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性标志物和纤溶因子的水平分析论文_柏林

柏林

益阳市中心医院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 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所起作用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 15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组,三组均检测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甘油三酯、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明显超过其他两组患者(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的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单纯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2型糖尿病;炎性标志物;纤溶因子水平;分析

众所周知,慢性炎症反应与胰岛素抵抗即为联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2型糖尿病间的主要介质[1]。而冠脉内皮损伤、炎症反应以及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成因,而糖尿病的凝血、炎症反应以及纤溶异常又能够使斑块失稳,同时还会造成血栓加速,这些因素即为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2]。文章将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性标志物和纤溶因子的水平分析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自2015年9月~2017年8月来我院进行住院治疗155例病例,上述病例通过心脏彩超、心电图、酶学、血生化与冠脉造影等检查诊断均为冠心病,将上述病例分为三组,即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组。其中42例病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2型糖尿病组;58例病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5例病例为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型糖尿病组包括31例男性病例,11例女性病例,此组平均年龄为61.4(±9.7)岁,其中22例病例有高血压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包括40例男性病例,18例女性病例,此组平均年龄为59.2(±8.1)岁,其中40例病例有高血压病;稳定型心绞痛组包括39例男性病例,16例女性病例,此组平均年龄为32.5(±7.9)岁,其中42例病例有高血压病。

1.2.方法

生化标准测检主要包括: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等内容,上述检测内容全部通过我院自动生化设备予以检测。

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通过BIO-RAD MOD-EL550型酶标设备定量测定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超敏C-反应蛋白饱和度,试剂盒则为广州支援生物企业所提供,检测原理即为通过ELISA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对比以方差分析为基础,两组对比则以t测检为主,相关性研究通过spearman秩相关,P≤0.05即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生化指标对比

不稳定型心绞痛+2型糖尿病组的甘油三脂明显超过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三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P < 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没有明显差异。如表1所示。

2.2.各组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对比

不稳定型心绞痛+2型糖尿病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超过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P <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超过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型糖尿病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水平明显超过稳定型心绞痛组,不过前两组对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不稳定型心绞痛+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明显超过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P < 0.01,如表2所示。

3.讨论

UAP即为较为多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其病理及生理机制由斑块破裂、出血以及血栓所造成,而斑块的破裂及血栓形成通常与慢性炎症及纤溶紊乱相关,高敏C反应蛋白则是预测心血管疾病血栓形成的主要炎性标志物[3]。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即为纤溶系统的基本调节因子,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提升能够从根本体现机体纤溶活性的衰减及血栓形成[4]。UAP病人身体中存在一定的慢性炎症及纤溶紊乱,进而造成不完全堵塞的血栓形成,促使心绞痛发作,更有甚者会出现完全堵塞而造成急性心肌梗死[5]。

此次研究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要超过稳定型心绞痛,由此证实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意义,C-反应蛋白水平的提升预示着可能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糖尿病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其自身具有炎性疾病,因此冠心病并发糖尿病病例,具有一定的慢性炎症反应,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要超过单纯冠心病或糖尿病病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2型糖尿病组病例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要超过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由此可证,冠心病并发糖尿病病例存在一定的慢性炎症反应[6]。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即为纤溶系统的基础调节物,在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情况下,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明显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血栓[7]。

不稳定型心绞痛+糖尿病病例的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水平超过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这与样本饱和度低及病人长时间服用降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通过此研究我们总结出,不稳定型心绞痛+2型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甘油三脂都要超过其他两组,由此印证高血糖及高血脂会刺激内皮细胞与脂肪细胞合成,同时会释放大量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因此使2型糖尿病病人的纤溶系统受到影响。

总的来说,超敏C-反应蛋白与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间存在关联性。高水平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具有预测不稳定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王育林,惠杰,杨俊华,刘志华,蒋文平;伴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4期

[2]梁伟,焦洁茹,胡翊群,林淑英,沈倍倍;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年06期

[3]李光伟,胡英华,杨文英,姜亚云,曹辉碧,王金平,萧建中,胡泽溪,潘孝仁;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功能对Ⅱ型糖尿病发生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16年09期

[4]范泉,郭文怡,贾国良,王海昌,李飞,秦涛,李伟杰;冠心病合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血浆PAI-1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5]王育林,惠杰,杨俊华,刘志华,蒋文平;伴有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年04期

[6]何穗智;吴伟康;杨跃进;吴以岭;谭红梅;欧顺云;刘素芳;邓卓燊;曾百乐;TOPSIS与对应分析在评价通心络促进心肌梗死恢复效应中的应用[A];第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论文集[C];2015年

[7]李蓬秋;张学军;吴冀川;林敏;陈平;吕月婵;糖尿病患者血清BGP与TrACP测定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论文作者:柏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不稳定型心绞痛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性标志物和纤溶因子的水平分析论文_柏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