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 李 焕
〔摘要〕 原生家庭是个体最初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原生家庭的概念,探究了原生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从三个方面给出了有效开展家庭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原生家庭;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一、原生家庭的概念
“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大多都有问题家庭的存在”,众多研究表明:个体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的影响结果,其中后天的环境尤其家庭环境的作用最为突出。原生家庭是指个体出生、成长的家庭,它是个体情感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在这个环境中,个体开始生理、心理、情绪情感等各层面的初步学习[1]。原生家庭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探究个体心理健康的必要视角。卢婧、曹莉莉[2]提出,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是长久的、深远的、不可忽视的与潜在的。原生家庭的气氛、习惯,家人的互动模式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个体今后在自己新生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3]。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对原生家庭的影响给予重视。
作业的布置要分层次,分为基础题与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二、原生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中小学时期正是学习、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素养不断完善的阶段,中小学生在学校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症状,很多都能追溯到他们在原生家庭中的遭遇[4]。因此,探讨原生家庭如何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婚姻关系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四者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5]。
(一)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过程中对待孩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包括父母传达给子女的态度和由父母的行为所表达出的情感气氛,它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境稳定性[6]。父母教养方式包括民主型、权威型、专制型和忽视型,不同教养类型下的青少年在社会适应、人格五因素各维度上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7]。父母教养方式在子女心理适应方面的影响不可忽视。实证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呈正相关[4],父母及时的支持及适当的理解、包容和接纳,有助于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而父母的指责、冷漠、惩罚等消极教养方式,则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有着不良影响。同时,对于学业压力大和心理发展较快的初高中学生来说,父母的支持与理解,更有助于其达成行为、交往、心理和自我等各方面的适应任务。中小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形成,都离不开父母科学的培养方式与合理的教育理念[8]。
(二)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即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通过子女与父母关系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社会联系[9]。王云峰、冯维[6]提出,亲子关系是个体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关系,它影响着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社会关系等。大量研究表明,不良的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等多方面有不良影响,亲子关系不良的青少年通常情绪不稳定,易自卑、抑郁,有自杀暴力倾向等;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则能够为个体的心理适应提供稳定的保护作用[1]。因此,在原生家庭中,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
(三)婚姻关系
检验检测中心要加强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通过分级分类培训、跟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大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培养食品检验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比如,单县检验检测中心一方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专题辅导讲座,使全体干部职工坚定政治方向、端正价值取向,打造廉政、清正、务实的检验检测队伍;另一方面组织有关食品检验人员开展课题研究,钻研食品检验检测科学技术,在科研和标准制订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效保障了食品质量安全。
二是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压缩精简专项,控制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资金,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2017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预算同比下降13.4%,盘活存量资金136.37亿元,市级财政收回8个县(市、区)结余2年以上未使用的财政扶贫资金2043万元。同时,将挤出的资金集中投入扶贫领域。2016—2018年,市本级财政每年统筹安排风险缓释金10亿元,支持开展“产业扶贫信贷通”融资试点;2017年,市、县财政统筹安排23.43亿元支持蔬菜、油茶、低质低效林改造和柑橘黄龙病防治及接续产业发展。财政资金的倾斜分配,为贫困地区、贫困户带去了希望。
(四)父母受教育程度
原生家庭影响着中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学习和生活,家长应在平时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具体怎么做呢?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方法。
婚姻关系是家庭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不仅直接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还会通过亲子关系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发展[9]。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往往会将父母在婚姻中的交往行为作为榜样,把习得的行为带入到亲子交往或家庭之外的交往中。因此,父母婚姻关系的紧张会引发亲子冲突或同伴冲突[10]。研究表明,父母婚姻关系的瓦解、争执和低幸福感会导致儿童出现人际冲突、违纪等外显问题,及抑郁、焦躁等内隐问题和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感兴趣等学习不良问题。婚姻关系不仅影响家庭稳定,更关系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如何有效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父母受教育的程度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父母文化水平较低的家庭中,科学教育知识的欠缺、教育理念的落后、亲子沟通不畅、缺乏长期的陪伴等因素,导致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问题层出不穷。有研究发现,学历和文化程度不同的父母在亲子关系测验的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高学历父母的亲子关系普遍好于低学历父母。父母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影响着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与低学历父母相比,较高学历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一般更科学合理,更民主,他们开展家庭教育时更尊重子女,家庭氛围更民主。
(一)耐心倾听,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纪伯伦在《先知》中说: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从你们而来。所以,成熟的父母会倾听孩子的感受,深层次地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支持、帮助和需求,与孩子建立平等、坦诚、真诚、互助的情感联结。这些都有助于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健康、愉悦的氛围中成长。首先要注重“身教”,家长应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影响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其次,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而不仅仅是成绩,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状态,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及时进行沟通和引导。最后,父母应尽可能地避免把婚姻中的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或者迁怒于孩子,夫妻双方注重交流与沟通,及时化解小摩擦、小矛盾,避免将婚姻的硝烟弥漫至整个家庭。
(二)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少有人走的路》中说:“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父母最应该给予的是爱。爱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确立独立的人格,而不是依赖于父母;是要让孩子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让孩子替父母圆梦;是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而不是要父母替孩子生活。”所以,父母应转变教育观念,学会适时放手,给孩子足够自由的成长空间,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儿女身上,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自主意识的人。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培养,对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关心、问询,平等融洽地交流和沟通,引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调整心态。
(三)家长要不断学习,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父母文化素养的高低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和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父母应积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多阅读家庭教育类、心理学类的书籍,多参加家长学校活动,多与其他家长和学校老师交流沟通,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教育,从来不只是孩子的功课,而是父母的修行,父母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修炼[11]。
参考文献
[1]赵郝锐. 大学生心理适应:原生家庭的影响[D].苏州:苏州大学,2017.
[2]卢婧,曹莉莉.混沌理论视角下原生家庭影响力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71-74.
[3]唐容. 婴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现状及家庭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
[4]李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与具体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200-201.
[5]李阿盈.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D].无锡:江南大学,2008.
[6]王云峰,冯维.亲子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6(7):77-83.
[7]刘文婧,许志星,邹泓.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人格类型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28(6):625-633.
[8]吕欢欢,李欣蔚.国内外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才智,2016(19):261.
[9]Lindsey,E. W.,Caldera,Y. M.& Tankersley,L..Marital conflict and the quality of young children's peer play behavior:The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role of parent-child emotional reciprocity and attachment security[J].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09,23(2):130-145.
[10]梁宗保,张光珍,邓慧华,宋媛,郑文明,孙铃.从婚姻关系到亲子关系:父母情绪表达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13,45(12):1355-1367.
[11]秦红霞,李晓东,林飞,马丽丽.心理资本开发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高教学刊,2017(16):72-74,77.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2684(2019)29-0068-03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大连,116029)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标签:原生家庭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影响因素论文;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