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中的处世哲理——读《老子》有感论文_廖国沁

《老子》中的处世哲理——读《老子》有感论文_廖国沁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老子》作为道家经典著作,历来被众多学者翻阅解读。文章中所阐释的“道”,就连老子本人,恐怕都无法百分之百的说清楚,说明白。本人才疏学浅,思索半天亦无法真正摸透“道是是什么?而什么是道”。在我看来“道”最有可能指的是规律,但读完书又觉得单单“规律”一个词显得略为片面。故本文仅谈谈本人从《老子》中领悟的处世之道。

老子作为道家的开创者,与主张入世建功立业的儒家大不相同,道家讲究“无为而治”。道家认为“太上,下知有之”,即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知道他的存在,但不曾知道他曾经发号施令。百姓们各司其职,春耕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社会能够很好的运转,此为道法自然。

但是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真的无所作为,一名统治者当然要有很好的管理才能,懂得合理协调分配各种社会资源,还要有一定的政治手段,才能统治得顺其自然,看似无为,实质上大有作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无为”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在家葛优躺,食物和衣服会顺其自然的来到家里。我们应当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进行充分的准备。等到大功告成,万事顺利,便可是自己如此的。

在奋斗的过程中也要守住自己的本心。“上善若水”,是我较为喜欢的一句话,初看时并无多少感悟,多读了几遍才恍然觉得其中蕴含的哲理深远。水是万物生命之源,孕育了世间的万物,却从不与万物相争,居于卑下却心怀大众。有的人本心是好的,他的一生或许会收获功与名。例如古时的秦始皇成就了大一统中国,但是他无法放下自身的功绩,不惜焚儒书,实施暴政,想要自己的子孙世世代代为秦王,结果秦二世便亡了国。只有领悟到“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的境界,不将功绩当功绩看待,在顺境中不以功自居,在逆境中心怀仁义,才能看得开人生的酸甜苦辣,守住自身,守住本心。

在我个人认为,现实生活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已经接近“道”了,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的每一件事。普通人过好普通的一生就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

尽人事,听天命。事业如此,爱情如此,人生亦如此。

论文作者:廖国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老子》中的处世哲理——读《老子》有感论文_廖国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