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中国政府管理的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政府论文,入世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世界,不发达国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实现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包括深刻内容的范畴,是我国长期以来所坚持的战略目标。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首要推动力量是政府。在这个意义上,现代化首先是一项政府的宏伟事业、政府的艰巨工程。要想领导这样的宏伟事业和艰巨工程,政府本身是否现代化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现代化是否得以实现的根本。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已经进行过多次政府机构改革,其中心目标是要建立起适应国家现代化和经济市场化需要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加入WTO,对于中国的政府管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政府如何应对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近来人们讨论的热点,人们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和设想,集中起来就是:政府要精简机构、转变职能、依法行政、提高效率、加强管理、搞好服务;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具体而言,政府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目标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
一、政府管理体制的现代化
通过WTO的协议、规定、规则所搭建起来的是一套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制度平台。任何成员国家的政府都必须严格遵守WTO的市场化游戏规则,否则就将遭到其他成员国家的一致抵制或惩罚。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是适应计划经济的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其计划性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而逐步得到强化,这种体制惯性对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产生的负面影响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消除。虽然我们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20年了,但是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还没有完成从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向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转变。如果说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正处在与市场经济的磨合期的话,那么,这个磨合期在加入WTO后就必须大大缩短。这就要求我国的政府管理体制要加紧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建立起与WTO其他成员国相当的先进的政府管理体制。过去,为适应计划经济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旧的政府管理体制的最大弊端就是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国家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管理经济。在这种体制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许多事情该管的没有管好,不该管的管多了,政府的角色和定位不明确,出现了严重的职能上的缺位、错位和失位的问题。加入WTO后,政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里面不但不能充当运动员,而且许多时候也不能再充当裁判员。在国际经济领域里,一个国家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否得当、是否符合WTO规则、协定和惯例的要求,必须由WTO成员国所组成的双边和多边委员会性质的仲裁机构来决定,而不再听命于本国政府。政府也必须从国际经济竞争的前台走到幕后,将自己的主要职能转变到培育规范市场、促进公平竞争、营造经济环境、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制定必要的法律、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来。因此,我国加入WTO后政府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就应该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廉洁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按照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精简行政机构,合理划分部门职能,使决策、执行、监督分开,权力与利益脱钩;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
二、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制化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法制经济,它要求参与竞争的经济主体处于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受到严格法律保护的环境之下,而政府正是这种制度和法律框架的提供者和维护者。有鉴于此,中国政府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对政府管理行为提出了从严治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入WTO,政府管理行为不但受到本国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和制约,而且要受到WTO成员国家所缔结的双边和多边的协定和条约的限制。因此,怎样行使权力、行使怎样的权力这个本质上属于主权国家政府的权限,由于受到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而日趋复杂化。过去,政府机关习惯于用政策代替法律,用命令代替政策。入世后,不但那些与WTO规则不相容的政策和命令难以为人们所接受,而且,即使政府制定的经济法规则,如果与WTO所倡导的原则不相适应,也很难为国际经济秩序所认可。因此,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制化要从经济全球化这个角度来审视。从经济全球化这一角度看,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制化包括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在国际经济竞争领域,政府不再能依靠过去的关税壁垒、贸易倾销、经济管制和项目审批等方式扶植本国产业、增强它们的竞争能力,而要转变自己的保姆和监护人的身份,努力为国内和国际产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为国内外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的环境。政府所制定的法律应该符合国际通行的规范。二是在国内经济竞争中,对于产权不同的经济实体不应再采取过去那种厚此薄彼、横加干涉、刺激一方发展、限制另一方发展的政策,而应该对不同产权的经济主体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特别是应该学会使用公开的透明的法律措施管理经济,放弃那种暗箱操作的、幕后协商的利益折中机制。政府角色不再是用政策看管企业,而应该是用法律监护市场。三是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要习惯于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规则办事,按照WTO所通行的非歧视和国民待遇原则,对经济纠纷和贸易争端做出公开、公正、公平的裁定,而不允许偏袒任何一方。只有做到了这几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才能符合加入WTO后的国际经济对中国政府的要求。
三、政府管理形式的科学化
现代社会和现代经济是庞大的,内部有着千丝万缕紧密联系的巨型系统,人们不能指望依靠简单粗糙的原理原则和管理形式管好这样的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而要求助于复杂有序的、运转协调、高效灵活的科学化的管理形式。我国政府管理体制脱胎于革命战争年代那种权力高度集中统一、行政命令决定一切的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单一的管理形式和管理手段,在计划经济时期有其存在的道理,因为社会资源的分配、国家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安排都被纳入整齐划一的计划之中,只要保持行政命令的畅通、行政权力的有效,就能够基本实现对整个社会、包括对经济的管制。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信息产业的突飞猛进使得我国政府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形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旧的管理形式和管理手段再也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政府管理科学化的任务被提到了人们面前。加入WTO,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连为一体,世界上各种先进的管理形式、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必然被运用到政府管理经济的活动之中,这一外来的压力也迫切要求转变政府的管理观念、采取新的科学的管理形式。政府管理形式的科学化实质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二是政策执行中措施和手段的现代化。决策是“现代管理的心脏”,决策科学化就是要有科学的态度、采取科学的方法、建立科学的体制、依照科学的程序去进行决策;决策民主化体现在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走群众路线等方面。决策执行中措施和手段的现代化,就是要求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采用新的科技设备、先进的技术和现代化的方法从事管理活动。长官意志、拍脑袋决策,依靠过多过滥的行政处罚措施贯彻上级指示,这样的管理形式曾经为人们所习惯。但是,在加入WTO后,政府面对的是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国内外经济主体,政府必须习惯于政策法治化,采取法律的手段贯彻决策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将落实在政府的每项管理活动之中,政府不但不再能权大压人、权大于法,而且,政府应该成为遵守法律的模范。政府任何形式的决策失误和权力滥用不但不被人们所容忍,而且将可能陷自己于国际诉讼的纠纷之中,将给政府声誉和本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四、政府管理主体的知识化
政府管理的现代化说到底取决于管理主体的现代化,即人的现代化,其本质是知识化。现代的政府管理归根结底要依靠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人,即要依靠强大的、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公务员队伍。政府公务员是政府管理职能的履行者,政府管理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公务员的知识化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强化公务员的能力,必须贯彻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和“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干部选拔标准,要求公务员必须有较好的科学文化知识、现代管理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知识、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公务员还必须提高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应对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专业化行政管理能力、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的能力。加入WTO,政府管理主体的知识化刻不容缓,因为这意味着政府公务员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必须熟悉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全球化的竞争既是企业的竞争、国内外经济实体之间的竞争,更是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之间的竞争。因为一个国家政府服务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本国经济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国际经济在本国的作用和发展,因而也就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促进整个国家国民经济潜力的发挥和实力的增强。鉴于我国政府公务员素质普遍偏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质量不好的现状,政府更应该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技术素养、思想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促进公务员队伍向知识化方向发展。
五、政府管理过程的信息化
现代经济是一种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高速公路、卫星通信、光波通讯等利用与普及,使获取信息成为可能,也使获取并使用信息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人们离开了先进科技手段所提供的信息将寸步难行,可以说现代社会任何人和组织的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对信息的接受、收集、处理和使用。江总书记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个也离不开信息化。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也正在改变着政府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首先,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爆炸加剧,政府需要接受、鉴别和处理的信息在成倍增长,这迫使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学会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迅速对问题做出反应和处理。其次,信息技术的普及必然使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更加畅通、获取信息途径的更加便捷,因此,也使信息的公开化成为可能。这就要求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公开政府活动的各方面的资料、动态、走向,积极主动地提供公共服务,促进政府工作的高效和民主。实施电子政务,是对这种政府管理趋势的有力回应。推进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提高行政效能和行政管理水平,成为由传统政府的管理职能向现代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加入WTO后,中国政府管理面临高度信息化的考验,必须加大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力度,建立政府智能平台,推进网上办公。政府实行网上办公,将有力地促进政务公开、透明,办事规范、高效,服务公平、利民,监管严格、有力。电子政务的实施,将增强政府指导与服务的功能,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公仆意识,提高公务员素质,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减少公共行政成本,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遏制腐败现象,改进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将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入世后,中国政府管理面临全方位、多层面的现代化,内容极为丰富,以上五个方面则构成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核,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展示了中国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前景。
标签:wto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决策能力论文; 经济论文; 科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