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建筑工程的飞速进步,其从某种角度来说拉动了经济的飞跃。但是,建设实践中会发生各式难题,特别是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层面的难题。难题一旦处理不当,会延长工程工期,工程效益不能确保。为了解决这部分难题,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就显得尤为关键。所以,本文对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问题分析;处理措施
一、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的关键环节
1、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量的审核是审核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它通常是对设计变更、施工方案以及施工图等进行计算,并且要在审核过程中对其分别进行核算,进而防止产生错算、漏算或重算等现象而致使的增加工程造价等问题。在核算施工图时,必须对验证实际计算尺寸与图纸尺寸的一致性,以防出现多余的开支。在核算经济签证时,要审核变更的必要性,防止因为大量变更的出现而致使增加工程造价的现象。工程量清单的计量单位一定要匹配工程量,防止因为计量单位的不统一而出现的审核偏差。除此之外,也要保证定额子项目计量单位的一致,只有如此才能够将工程造价准确的核算出。
2、审核取费标准
(1)要依据不同的项目种类,合理选用不同的取费标准,例如税率要依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以及施工区域的不同进行确定;(2)审核要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如果在结算审核完毕后,发现有低估、漏列之处,就应相应的给予增加,若发现了多估、高套定额的现象,就应依据现实情况予以减少。
3、造价定额数据库要经常进行更新
由于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大量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结构的不断的应用在建筑行业中,造价人员就一定要进行经常性的定额换算。但是,当前造价人员所用的工程造价确定方法很多比较落后,这样就不能准确的使工程造价预决算反映出工程的现实情况。对于新增补定额的常常是通过工程测算的,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别,这样就会导致工程造价一定的偏差。
二、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
1、工程预算定额不完善
建筑单位在编制工程预算时,常常会遇到定额借用的问题,并在编制民用建筑的工程预算时统一参照工民建标准,这种不考虑建筑环境、施工技术水平、建筑类型等影响的定额借用,会使得编制工程预算时不完善。
2、材料价格的管理混乱
建筑材料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工程预决算价格。建筑工程造价中材料几乎占据半壁江山,甚至更多,且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需要重视材料的价格确定和价差调整。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主要由钢筋、水泥、混凝土等,而这些原材料因受到国家政策或产量的影响,时常波动很大,从而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造价。在弱电工程中,新型的材料有时只是性能上的差异,而价格上并不比旧材料价格高,所以审核材料价格应与市场各品牌供应商保持联系,以获得最新的材料价格波动信息,从而较准确而及时地控制工程成本。装饰装修工程中,材料的差异更大,有时可能需要使用后才知道其优劣程度。
3、工程量存在误差
除了一些设计图纸上对材料用量进行了明确的说明,还需要让造价员对工程量进行重新计算,但是由于技术水平、个人理解等各方面的差异,常常会使得工程量的计算出现误差,可能产生工作内容的重复计算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隐蔽工程中,容易引发工程量虚高的情况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1、保证审核依据的完整和效力
1.1审核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
(1)以书面形式补充口头做出的变更和约定。以口头指令形式做出的设计变更,在房屋工程中多发生在装饰工程施工中,例如对建筑楼地面、墙面、天棚的设计变更;以口头指令形式确定或变更材料的品种,导致材料价格的确定或变更;以口头约定施工水电费用由谁提供等。口头变更在结构工程中较为少见。对口头形式的变更应要求以书面形式予以补充。(2)补充书面确认。在对依据资料进行审核时,如联系单、签证单、合同、索赔文件中有描述不清楚的地方,导致相应的预决算部分计算的准确性减少。审核方一定要要求相关单位在还原其原意性和正确性的基础上加以澄清,并补充书面确认。
1.2审查审核资料的效力
(1)资料中缺少负责人签字。由负责人签字的资料是其效力的重要保证。当资料缺少必要的签字时,应该补充签字,否则此文件的效力有瑕疵。(2)签证单、联系单的签复意见栏中,只能存在签复人的签名,而无任何签复意见。只有签复人的签名,就表明签复人阅读了签证单和联系单,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签名即代表签复人同意单据内容,或认为单据内容属实。(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前的计划性文件,可以作为预决算审核的依据。在实际施工中,施工计划容易因实际可行性而发生改变。所以在决算审核中,对涉及施工组织设计中可能变更的内容,须经过查证,如有变更,应按经建设监理方同意的实际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核,并作补充签证。审核过程中要明确施工组织设计的真实性,保证其效力。
2、编制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体系
建筑企业考虑到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借用问题,在工程预算时,可以考虑建筑工程地形差异、建筑类型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依据具体情况,编制一套合理完善的预算定额体系。在进行工程预算编制时,可以在工程预算计算出的定额基础上,依据建筑工程的地形因素、实际施工技术水平及建筑施工的难易程度,灵活调整定额,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制造出更多的固定资产。另外,也要对因施工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定额变化及时调整,不断补充差价,避免工程造价失控情况。
3、对材料价格的核实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价格体制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得材料价格有着较大的浮动。目前,不管是哪一种承包方式,还是存在一些设备或材料为建设单位采购供货,按照某些地区就有相应文件规定:如委托施工单位代办,所发生的价差上、下浮动比例超过10%,则应由建设单位承担。所以,不能忽视材料价格的核定,相关建设单位审核人员应该对其高度重视。当前,社会上对票据管理比较混乱,经常发生实价虚报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审核人员应该深入实际,进行市场调查,进而确定价格。
4、做好工程量的审核和计算
做好对工程量的审核。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是随着工程量的增加而增加,根据设计图纸、定额及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表,建施图、结施图和总平面图一览表,对已算出的工程量计算表进行审查,主要是审查工程量是否有漏算、重算和错算,审查要抓住重点详细计算和核对,其它分项工程可作一般性审查,审查时要注意计算工程量的尺寸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
熟悉精通工程量计算规则。工程预决算的质量取决于工程量的准确度,只有熟悉精通定额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才能准确无误的计算工程量。施工单位编制的决算,往往在隐蔽交叉部位多算工程量。例如:在土建工程结构图中,梁与柱交接时,梁算至柱的侧面,主梁与次梁交接时,次梁算至主梁的侧面,但多数施工企业的预算员都是按照梁柱的结构尺寸统算,交接重复部分没有扣减,加大了工程量,提高了工程造价。若建设单位的决算审核人员,不熟悉计算规则,就难以去伪存真核实工程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是一项多样化的系统工作,它涉及到工程管理的很多方面。在实际中,一定要让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参加工程实施阶段全过程的跟踪管理,进而从源头上减少工程预决算资料不完整、内容不明确的因素引起的失误,进而使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史华,王彦领.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措施[J].时代金融,2011,18:247+249.
[2]臧崇玲,韩婧.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292.
论文作者:孟桂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预决算论文; 工程量论文; 定额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工程预算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