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农村市场 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村市场论文,促进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从当前全国商品市场的发展形势看农村市场的重要性
今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439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21.2%,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3.2%,在去年全年实际增幅10.3 %的基础上继续提高, 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1.5%,由于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4%, 实际销售增长也在10%以上。这些数字说明,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宏观经济形势很好。但是,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对待。
一是在销售额的增长数额中,食品类占有很大比重,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销售增长并不快。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较快的商品是:书报杂志增长31%,食品增长16.9 %, 家用电器增长15.1%,服装鞋帽增长13.9%。这是全国的情况。另据80家城市大型零售商场统计,上半年食品类商品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65.9%,增长幅度居各类商品之首;工业消费品中销售增长较快的有服装(增幅为32.4%)、化妆品(增幅为19.6%)、家用空调(增幅为19.2%),大多数商品销售不理想,如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的销售增幅分别只为1.7%、 3.7%和7.5%。生产资料市场更为平淡,前段时间货紧价扬的煤炭市场已经明显降温,去年价格涨势最猛的铜铝等有色金属、部分有机化工产品,以及一直紧俏的“三板一片”(冷轧薄板、镀锌板、镀锡板、冷轧矽钢片),目前均销势不畅,价格下跌,有的甚至积压在库。为什么会出现很多商品销售不畅的情况呢?我看原因不外有以下几点:从生产来讲,产品不适销对路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比如彩电中只有名牌好销,其他的不好销,说明消费者心理非常稳定,选择性很强。再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买,目前城市中中等收入以上的居民四大件家用电器以及比较高档的商品都有,要买就买更好的,但是由于旧的东西不好处理,所以现在形成了一个消费僵持阶段。从流通环节来看,这些年发展很快,但是我们对市场的开拓还很不够,很多商品在城市销不了,农村不一定销不了;在东部销不了,在西部不一定销不了。市场的潜力,还远没有开发出来。
二是在销售额增长中,不同类型企业市场占有份额也不同。拿工业消费品来讲,上半年国有和集体商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1.7%下降为48%,其中国有商业(包括内贸系统以外的其他国有商业企业)所占的比重由31.4%下降到28.7%。在生产资料销售中,尽管上半年社会销售增长了10%以上,但其中生产企业直销增长了11%,个体与私营经济也有较大增长,物资企业销售继续萎缩,占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0.8%。对一些大宗的、规格标准化的原材料产品,如汽车、造船用的钢材,应该由生产企业直达供货,但现在生产企业全面建立自销流通网络,经济上是否合理,值得研究。个体、私营企业包袱轻、机制活、钻劲大,在税负等方面又同国有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中,销售额也在上升。
三是在不同零售业的比较方面。大型高档的百货商场销售增长大幅度下降,全国205家大型商场上半年销售额只增长1.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是负增长,而各种类型的连锁超市、便民店销售额却大幅度增长。这说明,我们有些城市过多地搞了一些大型高档、集中供货的商场,超过了市场容量。同时,高档商场自动扶梯、中央空调等设施的成本,都打进商品价格,使顾客购买时货比三家,追求实惠。
四是从城乡之间购买力的增长状况分析。上半年全国县以下农村地区消费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3.2 %, 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1%,低于农村市场增幅2.1个百分点; 但是由于农村物价增幅高于城市,扣除价格因素后,城市和农村的实际销售增幅分别为13.3 %和12.7%,农村仍然略低于城市。从潜在的购买力状况分析,去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比上年增长22.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9%;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同比增长2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3%,超过城镇居民的实际增长水平。另据有关部门预测, 今年城市人均生活费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大约比去年增长4%, 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可望实际增长6%, 实际增长速度继续超过城市居民。今后,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农村市场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出来。
五是从市场前景的展望来看。国内贸易部对下半年609 种主要生活消费品进行预测分析,供不应求的只有38种,占6.2%, 大部分是农副产品;供求基本平衡516种,占84.7%;供大于求的55种,占9.1%。其中443种工业消费品中,供不应求的商品只有甲级卷烟一种,99.8 %的商品供求平衡或是供大于求。随着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城乡居民的储蓄增加,资金投向分流,也会对商品市场带来影响。
从以上对商品市场形势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能不能有效地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关系到流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同城市商品市场相比,农村市场的销售增幅快速上升,而且随着中央各项农村政策的落实,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今后这种增长势头将继续保持下去。由于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农村市场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发展潜力,都是难以估计的,必将成为商品市场发展新的增长点。江泽民总书记在7月28日下午接见我时, 对开拓农村市场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在此前后,李岚清副总理等领导同志,也要求我们就这个问题认真研究,积极推进这项工作。我们感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非常明确,非常及时,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内贸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经营网络,特别是国有流通企业的信誉在农民中深深扎根,这些条件都是其它经济成份所不具备的。因此,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在继续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把开拓市场、扩大销售,特别是抓好农村市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研究,来落实,力争尽快有所行动,有所成效。
二、目前农村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有所增加,农业生产明显升温。农民在增加生产投入的同时,生活消费也有所增加,农村消费品市场销售增幅有所加快。1995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8208.8亿元,同比增长26.3%,实际增长8.5%, 比上年增幅提高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为4501亿元, 同比增长21.2%,实际增长12.7%,实际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
随着农村市场的不断扩大,农民的消费结构也有所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1990年,农村消费结构序列为吃58.8%,居住17.3%,家庭设备、用品及其它16.1%,穿7.8%。1995年, 农村消费结构序列优化为吃58.6%,家庭设备、用品及其它20.6%,居住13.9%,穿6.9%。 而且,农村市场肉、蛋、水产品等副食品的消费量增加,成品与半成品食品正在迅速进入农家,农民吃得更为讲究方便和营养;购买成衣的支出增加,穿着更讲时尚;农民对彩电、冰箱、摩托车等大件商品的购买增加,用品更讲高档。到去年末,我国农村每百户拥有电风扇88台,比上年增长11.5%;洗衣机17台,增长12%;电冰箱5台,增长30.4%; 大型组合家具23套,增长45.2%。
近两年来,国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并采取了一系列其他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促进了农村居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也呈现平稳增长的好势头。1995年,农户人均生产投入总额达68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9元,增长3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 为“八五”以来农户投入总额占总支出额比重最高的一年。1995年农村平均每户购买化肥566公斤,比上年增长6.5%;购买农药7.2公斤,增长62.9%;购买农膜2.5公斤,增长22.5%。据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统计,1995年全系统销售化肥同比增长23.7%,销售农药同比增长25.1%,销售农膜同比增长15.4%。农村集贸市场交易活跃,成交额继续增长。据国家工商局统计,1995年全国农村集贸市场商品成交额为5413.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7%,粮、油、肉、禽、蛋等主要农副产品成交量均稳步增长。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国家扶持农业发展产业政策的逐步落实,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农村市场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然而,农村市场特别是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有所加重, 影响了农村购买力的增长。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在80年代前期增长较快,从1978年到1985年增长近2倍。自1986年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逐渐放慢。 另一方面,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并取得明显效果,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农民负担问题仍难以令人乐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5年一至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纳税比上年同期增长22%,上交集体承包任务增长25%,提留摊派增长44%。三项合计人均负担30元,比上年同期人均多支7元,增长31%。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人均收入水平低、实际负担加重。广大农村,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人民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十分落后,水、电、通信等生活基础设施跟不上,农民购买电视、冰箱、洗衣机等日用工业品的需求,也受到客观条件的明显限制。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只有尽快在上述问题上有所突破,提高农民的可支配的购买力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村市场的发展。
2、适销对路的商品货源不足,影响了农村购买力的实现。 由于农村市场的购买力低于城市,工商企业多年来一直把商品生产、开发和销售的注意力集中到城市,而忽视了广大农村。现有的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结构,基本上偏重于城市市场的消费需求,农民在有购物需求时,往往买不到价廉物美的实用商品,使得本来就很有限的购买力也难以实现。由于收入和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的差异,农村和城市相比,不仅在消费层次和消费时间上存在着滞后性,而且农民还有着特殊的消费心理和需求。因为农民收入较低且来之不易,购物较之城市居民更加精打细算,货比三家,这就意味着城市曾经畅销的商品不一定在农村都能好销,而需要投入力量,专门为农村开发价格适中、实惠耐用的商品。在这方面,工商界目前做得都很不够。
3、农村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低,设施落后, 影响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近几年来,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速度相比,农村流通体制的改革比较滞后,原来占绝对优势的公有制商业网点明显萎缩,大部分被个体、私营商业所取代,少数剩下的也大多不景气,办得好的不多。个体商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个体商业在资金投入、加工运输、经营设施和仓储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农副产品“买难”、“卖难”交替出现,地区封锁,多头重复建设市场,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的存在,也影响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这些都是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公有制流通网点建设,提高农村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是内贸企业在农村商品市场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能否有效地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已经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发展的关键,也成为内贸企业以至整个流通部门生存、发展的关键之举。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而我国的农村市场又是国内最富有潜力的市场,将成为我国商品市场以至整个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是,由于受农民实际收入、商品有效供给、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目前农村市场发育程度低,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备,发展农村市场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将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把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商品销售作为“九五”期间发展商品流通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抓紧抓好。
三、千方百计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商品销售
从我们流通部门的工作看,主要任务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探索并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解决流通渠道不畅、流通方式落后、流通成本太高、流通秩序较乱等问题,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和购买力。第二,把日用消费品经营的重点逐步由城市转向农村,协助工业生产部门开发并及时供应适销对路的工业品,发展农村商业网点,方便农民购物。第三,发展农村生产资料市场,满足乡镇企业原材料、农民建房材料、农业机械等方面的需求。第四,完善流通部门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体系,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
在具体工作上,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扩大工业品下乡。
首先,要有适销对路的商品。流通部门不仅要组织适合农村市场特点,符合农民消费需求的商品货源,还要积极向工业部门提供市场信息,引导工厂重视农民的需要,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的产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在工业品下乡时,要特别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耐用性,绝不能把假冒伪劣商品推到农村。农村消费水平虽然低,但对假冒伪劣也不能开方便之门。
其次,联合供销社,共同搞好工业品下乡。供销社在农村有着比较完整的网点、设施和人员,国有商业部门要充分利用这部分力量,与之密切合作,搞好工业品下乡。目前少数大件耐用消费品流通中,有的大型生产企业建立了销售、服务、维修网络,商业部门在组织工业品下乡中也要联合这部分力量,向农村市场发展。
第三,过去商业部门工业品下乡的一些好传统、好办法要继续采用,同时要根据市场经济的新情况,予以创新。如组织面向农村市场的中小型商品展销会,赶大集,组织“大蓬车”下乡等,走村串户,把物美质优的商品送到田间地头。近几年,有的大中城市的大型零售商店,通过联营、发展加盟连锁等形式,同县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商业企业合作,开办分店或连锁店,利用大店的商誉和供货渠道,提供优质商品,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很受当地农民欢迎。还可以利用城乡之间在消费需求上的梯次差别,发展旧货市场。
第四,在组织工业品下乡的同时,流通部门还要创造条件,将维修技术服务力量进一步延伸到农村,大力加强对农村维修人员的培训,解除农民购买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后顾之忧。
(二)积极开拓生产资料市场,强化农村市场销售。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和农民生活的提高,广大农村以农机、汽车、钢材、木材、水泥、煤炭等物资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目前,农村各类汽车保有量达950万辆,汽车的需求量仍有上升的趋势; 农村建房平均每年达6亿平方米,年消耗木材3000万立方米, 还需要大量的钢材和水泥等建筑用材;拖拉机、排灌设备等农用机电产品的需求量也很大。
加强农村物资网点建设。目前,全国物资销售网点4.9万个, 但其中农村网点只有2300个。我们准备利用农机公司等现有的网络,或组织一些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县级物资企业,通过代理、代销等方式积极向农村延伸,还可以连锁经营方式组织联购分销等。凡是农村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可以经营。
积极开辟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目前农村大量需要摩托车、微型车、客货两用车以及各种运输车辆等,我们准备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建立汽车销售市场,完善服务体系,逐步做到销售、维修、配件供应、技术咨询“一条龙”服务。根据农村实际购买水平,还可以发展二手汽车和机电设备市场,在需求量大的地区建立旧货市场。目前,各级物资部门积压物资很多,可以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建立大型农用机械、排灌设备、水利建筑机械等设备租赁市场,也可以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的串换。
努力做好农村水利建设和道路修建的物资供应。近年来,改善农村水利设备和道路条件成为农村发展致富的一条重要措施,大规模的水利设施和道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物资部门可以把农村的基本建设项目作为物资供应的重点,组织力量跟踪项目,并对项目实行配套供应。
做好农村建材市场供应。农民目前消费的第一重点,仍然是建新房,而且档次逐步提高,对各种建筑材料的需要量很大。现在这一市场基本上被个体、私营企业占领,由于假冒伪劣商品较多,农民并不满意。物资部门要组织钢材、木材、水泥下乡,送到农民手里,并且通过批量进货降低成本,提高同其他经济成份的竞争力。农村建房又必然带动对装饰材料的需求,可以根据当地风俗习惯和农民购买力的水平,适时组织供应装饰材料。
(三)做好粮食工作,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
为了稳定地提高农民收入,我们建议国家进一步理顺粮食购销价格。今年提高粮食定购价格以后,定购价与市场价的价差大大缩小,有些地方和个别品种已经基本持平,甚至高出市价。农民种粮收入有了明显增长,种粮积极性提高。今后在粮食购销价格的改革上,参照市场粮价水平、粮食与其他农产品的比价是否合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物价控制总目标等情况,继续调整定购价,进一步缩小与市场价的差距,提高粮农收入和购买力,有效地增加农村市场的需求。
改进和完善基层粮站的服务工作,是粮食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工作。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提出,农产品要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过去几年,农村粮食部门已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特别是“两代一换”(即代农储粮、代农加工和品种串换)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深受农民欢迎。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两代一换”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提高和创新,走粮食流通介入粮食生产,并把农民引入流通的路子。一是农村粮管所(站)可以建立生产基地,承包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二是与粮食生产大户联合,实行产销结合、农粮一体的办法。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粮管所(站)预付一部分生产资金,并提供市场信息和采购、运输生产资料等方面的服务,帮助确定种植计划,负责销售产品。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三是与农民、乡镇企业联合建厂办店,或把粮食生产、加工增值、综合利用、销售结合起来,或把原料种植、饲料生产、养殖、畜产品加工、销售结合起来,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建立多种经济成份的联合体。
基层粮站要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在搞好粮食购销的同时,方便农民生活,促进农村市场的繁荣。今后一是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两代一换”活动,利用较完善的储存设施,大力开展代农储粮、代农加工、品种串换等,农民可以粗换细,以粮换油,以农副产品换日用品和其他生产生活资料。二是要适应农村粮食消费的变化,大力开展粮油食品生产经营,为满足农民日常生活快捷化和进入城镇经商、打工的需要,提供服务。三是可以结合消化富余人员,组织基层粮站职工回家乡开办设代办点,由粮站统一配送粮油及其制品,方便农民,扩大销售。四是发挥农村购销网点数量多、信誉好,与农民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优势,拾遗补缺,开办饮食、修理、日杂百货、文化娱乐等综合商业、服务业项目,为活跃农村市场贡献力量。
(四)牢固树立吃辛苦饭、吃服务饭的思想。
要开拓市场、扩大销售,特别是开拓农村市场,对我们内贸部门来说,一定要克服“官商”衙门作风,牢固树立吃市场饭、吃辛苦饭、吃服务饭的思想。过去农村市场的开拓比较薄弱,现在要开拓,肯定难度很大,阻力也不会小,我们要求各地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吃大苦、耐大劳,把这件事做好。比如农村建房,现在大都是个体户提供材料,国有流通企业的份额很少。为什么我们不去搞呢?我曾经和一些经理交谈,说吃不得这个苦,大蓬车下乡太辛苦。我们的企业一方面亏损,又吃不得苦,达样下去是没有出路的。我到河北调查,有的县商业企业把销售指标落实到人,县城卖不动就下乡去卖,推着自行车走几十里路,除了赶集市以外,还利用中午、晚上农民下工时,走门串户去卖。有了这种吃苦精神,优质服务的精神,才可能开拓市场、扩大销售。
四、做好内贸工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商品流通工作一直非常重视,特别是内贸部成立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在今年的全国商品流通工作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李岚清副总理在百忙之中,到会接见了会议代表,并就商品流通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商品流通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内贸部党组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六条指导方针和概括为“五三一工程”的重点任务。
六条指导方针是:第一,要把“急中央之所急,想老百姓之所想”作为商品流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要把为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服务作为商品流通工作的根本宗旨;第三,要把稳定市场、稳定物价作为商品流通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第四,要把实现“两个转变”作为商品流通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第五,要把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作为发展商品流通的根本原则;第六,要把实现内贸部门对全社会商品流通的统一管理作为努力方向。
“五三一工程”指的是:抓好以粮、油、肉、菜、糖五大商品为重点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市场供应,深化以粮食部门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两条线运行、连锁经营、代理和配送制三项改革为突破口的流通企业改革,加强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商品市场体系建设,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建设的发展。
根据上述基本方针和重点任务,我们今年上半年做的具体工作:一是抓好重要商品的收购和储备。在超额完成去年收购计划的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根据市场形势需要,增加了粮食、食油、食糖的储备商品收购,提高了国家调控市场的能力。夏季粮油收购进度按计划进行,为下半年稳定粮食市场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指令性计划物资分配供应工作也执行得比较好,保证了市场供应和重点建设的需要。二是大力组织商品货源,保持商品市场的稳定和繁荣。目前粮油市场货源充足,粮食销售价格提高后市场没有出现波动,供求基本稳定;“菜蓝子”商品前几个月供应偏紧、价格涨幅过大的状况,近两个月有了较大缓解;生活消费品市场货源足、品种多、款式新,购销稳中趋旺;生产资料市场仍然购销平稳,价格稳中有降。三是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内贸部系统列入国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9家企业,已全部进入了实施操作阶段。 “抓大放小”的工作逐步推进。几个部属企业集团,已经开始逐步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小型流通企业通过改、转、租、卖、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等多种形式,改革与改造工作有所进展。四是围绕三项改革,发展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和流通组织方式。目前粮食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正在逐步分开运行,国家计委、经贸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的配套政策正在落实,总的来看进展顺利。连锁商店继续稳定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连锁公司650余家, 各种形式的连锁店已经发展到9000多家,河南、天津等地还试办了职工消费合作连锁店,效果较好。代理制的试点工作初见成效,汽车、钢材代理金额达到300亿元左右。五是整顿流通秩序的工作正在向纵深发展。 我部与中宣部联合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最近食品行业又开展了“我屠宰卖肉你放心”活动,整顿生猪私屠滥宰和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秩序的工作也有所进展。我部负责起草的《拍卖法》,经由人大常委会通过,已经正式发布。
但是,从内贸工作的整体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亏损面扩大,整个系统没有走出经营困境,特别是不少基层企业已经濒于破产倒闭的边缘;流通秩序仍然比较混乱,市场割据、盲目竞争、资金相互拖欠的现象比较严重;国有流通企业历史包袱沉重,许多补贴政策没有到位,而且税制改革后负担加大,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调控和管理市场的能力日趋弱化,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等。今后,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