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非遗 保护非遗
/滹沱柳
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2006年起,国务院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为“文化遗产日”。2017年,“文化遗产日”又改名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19年6月8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此期间,围绕“非遗保护,中国实践”的主题,全国各地开展了32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展区、社区、校园、景区等各种场所,每一次演示,每一次吟唱,每一次挥毫,每一次讲述,每一次仰望,都让人们能感受到中国传统非遗的艺术魅力,展现到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风采。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暨主会场展演活动,于6月7日至10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举行。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政府主办。活动期间共展出40个非遗项目,450件(套)实物展品,包括大量精致的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并且多位非遗传承人亲临现场,与观众进行“零距离”互动,共同呈现出一场中国非遗项目的“文化盛宴”。
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旨在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有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比如端午节、京剧、粤剧、昆曲、中国皮影戏、中国活字印刷术等,总数位居世界第一。非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需要通过深入挖掘、展示、传播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把非遗项目融入到现代文化产业中,推动传统的“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激发非遗项目内在的发展活力,提升美誉度,实现创新传承。
标签: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论文; 文化遗产日论文; 感受论文; 自然遗产论文; 国务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