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合环中,一般包括两种主要合环形式:电气环网及电磁环网。电气环网形式合环路径不延伸至上级电网,合环风险较小。电磁环网经过变压器,整个环路包含了110kV或220kV高电压等级系统设备,对主网运行影响较大。在配网合环形成的电磁环网中,不仅需要考虑合环后的潮流分布和循环电流,还需要对环路中的主网系统N-1进行安全分析及校验,如N-1系统不能满足合环后要求,需要采取措施或禁止合环。
1 配网合环理论计算
1.1循环电流计算
合环点两侧电压受负荷、设备参数影响,其幅值及相角不同。在合环后,合环点压差会在合环路径中产生电流,该电流称为循环电流。循环电流流向为从高电压侧流向低电压侧,在整个环路中流动,不受负荷电流影响,仅与压差及环路中的设备参数:如线路阻抗、变压器阻抗有关。其电气等效模型如图1。
图1 合环等效电路
根据合环等效电路,可计算循环电流:
式(1)
上式中,表示合环点两侧的电压差,由幅值及相角差引起。表示合环路径等值阻抗,包括配网线路阻抗、上级主网线路阻抗及变压器阻抗。
1.2供载电流计算
合环后,改变了合环前网络的潮流分布,合环点除了流过循环电流,还可能有很大的供载电流流过。供载电流计算采用闭式网络功率分布计算方法,合环后合环点处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同,此时构成一个典型的环形网络。在电源点处将闭式环形网络进行解环,变为两个开式网络(如图2)。
(a)电磁合环网络
(b)解环等效网络
图2 闭式环形网络功率计算等值原理
不计功率损耗,解环等效网络利用式(2)-(3)进行潮流分布计算。
式(2)
式(3)
计算出的结果结合S1、S2及S3,可得出合环点处有功功率P。则合环点处的供载电流计算公式为:
式(4)
上式中,Igz为合环后流过合环点的有功电流,Us为系统电压。
1.3合环点全电流计算
合环点电流为循环电流与供载电流之和,即:。由于网络中存在电感元件,合环电流不但有周期分量,还存在非周期分量。合环全电流可表达为:
式(5)
上式中,为稳态合环电流幅值,为衰减时间常数。假设在t=0时刻合联络开关,则合环电流最大值出现在0.01s时刻。
2 系统N-1安全分析
2.1 配网合环PSCAD模型建立
本文以文献[1]系统参数建立模型,系统网络电源为110kV电压,2回110kV输电线路分别接至2个变电站。变电站经110kV线变串将电压将至10kV。其中两回10kV线路通过联络线处进行合环。
图3 配网合环模型
2.2 系统N-1分析
目前针对配网合环分析时,一般仅考虑了合环路径内设备及继电保护定值的校验情况,但是没有考虑系统发生故障跳闸后,系统潮流变化引起的合环路径内设备及继电保护定值不能适应问题。在图3合环模型中,在0.3s时刻10kV合环,经0.5s后其中一回110kV线路跳闸后,功率分布变化及合环点电流变化仿真结果如图4。
(a)10kV合环路径功率变化
(b)合环点电流变化
图4 系统N-1对配网合环的影响仿真结果
通过以上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合环后,合环电流为222A(有效值),在0.8s时110kV合环点电流增加至502A(有效值),远大于合环稳态电流。因此在进行配网合环时,不仅需要考虑在合环时产生的合环电流能够满足运行要求,还应充分考虑系统N-1时,引起系统功率转移的变化对设备热稳及继电保护定值产生的影响。
4 结语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电网合环转供电运行方式将越来越普遍。在合环前进行全面的校验核算非常重要,应结合电网结构,将系统N-1运行时对合环网络造成的不利影响作为最严格合环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江华. 浅析10KV配网合环产生环流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 电网技术, 2006(S1):205-207.
[2]智明. 实施10kV配网线路合环调电[J].
[3]甘国晓, 王主丁, 李瑞, et al. 配电网合环冲击电流计算方法及其简化计算公式[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4, 38(20):115-120.
[4]李晓柯, 李祥发. 配电网合环冲击电流的暂态过程分析与仿真[J]. 机电工程, 2010, 27(5):67-70.
[5]冯静, 张建华, 刘若溪, et al. 基于PSCAD的配网合环电流分析[J]. 现代电力, 2009, 26(3):41-44.
论文作者:叶成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电流论文; 环路论文; 系统论文; 电压论文; 阻抗论文; 网络论文; 功率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