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家审计权威:新世纪的主题_国家审计论文

加强国家审计权威:新世纪的主题_国家审计论文

强化国家审计权威:一个新世纪的话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话题论文,权威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审计权威性:审计权力与审计威信的统一

审计权威性是审计权力和审计威信的有机统一,可以形象地表示为:审计权威性=审计权力+审计威信。审计权力是指以强制性手段而产生影响作用的力量,审计威信是指人们对审计的信任度而发挥的影响作用。审计权威性的功能是产生审计影响力,从性质上讲,审计权威性的影响力有两种:

(一)审计权力影响力

审计权力影响力由国家赋予审计主体的地位、权力、任务等条件构成,以审计权力为核心,迫使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监督,执行审计决定。这种影响力又称审计的强制性影响力,它具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审计奖励,另一种是审计惩罚。审计权力影响力的主要构成因素:

1.地位因素。地位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审计所处的位置。为了完成审计的综合性经济监督,包括对其他经济监督部门进行再监督的任务,就必须保证审计在经济监督中占有较高层次的地位。

2.职权因素。宪法赋予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法赋予了审计机关监督检查权、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权、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权、处理处罚权、建议纠正处理权,具有法律赋予的权威性,正确行使职权,足以发生影响。

3.方针因素。审计工作方针对权威性的影响,如果审计工作避重就轻、不敢揭露问题、执法不严,人

们也就感受不到审计的威慑力的存在。

(二)审计威信影响力

审计威信影响力是来自审计主体的自身因素的内在影响力。构成这种影响力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品格因素。审计人员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特征和工作作风等,它反映在审计人员的一切言行之中。

2.能力因素。审计人员的能力是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和才能的集中表现。

3.情感因素。审计人员对被审计者怀着真诚的感情,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容易取得被审计者的配合。

二、审计大出击:提高权威性的特别行动

(一)重点企业审计:揭露了企业财务收支中的弄虚作假审计署1998年组织了对23户国有大中企业审计,结果表明:资产不实数额占10.39%,负债不实占7.9%,财务报表反映利润总额38.87亿元,有36.92亿元是虚报,还有20.53亿元未在报表中反映;呆账、待处理财产损失和不良资产等形成的潜亏达36.06亿元。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审计署还对162户国有重点亏损企业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这些企业账面反映亏损24.28亿元,审计核实为48.26亿元,少报23.98亿元,相当于账面亏损的98.76%,还有潜亏31.8亿元。在审计中,还发现一些重大违法犯罪问题,如成都红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挪用募股资金炒作股票,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虚列销售收入包装上市,济南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违规炒作股票。

1999年对工商银行系统和建设银行总行及19个省市分支机构进行了审计,审计发现,资产负债损益不实比较普遍,账外资产达101亿元,私设“小金库”747个,金额达7.90亿元,有些银行继续违规经营,给国家造成损失100多亿元。审计中发现各种涉嫌违法犯罪案件170起,涉案金额146亿元、涉案人员221人。

(二)重点部门审计:重要领域敢于审计并揭露问题

1999年,国务院55个部门被审计,36个部门查出违规挪用资金,占2/3。18个部门应缴未缴预算收入17.28亿元。36个部门挪用财政资金21.09亿元,主要用于建楼堂馆所、行政经费开支和借给外单位使用。挪用资金、财务混乱,被国家审计署列为国务院直属部门违规的两大“症状”。2000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计委、外交部、民航总局、海关、水利部等一大批赫赫有名的中央部门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被曝光。

(三)专项资金审计:违法违纪问题大曝光

1.审计国债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和单位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国债资金28.59亿元,主要用于搞其他项目、弥补财力不足或归还以前年度贷款等;有的地方将已经完工或未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等不符合申请条件的项目,作为国债项目申报,甚至虚报项目,套取国债资金5.50亿元。

2.审计中央水利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查出挤占挪用水利建设资金用于建楼堂馆所、投资入股和行政经费开支等30亿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10%,发现违法犯罪案件14起。审计署还对58个国家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进行了审计,查出挤占挪用水利建设资金17.80亿元,多列概算、虚报投资完成额和损失浪费等33.20亿元。

3.审计扶贫资金和移民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查出挤占挪用、虚列支出、转移资金和私设“小金库”43.43亿元。审计三峡移民资金53.60亿元,其中有4.73亿元被用于建办公室、宿舍和办公司。审计查出10起贪污、侵吞三峡移民资金案、涉案人员14人。

(四)经济责任审计:“扶正压邪”得人心

1999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民群众从来没有如此关心审计的一举一动。由于领导干部享有对本单位人、财、物的支配权,有些干部被腐蚀了,滋生了腐败现象。作为领导干部有权力,有责任,就得有监督。越是职务高、权力大,越要对之进行审计监督。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于预防和治理腐败至关重要。

2000年,审计署组织力量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及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进行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这是我国首次对中央单位部级领导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影响很大。

三、打造权威性:审计自身的努力方向

(一)从依法治国的高度来认识审计

目前,审计机关由于受审计体制的限制,其权威性并不高,所发挥的作用还不尽如人意,必须从提高权威性的要求来理顺审计管理体制。实行自上而下一条线的垂直领导模式或者将地方审计机关划归立法机构管理实行审计院式的管理模式。使审计具有一定的司法职能,如同法国的审计法院。同时,实行审计长官异地任免制,彻底解决经费、人事关系等因素对审计机关的羁绊,使审计部门有位有威。

(二)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开展审计

一方面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警示威慑,促进管理,维护经济秩序,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注意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提出审计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审计成果转化,扩大审计的社会效用。

(三)从政务公开的要求来公示审计结果

政务公开,就是把审计结果公开,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知名度。要打造审计的权威,必须建立审计公示制度。该制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建立“审计新闻发布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新闻媒体介绍每一件每一桩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及其处理结果,以及审计工作的成就;第二,一些典型的事例通过新闻媒介公开披露,好的予以表扬,丑事予以“曝光”,扶正压邪;第三,一年一度的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如实向人大代表汇报,“不遮丑,不护短”,使审计监督与人大监督配合到位。

(四)从保证质量的思路来治理审计队伍

为此要切实解决以下三问题:第一,审计经费不折不扣、全部由财政负担,实行审计经费责任追究制度,彻底割断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福利关系;第二,严明审计纪律,建立执行审计纪律情况登记制度和报告制度,以及审计廉政档

案制度,确保“八不准”的有关规定落到实处;第三,加大力度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其出路在于重视和加强培训工作,审计署应对培训目标、培训时间、经费投入等方面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坚决推行审计干部岗位资格考试制度,实行竞争上岗。

标签:;  ;  ;  ;  ;  

加强国家审计权威:新世纪的主题_国家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