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武夷山旅游经济_旅游经济论文

世纪之交武夷山旅游经济_旅游经济论文

世纪之交的武夷山旅游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武夷山论文,世纪之交论文,经济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转变——实施高起点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一个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决定于特定的自然、社会状况和历史过程。武夷山撤县建市之前,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导的山区经济。如何改变面貌?最重要是要选择一条适合武夷山发展的路子。1991年武夷山提出了“以山兴市”的发展战略,这是武夷山人探求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以粮为纲”传统经济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但由于历史的局限,“以山兴市”还带着浓厚的农业经济意识,因而对武夷山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言,并未带来质的变化。其后的实践一再证明,对拥有独特旅游资源的武夷山区域经济来说,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思路和模式,不仅不能使武夷山有效地摆脱贫困和落后,相反是制约武夷山大发展、快发展的主要羁绊。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视察南方讲话引发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对地处山区的武夷山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一场深刻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武夷山人意识到,如不迅速转变思路,走一条符合武夷山实际的发展路子,难得的机遇可能再一次失之交臂。在1993年召开的市第八次党代会上,武夷山人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冷静思考,从市情分析入手,把握了武夷山发展四方面的相比较优势:一是以景区、自然保护区两区为重点的旅游资源优势;二是以开发区、度假区两区为主体的特殊政策优势;三是以地利和地力为基础的地缘经济优势;四是以航空口岸为中心的基础设施优势。这四大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加上武夷山经济结构相对简单,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人口少,现代工业社会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的负面效应小,因而在特别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上述劣势相反可变为优势。这些优势聚集在一起,就使构建一种新的经济类型成为可能。经党的代表大会讨论后决议:实施“旅游经济兴市,追赶超越发展”战略,构建旅游经济体制新框架,建设十大旅游经济体系,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把武夷山建成国际性旅游城市。

这是一次思想观念的大转变,是经济发展思路的大转变。并由此引起了经济运行,领导方式、管理方式的大转变,其结果是区域经济的经济类型、经济结构、经济素质的大转变。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7.44亿,固定资产投资额3.5亿,社会商品零售额3.0亿,全社会出口供货总值1.55亿,实际利用外资3277万美元,市实际财政收入810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1876元。与199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3倍、11.3倍、2.1倍、6.2倍、70.7倍、3.8倍、2.5倍。实践初步证明了武夷山发展旅游经济是一条符合武夷山区域经济在世纪之交实现大发展、快发展的路子;证明了武夷山旅游经济不仅必须而且可以超越常规的发展模式和阶段,在高起点上运行。

大架构——发展高素质的旅游经济十大体系

武夷山独特的旅游资源结构对选择高起点的发展战略以及形成特定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施高起点的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必然要求高素质的经济体系与之相适应。

——旅游区域发展体系。以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省旅游经济开发区为中心,发挥中心功能区的辐射作用,南至兴田城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汉城遗址,夏商时期的葫芦窑遗址;北至吴屯瑞云寺、东溪水库;东至五夫镇朱熹故居;西至星村黄溪口、桐木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东西南北中,整体规划,分区开发,形成网络。

——旅游生态保护体系。确立“环保立市”观念,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旅游经济兴市的前提,把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第一,环境优先的基础之上。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和环保监测体系。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区域经济内的所有社会生产活动,都要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并把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

——旅游基础设施体系。建立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立体交通体系,形成便捷通达的交通网络。建立电力能源体系,水电、火电并举,保障电力供给。建立良好的电讯服务体系,做到电讯服务自动化、程控化、数字化。建立高水准的旅游服务设施和经贸、文化设施体系,满足旅游中心城市旅游活动以及商务活动,文化交流活动对基础设施的要求。

——旅游外向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作用,创造条件建立陆路口岸,辐射周边县市,形成人员、货物、信息的聚散地。建设保税加工区和保税仓储区,创造条件建立保税区。发展优高农业,建设有相当生产能力和规划的外贸生产基地。

——旅游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武夷交易城,发展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组建多种经济成分的流通队伍。健全市场运行规则,提供良好的流通环境。立足武夷,发展两头在外贸易,开展有特色的武夷山商务活动。

——旅游社会服务体系。以旅游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为旅游经济服务的新兴产业,建立完备的、符合国际惯例的高水准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旅游工业体系。发展无污染、无公害工业。以食品工业、保鲜工业、包装工业、旅游工艺品工业、电子工业、精密仪器工业为主导的轻型工业体系。

——旅游农业体系。实施“彩虹计划”,建立八大农业工程,走优高农业的路子,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新型的旅游农业。

——旅游科教体系。建立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科技教育体系,提高旅游经济的科技水平,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抓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社会教育体系网络,为旅游经济提供多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旅游文化体系。挖掘整理历史文化精粹,吸收消化现代文明成果,创造有强烈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武夷新文化体系。

发展高素质的旅游经济体系,不仅要重视结构性、整体性和功能性,更要重视旅游经济体系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是否满足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者统一;是否真正把旅游经济的运行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之上。

大格局——建设高品位的旅游中心城市

在把武夷山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为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同时,武夷山作为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实际上也就确定。但是,这种地位和实际的旅游资源结构以及决定于资源结构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缩小这些差距,就成为建设高品位的旅游中心城市的出发点。

建设高品位的武夷山旅游中心城市,必须营造包括旅游市场中心,商务活动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三大支撑体系的旅游经济大格局。

——发达的旅游市场。能够提供足够丰富的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组成的旅游线路,如九曲溪、大王峰、玉女峰、三仰峰、幔亭峰、莲花峰、水帘洞、虎啸岩、一线天、自然保护区、天心永乐禅寺、桃园道观、紫阳书院、武夷宫、止止庵、古汉城、武夷魂、千年祭、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度假区等等。包括满足不同游客吃住行娱购要求的旅游商品,如旅游工艺品、岩茶、花卉、盆景、土特产等等。能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对全国的旅游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形成旅游商品的交易中心,如举办各种旅游商品交易会、博览会等等。

——发达的商务活动。商务是旅游中心城市的重要功能,是旅游产业的最基础也是最有力的支撑。缺少商务功能,就不可能最终建成旅游中心城市。商务不能自然形成,它总是与人口稠密,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的地方结缘。在武夷山商品经济还很落后的今天,发展商务活动,无疑有着极大的难度,建设商务中心无疑要冒很大的风险。既然商务功能不可或缺,不能自然形成,不能单凭市场的力量,那么就必须采取保护和优先发展的方针和必要的行政干预的措施。需要强调的是政府的产业政策目标不能偏离高起点的发展战略,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高素质的经济体系,必须从可以形成武夷山特色的旅游市场起步(如旅游市场、岩茶市场、花卉市场、烟草市场),必须坚持两头在外的发展方针,不仅发展现货交易市场,更重要的是发展期货、票据、合同交易市场。

——发达的文化交流。发达的文化交流是武夷山旅游中心城市高品位最核心的内容。武夷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山,文化积淀深厚,文明历史久远。以此为背景,发展旅游文化,建设文化交流中心是建设武夷山旅游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发展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这是形成文化交流中心的基础,主要包括了自然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三个方面。这些文化应是贯之以热爱生活的和平理念、百折不挠的坚毅性格、勇于实践的劳动创造为核心的武夷精神。在不断挖掘整理地方历史文化精粹的同时,兼收并蓄现代化文明成果,创造出有强烈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新文化。其次是要建设设施完备,服务一流,能够满足全国乃至国际上各种文化团体、政府组织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要求的场所,包括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会馆中心以及各种配套设施等等。

谋求参与更大范围的社会分工,建设一个新武夷、大武夷,正成为全市上下二十万民众生动具体的探索和实践,尽管这一探索和实践是初步的,但毕竟已经起步,并且注定要对武夷山的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

标签:;  ;  ;  ;  

世纪之交武夷山旅游经济_旅游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