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艺术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艺术_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简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0)05-0018-04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较为深入、较为系统,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探讨则相对薄弱。虽然近年来这一情况有所改变,但总的来讲,这一探讨仍然较为零散。本文拟对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进行探讨,以期推动系统的理论研究。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科学方法的运用固然重要,教育艺术的运用也同样不可或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创造性运用的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识、才能、智慧、品格、经验、胆识和灵感的综合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活动,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因其工作过程具有逻辑性,因而它也是一项科学活动。但因此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严格按照即定的规则和方法去做,则是不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及其思想的多变性、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艰巨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审时度势、娴熟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去开展工作,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属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工作方法和技巧的灵活运用。在长期的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但是,由于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需要的丰富性,思想行为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简单地、机械地使用一种方法进行教育往往难以奏效,需要将不同的方法结合起来并加以灵活运用,对症下药,方能产生好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技巧,就是一种创造,就是一种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细致地分析、巧妙地应对各种情况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人引导人的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的举动以及各种环境因素都可能对教育过程及其效果产生影响。为了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达到期望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仔细地分析受教育者的处境和双方互动的情景,精心安排每一次活动,巧妙地设计教育活动方案,机智地应对各种情况和问题。“仔细”、“精心”、“巧妙”、“机智”所强调的都是因人因时因事因势而变,而这正是艺术的重要特征。艺术最强调的是独具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也忌讳用某种固定的方法、固定的模式去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处理不同的思想行为问题。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有相通之处,具有艺术的某些表征。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都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新的变化和新的问题时,原有的理念、方式和方法面临着挑战。只有在既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充满活力,才能持续发展。而这种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科学性的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性的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科学性,也要讲究艺术性。这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运用教育艺术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科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还不够,必须加进“艺术”的成分。例如,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只能给我们提供处理这一关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教育者还须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和方法,才能真正处理好这一关系。至于每一关系中的许多微妙的东西更只能靠教育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去敏锐地把握和处理,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讲的就是这一情况。总之,自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有助于教育者更娴熟地去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方面面的关系,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当教育者都能普遍这样做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就会得以提高。

第二,运用教育艺术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常见教育条件大致相同而教育成效相去甚远的情况,除了其他因素以外,教育者是否注意并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只有创造性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全面把握教育对象复杂而多变的思想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满足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和客观环境变化的需要,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一句话,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履行职责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科学因素和艺术因素相互结合、彼此交织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性的问题。

(一)运用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相互沟通的主要工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工作、与教育对象互动的主要工具。语言运用得如何,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有明显影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语言是一种最精细、最锐利的工具,我们的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它去启迪学生们的心扉。”[1]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一定要讲究语言运用的艺术,以便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首先要准确通俗。列宁在论及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时曾经说过:“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来的字眼,抛弃记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号、决议和结论。在解释社会主义问题和目前俄国革命时,不要讲空话,不要空喊,而要善于运用掌握的事实和数字。”[2]列宁的论述告诉我们,准确通俗是语言艺术的首要要求。教育者在作报告时,在与教育对象谈话时一定要使用意义明确的词语,不可故作高深、模棱两可;要措辞恰当,注意分寸;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坚决反对打官腔,说空话,讲过头话。

其次要形象生动。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依靠抽象的逻辑思维来证明真理,也需要依靠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显示真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表达出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再次,语言风格要力求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不同场合讲话,要和不同的对象谈话;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特点。因而教育者要力避千人一腔,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象要使用不同风格的语言,以增强讲话的针对性和亲切感。

第四,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语气语调的把握也是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其效果可能大不一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境、不同的对象把握语气的缓急、语调的高低;或平和或高亢,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与具体情境相协调,恰到好处,以增强语言的愉悦性和感染力。

语言运用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有重要影响。教育者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要注意学习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以增强自己的语言素养;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加强语言训练,掌握语言艺术。

(二)选择时机的艺术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时机选择得好,可事半功倍;而错过了时机,则往往事倍功半。选择时机是指善于选择对特定对象进行特定内容教育的最佳时间,具体地说,就是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和适时。

所谓及时,是说当教育对象萌发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时,就应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引导,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其需要;当教育对象遇到重大变故或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时,教育者应立即介入,对其进行深入细致有针对性的工作;当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初,教育者就应敏锐地感知这种变化,尽快调整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以应对环境变化的需要,并引导教育对象适应这种变化;当某些问题或倾向刚露出苗头时,教育者就应敏锐地抓住这种苗头,及早采取措施,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及时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以及环境的变化要快速反应,同步工作,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

所谓适时,是指对特定对象进行的特定内容的教育,不能过早或过晚,要恰到好处,把握最佳时点。从客观上讲,要善于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适时进行相应内容的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认识;从主观上讲,要善于捕捉教育对象提升自己精神品质和解决问题的愿望,适时给以帮助,以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解除他们的烦恼、困惑、焦虑,使其轻装上阵,不断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建立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基础上的,带有必然性。但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丰富性及其思想的多变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中确实存在许多“时机”,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敏锐地捕捉它们,以便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当然,抓时机不是碰运气,因为时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起作用的仍然是必然性。

(三)选择突破口的艺术

选择突破口是与选择时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种教育艺术。选择时机重在教育最佳时间的选择,而选择突破口则重在把握人们思想上的特点、矛盾以及认识上的焦点,从而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入手之处。突破口选择得好不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效果有重要影响。选择恰当,不仅能直接解决现实问题,而且能举一反三,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顺利展开。

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多种多样。从群体教育看,大多数人共同关心的热点、认识上普遍存在的疑惑之点、情感上的敏感点以及容易发生共振的共鸣点等,都可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如何选择突破口,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综合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在总体把握受教育者思想实际的基础上,经过比较确定较佳的突破口;还要权衡从此入手的影响,考虑到突破以后展开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突破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亮点,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关节点。

(四)把握智谋的艺术

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此界限内,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量叫最佳度。把握适度,就是要把握这种最佳度,也就是把握“火候”或“分寸”。把握适度的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也最难掌握的艺术。“教育的伟大艺术与普通教育技巧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善于准确地把握分寸。可以说,任何真正的艺术,其‘微妙之处’就在于此。”[3]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最佳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准确地把握“分寸”。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以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提升其精神品质的活动。在人的精神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外,还有很多因素对其产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是与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要恰当估计,既不能夸大它的作用,也不能无视甚至贬低它的影响;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也要恰当,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适度”问题。由于人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方面难以量化,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适度不能完全用量来衡量,但它却是一个可以为我们把握的客观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存在适度的问题。例如,对受教育者的要求高低应适度,过低的要求难以形成有效地激励机制,过高的要求由于难以达到易使教育对象将其束之高阁,要求必须既能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又切实可行,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适度,应与特定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思想品德状况、社会生活经验相协调,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量要适度,过多过滥的活动会使受教育者“消化”不良,甚至使人们产生厌烦情绪,因而活动应有阶段、有节奏地层开,切不可“狂轰滥炸”;教育对象的管理要适度,要做到宽而不纵,严而不苛。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态度、对问题的处理都要适度,不能偏执一端。适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状态,把握适度能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此应细心体察、认真研究,在实践中努力把握适度的艺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五)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的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方式都不能“包打天下”、“包治百病”,而各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各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离开特定条件,超出适用范围,某种方式就难以正常地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式,使其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以形成一种1+1>2的综合效应。恩格斯指出:“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溶合为一个总的力量,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4]同样,多种教育方式的有机协调、综合运用,显然会形成较强的教育合力,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方式方法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首先就要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使各种方式相互补益、相互协调,同向起作用。例如,在长期的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多种方法及形式多样的载体,教育者应该对这些方法和载体有充分的了解,辨证地把握其关系,并在工作实践中熟练地运用,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交替使用各种方式,并使它们恰当地配合,实现优化组合。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各种方式方法合理结合,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系统功能。例如,要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既要注意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对其进行教育,以提高其思想认识;又要注重通过学习管理、生活管理的形式以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注意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使其践行社会要求并逐渐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显然应该熟悉和把握各种教育形式,并根据实际需要交替运用,使其相互衔接,使每一种形式都充分发挥作用,进而形成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标签:;  ;  ;  ;  ;  

论思想政治教育艺术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