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

日本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

刘权[1]2008年在《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偏误分析》文中提出能愿动词(助动词)是现代汉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下位类型,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的难点。泰国学生在使用汉语能愿动词时所出现的偏误非常多。为了使泰国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汉语能愿动词,本文从汉泰语的能愿动词对比分析入手,对前人的一系列关于汉语能愿动词本体的研究和对外汉语中能愿动词的研究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归纳,然后对泰国南邦皇家大学、泰国法政大学等四所高校汉语专业的部分学生使用汉语常用能愿动词的情况进行调查,并针对其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对自然语料和调查问卷中所发觉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出偏误种类,依照相关的语法资料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参考书确定其偏误类型,然后利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介语理论、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的有关理论对这些偏误以及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指导以后的对外汉语能愿动词教学。本文的创新之处是通过大量的汉泰语例句对比将汉语和泰语的能愿动词就意义、用法、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分析和罗列泰国学生学习能愿动词的各种偏误,从语言迁移、教材编写、教学等方面深入剖析泰国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和建议。第一部分,选题的动机和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以及语料来源。第二部分,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一简单的梳理,并就汉泰能愿动词定义和词性、能愿动词在句中的位置、能愿动词的连用等14个方面作了一个详细的对比和分析。第叁部分,根据收集到的偏误语料,归纳出11种偏误类型,通过大量的汉泰语例句罗列对比,并从汉泰语的语序、语义等方面的差异对各种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第四部分,从以上对偏误的归纳与分析,总结出语言迁移、能愿动词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材和语法书、教学四方面对能愿动词习得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刘淑芳[2]2007年在《日本学生可能补语习得偏误分析》文中提出补语在汉语语法中所占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可能补语,对留学生来说,特别是对于日本留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难以掌握的语法现象。因为日语中没有可能补语一说,他们的可能形态表达方式只是用动词的演变和固有句式来完成。而相应的可能形态的表达,又容易和汉语中的“能”、“可以”之类相混淆。所以,可能补语对于日本留学生来说是他们学习中文时的一个较为突出的学习难点,也是出现偏误较多的地方。本文通过对收集到的日本学生的作文以及问卷调查进行整理,从中找出含有可能补语偏误的句子,然后对这些句子进行分析、归类,接着从研究、教材、教师、母语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探究出现这些偏误的原因。经过研究,笔者认为日本学生习得可能补语时出现偏误的主要原因为:教材对于可能补语的处理状况、日语影响、学生对复杂规则的泛化或模糊、教师、学生的学习态度、汉语研究等等。针对这些偏误原因,笔者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1、教材应该统一名称;放弃“插入说”,改变“模糊”的说法;练习的设计应该多样化。2、应该进行偏误类型教学,即病句教学。3、应该加强日语和汉语的对比分析,叁种可能补语之间的对比分析,能愿动词和可能补语之间的对比分析。4、教师上课前要备课充分,更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和汉语理论素养。5、应该采取种种办法限制学生使用回避策略,鼓励他们多说多练。6.教学应该循序渐进,先复习学过的能愿动词等相关内容,之后进行可能补语的讲解。

段筱曼[3]2013年在《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全球“汉语热”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学习汉语,尤其是熟练掌握汉语能愿动词的基本用法,这对在华留学生来说毕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为了使留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的能愿动词,减少和预防偏误的发生,本文以《汉语桥》和《世界大不同》两个节目中留学生口语为研究对象,自我建立“口语语料库”,对口语库中能愿动词偏误进行归类,并结合Douglas Biber语言频率理论、中介语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迁移理论、偏误分析理论以及语言对比分析等理论,运用ROST WordParser5.8、Wordfrequency parse v1.0、EXCEL、SPSS等分析工具,对比HSK (Hanyu Shuiping Kaoshi)动态作文语料库,在调研的基础上,从留学生学习汉语目的与动机、能愿动词的词性特征、语言迁移影响、教学活动等方面对产生能愿动词偏误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最后从教与学的两个方面,提出改进课外学习、课堂教学、教材编订等方面的建议。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选题的目的、意义及本文所运用的理论、方法及本文创新点,并对前人及时人的研究成果作简单的梳理。第二章,介绍《汉语桥》、《世界大不同》节目及口语语料库的构建,并对HSK书面动态作文语料库加以简介。第叁章,对能愿动词的基本特征、划分标准及语法功能、结构加以简介。第四章,对口语和HSK语料库能愿动词使用和偏误情况进行基本统计与对比分析。第五章,明确偏误定义与标准,对口语语料库中能愿动词偏误进行分类分析和统计。第六章,能愿动词偏误调查与成因探析。调研留学生学习汉语背景、意愿动机、学习态度与学习策略,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留学生学习策略、对外教学方式与方法、教材与《教学大纲》等方面对能愿动词偏误成因进行探析。第七章,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修订对外汉语教学大纲,改编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科研水平;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等。第八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马晶晶[4]2013年在《外国留学生能愿动词偏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能愿动词为研究内容,借鉴能愿动词的本体理论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能愿动词研究成果,以外国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相关的语言学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和语言习得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外国留学生能愿动词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同时将能愿动词习得顺序与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能愿动词教学编排顺序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差异以期更好地指导教学。并对留学生在能愿动词使用中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归纳整理,着重分析其误用偏误,阐述其产生偏误的原因。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能愿动词教学的相关对策,以期对偏误分析理论、中介语理论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能愿动词教学以及留学生能愿动词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邹雪萍[5]2016年在《对日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及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了学习汉语。同时,我国也正在向世界大力推广汉语,汉语的国际推广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话题。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历史上有着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两国间的语言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因此,汉语在日本的推广势在必行。但是,想要推广我们的汉语,就必须了解日本人在学习汉语时的特点,找出难点,解决难点。其中,能愿动词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直备受关注。对于母语为日语的学生而言,通常会由于母语负迁移和语内迁移等各方面原因产生大量的偏误。为了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效率,帮助日本学生掌握汉语能愿动词的用法,论文特意选取了偏误率较高的“会”、“能”、“可以”为例进行了研究分析。虽然前人在“会”、“能”、“可以”的本体研究和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大多数都停留在描写的层面,从汉外语义、语法等对比方面进行分析的甚少且都没有深入研究,完整地教学设计更是几乎没有。本文基于现状进行了下面的研究工作:第一章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整理归纳了部分现有成果作为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会”、“能”、“可以”的本体和偏误研究,并指出了部分论文中的不足之处。在第二章中,通过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母语为日语的留学生进行了“会”、“能”、“可以”的偏误率统计,用表格和图表的方式直观展示了统计的结果。之后,用结构形式和语义对比的方式对偏误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由此而产生的影响和语料库中出现的偏误分类型展开了讨论。第叁章根据上述的分析和研究,以母语为日语、初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为教学对象,对误代中偏误率最高的“会”和“能”进行了具体的教学设计。第四章是全文的一个总结,并提出文章存在的不足之处。

吴晓阳[6]2017年在《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文中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存在能愿动词使用方面的偏误,其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能”、“会”、“可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目前学界对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语的本体方面,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尚显不足。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使留学生掌握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的用法,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偏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文章对“能”、“会”和“可以”的语义、语法功能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对比分析;其次,搜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语例,对留学生在学习能愿动词“能”、“会”和“可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偏误进行了归类和解释,并从学生、教师、教材叁方面分析了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最后,文章结合“能”、“会”、“可以”的自身特点,提出了几种教学建议和教学设计。

鲁晓雁[7]2001年在《日本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立足于能愿动词内部研究和外国人语用偏误研究,从偏误类型入手,划分为四个部分:(一)能愿动词的有无,指出复句、心理动词和能愿动词连用句、多个能愿动词连用句、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能愿动词结构是能愿动词遗漏的主要区域。(二)能愿动词及相关成分的语序,指出能愿动词和相关成分的易位会带来语义结构和语法结构的变化,能愿动词句中有介词结构类状语和环境要素类状语的,是错序产生的主要区域。(叁)组配相关限制,探讨了常用副词与能愿动词,能愿动词与后续成分之间的组配限制关系。(四)相近的能愿动词的语义、语用对比分析。(叁)和(四)是替代产生的主要分布区域。文章还探索了能愿动词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避免偏误的某些措施。

胡健君[8]2014年在《能愿动词“能”、“会”的语用功能研究及偏误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能愿动词“能”、“会”在日常交际生活中具有很高的使用频率,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近年来,学者们对能愿动词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有关能愿动词的语用研究略显粗陋,而以其语用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有所欠缺。本文从能愿动词“能”、“会”语用功能的本体研究出发,以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为指导,主要探究作为能愿动词的“能”、“会”的语用功能。之后,采用问卷调查和检索HSK语料库的方法,对外国学习者有关能愿动词“能”、“会”的使用情况作出了细致的描写,并在有力数据的支持下得出了较为直观的结论。最后,以前面几个章节的研究结论为基础,主要探究基于能愿动词“能”、“会”语用功能理论之上的偏误分析,并尝试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和方法,希望能促进外国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独特的汉语词类,对能愿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有一定的帮助。

高涵良(Kakhlenko, Iryna)[9]2016年在《乌克兰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的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尽管汉语能愿动词的系统不是很庞大,数量也不多,但能愿动词是汉语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也是汉语表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词汇。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在习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会、能、可以"都是表示可能类的能愿动词之间的混淆及偏误。因此,本文以汉语初中级阶段乌克兰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他们对这叁个词习得情况的问卷调查,得出乌克兰学生在能愿动词习得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偏误类型。对比汉乌两种语言不同语系,并根据汉语能愿动词的语义以及语法特征的分析,结合与乌克兰语中相类似的词类和语法意义的对比,分析偏误成因,并针对偏误类型与成因,给出汉语能愿动词教学与教材编写的建议。本论文主要阐述了论文的写作背景与缘由,指出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学术意义,介绍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创新与不足;从语义和语法两个角度分析"会、能、可以"的特征;基于对乌克兰基辅国立语言大学初中级汉语学习者的问卷调查设计与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乌克兰学生对于这叁个词习得的主要偏误类型;研究了乌克兰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习得偏误的成因;从汉语教师教学角度和教材编写的角度,结合乌克兰学生能愿动词偏误的类型与成因,给出综合性的、针对性的建议;最后对论文阐述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李梦婵[10]2013年在《马达加斯加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文中认为孔子学院汉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余赛亚在中国“汉语桥”比赛中获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带来了马达加斯加汉语学习的新一轮高潮。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工作更是如火如荼的展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中国教师对当地马达加斯加语及法语的掌握程度有限,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诸多问题。现代汉语能愿动词是外国汉语学习者要掌握的基本语法点之一,但是对他们来说,这些词语是比较难掌握的,马达加斯加的学生在能愿动词的学习中就常常出现各种问题。为了了解马达加斯加学生对能愿动词的习得情况以及帮助他们更有效的学习能愿动词,本文从偏误分析的角度着手,较为详尽的分析了初中级马达加斯加学生使用汉语能愿动词“得、该、敢、会、可能、可以、能、能够、想、要、应该、愿意、肯、应、应当”的学习状况及其产生偏误的原因。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辅助教学,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对策、改进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即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让学生选择、判断、造句等。并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学生的自然语料。调查的对象是马达加斯加孔子学院汉语本科班的学生。收到语料后,在汉语语法偏误分析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收集到的问卷和自然语料进行分类、归纳。分析是从现代汉语语法的角度对能愿动词的一些具体使用条件等做了归纳和对比,以及汉、法、马能愿动词的对比分析。在对收集到的偏误进行分析后,探讨了偏误产生的原因,指出了母语负迁移这一主要原因以外,还有诸如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交际策略学习策略的影响、教师教材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最后,通过分析找出原因之后,结合马达加斯加实际教学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对能愿动词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通过这些建议来帮助提高对马达加斯加学生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希望这些分析能够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偏误分析[D]. 刘权. 云南师范大学. 2008

[2]. 日本学生可能补语习得偏误分析[D]. 刘淑芳. 厦门大学. 2007

[3]. 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D]. 段筱曼.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 外国留学生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 马晶晶.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3

[5]. 对日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及教学设计[D]. 邹雪萍.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6]. 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的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 吴晓阳. 苏州大学. 2017

[7]. 日本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D]. 鲁晓雁. 黑龙江大学. 2001

[8]. 能愿动词“能”、“会”的语用功能研究及偏误分析[D]. 胡健君.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9]. 乌克兰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的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D]. 高涵良(Kakhlenko, Iryna). 辽宁师范大学. 2016

[10]. 马达加斯加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 李梦婵. 江西师范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日本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