欧基础教育的调查_基础教育论文

不要让无用知识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北欧基础教育考察见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欧论文,基础教育论文,见闻论文,创新精神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久前,笔者随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赴北欧的考察团前往芬兰、瑞典等国考察当地的基础教育,感受颇多,他们对待知识的态度就给我们不少启迪。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笼统地强调“知识就是力量”,认为掌握知识总是多多益善,具体到每个学生,总是希望他们学得越多、越深越好,而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主要的又是坐在教室里读书、听讲这样的接受性学习。一些教育界人士在对比中外教育时也常常强调,我们的中小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尤其是数理化学科要比国外同龄学生强得多。的确,不少在国内学习成绩平平的孩子,一旦转到国外就学,便成为班上的解题能手。然而实际上,只有那些有用的知识加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才是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前进的真正力量。笔者在考察中发现,被认为是我们基础教育的“优势”的“基础知识扎实”这一特点,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制约着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于这个问题感受最深的是在国外学习的中国学生。正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Tikkurilan Lukio中学学习的李千姿,在比较了对两国基础教育的感受后这样对笔者说:“国内的学生无论有什么特长,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也不管学了有没有用,每一门学科统统都要学得一样深,一样难,都要通过同一标准的考试。学校经常说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可我们学生的感觉却是担子越压越沉,压得几乎喘不过气来,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创新?这对学生的成长究竟有什么好处?”

李千姿是山东师大附中高二学生,2002年9月,根据IB World School交流计划,和其他3名山东中学生一道被选送到Tikkurilan Lukio中学学习。这个在外语和音乐方面颇有天赋的女孩告诉记者,在这里应付数理化课程简直不用动脑子,因为相关内容在国内早就被反复操练过了。确实,笔者在北欧的几所学校的课堂上考察时注意到,他们的教学内容之浅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芬兰学校高一年级的数学课教的是中国初一年级就学的一元二次方程;而在诺贝尔奖的故乡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所中学,高二化学课讲的是我们初三年级的简单置换反应。然而李千姿又说,这并不意味着在国外上学就一定比国内轻松,相反不少中国学生还常常感到手足无措。比如,芬兰和瑞典的中学的物理、化学实验,老师通常只是提出实验的要求,而具体的实验内容的选择、方案的设计、流程的安排、结论的推导等等,都必须由学生自己自主完成。这对于只会按照老师说的和教科书上写的依样画葫芦的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经过了几番无从下手的尴尬之后,李千姿和她的中国同学感到,这种教学方法比起国内的死记硬背来,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确实有很大帮助。

课程内容那么浅显,是不是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将来的发展呢?当地教育界人士的回答是否定的。瑞典教育署教学主任西莉雅·尤妮女士解释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有统一的规定,在高中阶段的17种国家级课程中,母语、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等核心课程是必修并通过国家考试的,这就确保了每个学生对于基本的学科知识的掌握。同时,每门核心课程又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分为若干等级,如社会科学被分为A、B两级,而数学则分为A、B、C、D四级,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一级的内容学习并参加考试。例如将来想成为工程师的,数学就必须通过最深的D级,而报考社会科学的只须选择最低的A级数学;而想当艺术家的,社会科学就要通过最高的B级,数学则只要掌握最基本的A级即可。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够用到与未来发展方向相关的课程的学习中去。事实证明,这样一种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并没有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相反大大促进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芬兰、瑞典等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都位居世界前列。率团考察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认为,这个事实对于中国基础教育很有启迪。学生的潜力和发展方向是千差万别的,对于这种差别视而不见地“一刀切”无助于学生的成长。只有灵活地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如果我们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每个学生对每门课程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掌握又深又难的、其中许多是对自己无用的知识,就势必使学生的创新精神被一大堆无用的知识所扼杀。

中国和北欧国家的国情有别,基础教育面临的任务也不尽相同,不少在我们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他们那里却闻所未闻,因此在考察中中国校长们提出的有些问题,如“家教”“择校生”“重点学校”等等,常常使对方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回答。他们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完全免费的,对于教育事业的巨大投入,也是中国校长们无从想象的。但北欧国家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视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个别性和探究性,尽可能地使学生通过个别化的实践掌握应有的知识,这给中国重点中学骨干校长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里的中小学着力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分数,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过程在于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根本找不到那种一味埋头于题海的“书蠹虫”。强调教育的实践性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尽可能地把课堂搬出学校,凡是能在生活、生产现场进行的课程一律到现场去上,职业技术课更不必说,即使是像历史、文艺、宗教之类的观念性很强的课程往往也不例外,而且讲课的常常不是教师而是从事相应职业的人员,有时甚至根本没有人讲授,全凭学生自己摸索、领悟。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座东正教的教堂里,几十个男女中学生正聚精会神地在那里听神职人员讲解教义,原来这是他们的宗教课;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处幽静的王室狩猎场里,十来个装扮成中世纪武士模样的年轻人突然出现,仿佛路径上的强人一般把我们吓了一跳,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在上行为艺术课;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有座陈列出土的古代海盗船的博物馆,一群小学生围着展品和说明文字又是抄写又是描画,其中一个孩子告诉我们说他们是在上历史课,回去后每人都得交出一份调查报告……

让学生不是通过师长的说教,而是通过自己实践的体验来了解、掌握必要的知识,这样的理念在北欧国家可以说是已经深入人心。一位在挪威留学的中国学生告诉笔者,她和几个中国同学曾应邀到一位挪威同学家做客,闲聊之际忽然发现挪威同学尚在襁褓之中的小弟弟爬到壁炉边抓起一把炉灰就往嘴里塞,于是几个中国同学尖叫着一拥而上加以制止,不料挪威同学的母亲站立一旁却若无其事地说:“没关系,让他去吃,吃了一次知道不好吃以后就不吃了……”

为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芬兰、瑞典等国还规定每个中学生必须选修一门CAS(即“创造”“活动”和“服务”的英语缩写)课,这门课有点类似我们的社会综合实践课,课程的具体内容学校不安排,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就选择什么内容并自己外出联系、落实,但每年必须上满50个小时,否则不能毕业或升级。于是有的学生到幼儿园给老师当助手,有的到社区给残疾人当义工,甚至还有选择去殡葬业服务的。笔者有次在赫尔辛基街头与同伴走散了,正当东张西望不知所措时,就遇到一个上CAS课的孩子走过来用英语询问:"May I helpyou?等把笔者领到了约定地点后,他又递上了一张表格请笔者签上名以作为提供了服务的凭证。

除了在授课方式和方法上强调实践性,北欧各国的中等教育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存、就业能力,即使是那些将来准备进一步深造后从事高智商职业的学生也必须掌握基本的生存生活技能,而这种技能的传授又往往是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综合、融会在一起的。芬兰的高中教育实行“双轨制”,既有为学生进入大学做准备的普通高中,也有为学生就业服务的职业技术学校,瑞曲则已取消了双轨高中教育而代之以单一的综合高中。但不论是芬兰的普通高中还是瑞典的综合高中,都把职业技术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内容,并且创造出许多各具特色的教育方法。赫尔辛基Havukosk中学的教师介绍了他们最近开设的一些供学生选择的综合性课程,其中一门叫做《杯子的故事》的选修课引起了前来考察的中国校长们的浓厚兴趣:这门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的选修课总共7周30个课时,要求学生先到企业了解生产玻璃杯需要哪些原料,这些原料如何采购,怎样降低和节约成本,了解生活中各式玻璃器皿的用途,参与杯子款式的设计,学习从原料到成品的生产流程、工艺及物理、化学原理,然后再到商业单位了解产品的运输、销售过程及价格的核定,出口报关的手续,最后再研究一旦杯子被打碎后如何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这门看似简单的课程综合了包括物理、化学、经济、家政、环保、工艺美术和对外贸易在内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十分实用,对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探究精神很有帮助。斯德哥尔摩Nacka中学占地相当有限,没有自己的操场和礼堂,和当地其他学校一样,这方面的活动都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然而它却与企业合作建有三个面积都在近千平方米的完全模拟生产实际的学生实习工厂,让学生在这里学习土木建筑、房屋装修和电器装配等技能。该校校长说,除了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一个现代人,掌握基本的生活、生存知识同样是十分必要的。据说该校的学生实习工厂由于产品质量过关,还接到了不少定单。

参加考察的中国校长们反映:“到实践中办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些观念我们都反复强调过,但往往较多地停留在思想教育的层面。并没有真正把教育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实际能力结合起来,其结果是实际能力依然缺乏,思想认识也并没有真正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尖子”学生,似乎就没有学习基本生活、生存技能的必要。北欧国家在这方面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标签:;  ;  ;  

不要让无用的知识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北欧基础教育的调查_基础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