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21世纪--世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趋势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抓住21世纪--世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趋势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抢占21世纪——世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中等职业论文,趋势论文,世纪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走向21世纪之际,许多国家都在预测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向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并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改革其职业技术教育,世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目前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第一动因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由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加强,世界经济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原来的国家市场和区域市场正朝世界市场变化,这意味各国拥有共同的市场。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公有化导致国际竞争的加剧,谁拥有先进的技术、高质量、高效率、良好的公共关系和售后服务,谁就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而经济技术的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一支素质良好的技术队伍。经济竞争的国际化导致技术工人竞争的国际化,面对这种形势,各国纷纷调整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为培养能经得起国际竞争的技术工人队伍作出贡献!

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职业和应用技术教育法案》确定美国职业技术教育今后应主要关注世界经济竞争。澳大利亚期望通过发展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这种经济策略上的变化,也影响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除美国、澳大利亚之外、英国、德国、日本都十分重视世界经济一体化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第二个动因是现代工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和因此而引起的工人素质要求的变化。二次大战以后,工业的发展主要是追求产品批量化,标准化,工业企业也因此以大型企业组织为主,这种工业组织分成若干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在这种工业组织中,部门之间是线性连接的。工人每天所做的都是相同的、标准的、有一定程序要求的、重复的劳动,工作对工人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较低,生产组织中等级比较分明,工人所具有的责任感较低。但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顾客越来越多地要求产品“个性化”。产品“个性化”的要求使原来以追求大批量标准产品的工业组织形式在新的形势下显得不适应。为此,大型企业组织开始组建新的组织形式,生产不再以流水线、分部门进行,而是以所谓“高绩效”的生产小组为单位,每个生产小组所面临的不再是重复的劳动,而是处理顾客各种“个性化”的要求,工人的工作性质也变化成为以解决问题导向的、弹性很大的、要求有一定责任感和创造性的工作。新时代的工业企业的组织形式将是一种有机体组织形式,企业随时对外界的刺激作出调整和反应,企业中的工人将不再是被动运转的零件,工人在新型企业中,要了解整个组织的基本功能,并且能积极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基于以上二个主要原因,各国改革和调整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改革与调整

世界经济一体化所导致的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以及工业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其结果是工人的素质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同时,职业世界的变化加剧,工人职业流动的频繁,也迫使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工人的一般就业能力。

美国劳工部把21世纪工人的基本素质要求称为“关键能力”(Keycmpetency)并要求9~12 年级的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导向,并认为关键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依靠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同时还要依靠普通教育课程。美国劳工部认为的关键能力包括:1.处理资源的能力;2.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3.处理信息的能力;4.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5.运用技术的能力。

以上这些能力目标是教师教、学生学以及学校工作评估的标准。为了达成这些能力目标,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阶段,无论是职业课程还是普通课程都应注重学生三方面的训练,这三方面为;1.基础知识和技能;2.思维技能;3.人格发展;他们认为这三方面的技能是达成以上五种能力的基础。

澳大利亚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系统目前也开始对完成义务教育后的青年进行就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并有把这种一定量“关键能力”培养纳入义务教育趋势。他们提出的“关键能力”包括:1.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2.交流信息的能力;3.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4.与工作伙伴合作和交流的能力;5.运用数学和基本技巧的能力;6.解决问题的能力;7.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

澳大利亚进行“关键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有一定的就业能力,“关键能力”的培养在澳大利亚同样被看作是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由于美国和澳大利亚教育体制不同,在操作方面各有特点。美国把“关键能力”的培养看作是贯穿整个9~12 年级的指导目标,并通过社区学院(13~14年级)授以学生专业就业技能。而澳大利亚则是把“关键能力”的培养看作是义务教育后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结束后,再授以专业就业技能。

综上所述,目前世界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其培养目标上,越来越注重基础化,并且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看作是培养一般就业能力为主的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普通教育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

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

近年来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主要是以能力为基础(Competency—based)的培训方式。 以能力为基础的培训方式首先是由英国提出,并在英联邦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被广泛采用。英国为了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采取了国家职业等级证书制度,职业等级共分5级,每级都有十分详细的标准, 这些标准并非是学校提出,而是由某一具体行业制定的。由于参加职业等级证书考核和学习,人员年龄各异,学历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学习和考核都是以完成等级标准所需要能力为要求,而不是以学习者学过什么课程为要求。他们认为,以往英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以设置课程为主的教学基于这样一种假设:一旦学生很好地学完这些课程,那么学生肯定能胜任以后的工作,肯定具备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素质。但是以学习课程为导向的教学,其结果并不如人意,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学完课程后,并没有具备工作所需之基本技能。而现在推行的能力本位和教学方式则是基于另外一种假设:一旦学生能够动手完成实际工作(比如做出一件达到某精度的工件),那就说明该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出于这种假设,以能力为基础的培训方式呈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1.学习任务按能力项目进行归类,而不是以课程来归类;

2.每一项学习任务进行之前,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该学习任务所包括的内容,作业水平,评价标准,而所有这些都是以动手完成某项任务为准则。

3.学生在了解学习任务及评价标准后,自己在实训场地进行学习,实训场地包括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料和相关的设备。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可视的。

4.学生在一段时期内(比如说一星期)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段时期内,其学习步调完全是由自己调节的。

5.学生在学习期间,自己可以阅读相关资料,看有关录像,或请教师辅导自己。

6.整个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仅是指导学习阅读,计点和训练,以及在必要时对学生进行辅导。

7.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可参与评价,也可以自己进行评价,因为在学习任务开始前,学生已经十分明确学习要求和评价标准了。

能力本位的培训和教学方式十分简捷实用,由于它是以学生最后的实际作业水平为评价标准的,所以这一教学方式也颇受企业界的欢迎。英国的企业界对参加这种训练的学生和成人以资金援助,使能力本位的教学方式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培训方式。

能力为本的培训方式其特点在于整个培训都是一个具体的、学生十分明确的问题为导向的,这样就增加了学习本身的有意义程度,学生能从学习过程本身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较易投入,其次这种培训方式几乎是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的,而现代认知心理研究表明,在真实环境下进行训练,学习的效果最为理想。

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服务性增强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究竟应该是一种以学校为本位的,以学习课程为基本任务的学历教育,还是一种以企业要求为导向的,以培训就业技能为基本任务的就业证书教育。一直是有争议的。美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9~12年级)主要以学校本位的, 以学习课程为基本任务的学历教育,美国青年的就业准备教育通常通过社区学院来完成,前联邦德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则是以企业要求为导向的,以培训就业技能为基本任务的就业证书教育。前者侧重于一般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后者则强调就业能力的训练。但目前总的趋势来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澳大利亚在注重学生一般就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主要为企业界服务,在专业训练方面应尽量满足工业企业的要求。他们认为工业企业是学校的客户,学校必须广泛与工业企业接触,充分了解客户的需要,努力做到使客户满意。

企业广泛介入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企业介入后会不会影响学校教育自主性,会不会引起教育上的“近视”,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教育不同于培训,它是滋养青少年身心的全面的方法和手段,而培训则是侧重于某一方面。因此在企业如何介入学校,介入学校教育的“度”的问题上,还是有争论的。日本在回顾自己的职业技术教育时认为,过早地专业化曾造成了日本许多心智发展不健康的青年。

标签:;  

抓住21世纪--世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趋势_职业技术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