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泌尿外科 广东 珠海 519015)
【摘要】目的:探讨抗血栓压力袜在膀胱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02月—2017年12月在我泌尿外科住院的72例膀胱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抗血栓压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同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情况。术后3~7天对可疑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实验组DVT形成0(0.0%)例,对照组DVT形成6(16.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配合抗血栓压力袜能有效预防膀胱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抗血栓压力袜;膀胱癌;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73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7-0-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 DVT)是全球第三大心血管疾病,若未予及时治疗及护理,将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血栓随血液到达肺动脉而造成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1]。随着对DVT认识程度的增加,外科术后卧床患者DVT的高风险性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恶性肿瘤。据所有泌尿系肿瘤的首位,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对于深度浸润,局部切除术后肿瘤多次复发和膀胱三角区、颈部肿瘤患者,建议行膀胱全切及膀胱重建术[2],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腹壁造瘘术成为治疗晚期膀胱癌的新选择,膀胱癌回肠代膀胱患者术后机体因手术创伤、术后肠管张力降低等原因激活内、外源性凝血系统;卧床时间久,肌张力减低,血流减慢,摄入液体过少导致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术后应用止血剂可能增加了机体的高凝状态。因此,膀胱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存在风险高,针对此常见并发症及早防治以及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我院泌尿外科膀胱癌患者术前使用抗血栓压力袜(膝长型)并配合早期床上活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02月—2017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住院均予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膀胱癌根治术患者72例,术前经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确诊为膀胱癌患者。手术时间6~7.5h,平均手术时间(7.0±0.5)h;术后卧床时间4~7d,平均5.72d;住院天数16~22d,平均(18.2±2.2)d。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36 例,年龄47~82岁,平均(65.5±3.6)岁,其中男16例,女20例;实验组36例,年龄51~85岁,平均(62.4±3.2)岁,其中男15例,女21例。两组患者均神志清,排除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异常;肢体偏瘫、骨折与创伤。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膀胱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及术后常规护理方法。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及健康宣教,合理告知病情,介绍手术的方法,重点强化手术及个人应对能力对康复的作用。强化良好的预后信息,争取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教会患者裸泵运动、屈膝抬臀运动、床上翻身、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术后回病房即给予患者下肢按摩,分别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每30分钟一次,每次15~20下,力度应适中,不可过轻或过重,以促进血液回流。麻醉作用消失后指导患者做下肢肌肉收缩训练。如四肢自主活动;协助床上翻身,白天每2小时一次,夜间可每4小时一次;指导患者做双足背屈运动,一天3次,每次约20下,活动以双下肢腓肠肌感觉酸、胀为度。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降低血液粘稠度,避免在下肢输液,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静脉炎发生。根据患者病情及机体的恢复情况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抗血栓压力袜使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有学者指出,45%的血栓发生在手术当日[3]。因此我们在手术日晨给患者穿上抗血栓压力袜。使用前仔细检查患者双下肢皮肤情况,在小腿最宽处测量出小腿肚周长,根据测量数值选择适合的码数(膝长型):腿围≤31cm小码,32≤腿围≤38cm中码,腿围≥39cm大码。抗血栓压力袜每天至少脱下两次,主要检查皮肤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每次脱下约20分钟。术后4~7d后待患者下床活动后去除压力袜。
1.3 评价方法
术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有无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活动则加重,小腿有无增粗肿胀,肤温变化,腓肠肌压痛,Homan征阳性等DVI症状。对可疑患者行血管超声检查。
1.4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数据均以百分率表示,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36例患者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6例,实验组有0例。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下肢DVT是继心梗、脑梗的第三大心血管疾病,其病因的复杂性,病变的多发性、反复性,并发症的危重性已被广泛关注[4]。其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手术范围、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及方式等因素有关,是外科大手术后的一种严重的、高发的并发症之一。行膀胱癌根治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和肠道准备容易造成血液浓缩;且手术及术后禁食时间长,术中术后患者卧床时间久,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淤滞于静脉内,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药可改变血液粘稠度,血液促凝性增加,手术创伤引起血小板反应性改变造成血液高凝状态。手术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后周围血管扩张,亦可致血液瘀滞,呈高凝状态。这一系列因素均易进一步加重血流缓慢,进而形成血栓。因此,膀胱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常重要。
本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应用抗血栓压力袜后患者DVT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常规护理配合抗血栓压力袜能有效预防膀胱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它是一种使用特殊材料编制成的弹力袜,属于医用产品。该产品根据循序减压的原理设计,其在脚踝部建立最高支撑压力,顺着腿部向上逐渐递减。在小腿处减到最大压力值的70%~90%,在大腿处减到最大压力值的25%~45%[5]。这种压力递减变化的作用是有效地缓解和改善下肢深静脉和静脉瓣膜所承受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防止患者下肢静脉的淤血,保证下肢静脉血液良好循环,从而降低DVT的风险。抗血栓压力袜费用低,易购买,使用方法简单,患者穿着方便、舒适,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易接受,亦不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是行之有效的降低膀胱癌根治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物理方法。
【参考文献】
[1]曹伟新,李乐之主编.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4.
[2]谢巧丽,康福霞,吴东娟,等.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的护理体会[J].护理进修杂志,2007,22(21):2015.
[3]刘喜梅,徐英,何海春.气压治疗仪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43-45.
[4]金玉娟,李慧玲.神经外科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1(1):28-31.
[5]康丽玫.应用弹力袜预防神经外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意义[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3(2):168-169.
论文作者:樊倩红,彭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9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术后论文; 膀胱癌论文; 静脉论文; 压力论文; 实验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