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河道生态治理模式及关键技术分析论文_金录安

城镇河道生态治理模式及关键技术分析论文_金录安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102

摘要:随着绿色化建设生态环境理念的不断发展,生态治理得到了极大发展。但由于城镇河道整治研究与生态治理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其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文将对城镇河道发展现状进行详细探讨,然后根据城镇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城镇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的主要措施,以求为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镇河道;生态治理;模式;技术

1城镇河道整治研究的重要意义

河道的整治工作关乎着城镇用水与居民的人生安全,生态治理关乎着生态环境的绿色建设,二者都与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相联系,要想真正推动城镇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的发展,就必须从城镇河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开展城镇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措施研究可以帮助河道整治与生态治理的工作人员正确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同样也可以为研究学者指明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2城镇河道存在的问题

2.1抗洪能力下降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因城镇居住面积有限而导致大凌河两边岸坡面积不断被侵占,河流断面空间逐渐萎缩,河道过水面积减少,河流底部泥土淤积情况严重。城镇人口的增加以及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改变了城镇水文环境,主要表现为道路下垫面硬化以及城镇排水系统压力过大,地表降雨径流量增大导致积水洪涝灾害频发和降雨径流量超过河道防洪标准。

2.2水土污染

城镇河道是降雨和城镇地表水的汇集区,而人类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将会随着地表径流水或降雨汇入河道,对水体造成污染。并且由于对人类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工业废水处理不达标甚至未经处理就排放进入河道,该类污染是引起水环境破坏的关键因素。垃圾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各种污染物汇入河道将导致河道流动能力变差,径流运输和扩散功能减弱,对水环境系统自清洁净化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水体自净化能力降低。

2.3生态环境退化

河道径流面面积减少引起河流行洪排泄能力较差,河道底部污染物逐渐积累导致水质变差,且水体受污染物影响其氧溶解量显著减少,水体中生物数量和生物类型将因含氧量不足而逐渐减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类活动破坏了河道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致使湿地消失,河道硬化阻止了水体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联系,河岸和滨河动植物栖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物群减少或转移,最终导致河道整体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丧失。

3河道治理技术介绍

3.1线性设计

河道治理技术中,线性设计属于首选。线性设计以河道线型为基础,河道线型主要包含两种:直线型、自然曲折型。直线型河道,广泛应用于城市河道治理中,结合河道进行取直,并且利用河床深挖的方式,满足河道泄洪方面的需求。这样会导致河道自身的生态功能减退,对河道生态发展不利。自然曲折型,以河道本身的自然形态为基础,保证河道生态处理功能,然后完善其系统的多样性。

3.2护岸技术

护岸技术,是指利用河道护岸的形式,应用混凝土结构,利用浆砌石构建河岸基本构造,这种建造方式属于生态模式。不同的构造形式,其功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对河岸具体坡面和水流等参数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之后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混凝土构造属于护岸技术中比较传统却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具有占地少、坚固性强等优势。但是,混凝土构造对生态环境适应性不是很强,时间一久,会限制生态河道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水质生态修复技术

常见的水质生态修复技术有人工湿地、水生植被恢复、生态浮岛技术等,还有微生物强化脱氮技术、水体高效底泥改良技术和复氧技术等生态治理综合性修复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其中应用广泛的技术当属水生植被恢复技术和生态浮岛技术等。科技性较高的技术为微生物强化脱氮技术(脱氮、提升透明度)、水体高效底泥改良技术(除磷)、外源生态消减技术、推流曝气系统与水体在线廊道技术同时它们也是操作最复杂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们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不同的水质修复技术应用于河道治理,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能够美化城市。当然,该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应用范围和使用地段受到限制,只适合较宽的河道。

3.4河岸植被设计

河岸植被设置技术将自然形态与人工模式相结合,帮助自然类型的植被保持自然性,结合自然形态,利用模拟手段建设人工模式,注重色彩搭配比例,同时提高植被区域的可观性。人工植被具有整齐、长久等优势,但是相比自然植被模式,缺少景观价值。

4河道治理技术介绍

4.1河道线型设计

河道走向布设特征是进行河道线型布置的主要依据,应尽可能地保存天然河道原有轮廓,并结合城镇发展和市政功能规划进行适当调整。道路与河流交叉处应对河道线型进行调整,其设计原则不仅考虑河岸两边与堤线协调性,并且在河道转弯处余留一定的半径范围,使河流形成一道光滑的曲线。该方法虽然可以增强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扬尘和噪音的影响,但破坏了河道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故应慎重考虑。

4.2断岸与护坡

复式断面和梯形断面是断面设计的主要形式,其中复式断面一般用于占地面积较大区域,有利于两栖动物以水生物为生存,如沿河滩地可充分发挥河道生态和景观效应,建设景观休闲区。梯形断面因其占地面积较小,其适用范围较广,可在设计时减少岸坡坡度以增大两岸植被覆盖率实现河道生态效益。自然生态护岸和人工生态护岸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的两种方法,一般情况下自然生态是利用种植根系比较发达的植被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并减少水土流失,而人工生态护岸主要是以解决河岸坍塌、保证航运通行为目的。河道生态综合治理过程中应首先选择自然生态护岸,充分利用植被对污染物进行分解、固化、吸收作用减少河道污染物排放量。

4.3生态环境修复

生态环境设计一般包括空间设计和物种的选择。可根据不同水深布置不同的植被生物,如结合不同生物生长所需布设深水、浮水和挺水植物,水面植物布设应结合航运通行和排洪行洪的需求综合考虑。物种类型选择要以本地物种为优先考虑物种,并且物种应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对水体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和美观欣赏价值。在河道岸坡宜选择自然生命力较为旺盛的植被,同时恢复保留湿地、浅滩和河湾等区域,不仅具有一定的绿化环境功能,而且可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繁衍空间,为植被、鸟类和鱼类的繁衍和栖息提供位置空间条件。

4.4景观设计

城镇河道治理不仅应与景观设计密切相关,而且与当地文化特色紧密相连,河道整治要因地制宜,不仅要构建滨河景观带与休闲风景区,而且要打造城镇河道水资源生态名片。在结合城镇河情水情的基础上,将河道景观设计与布局同城镇整体情况相统一,实现景观设计完全充分地融入城镇文化精髓之中。

结语:

综上所述,河道整治与生态环境修复措施应立足于基本的功能性要求,以提升河道修复生态功能为原则,不断提高城镇河道生态环境治理功能和人文景观特色,加强对大凌河环境以及河道生态服务价值,综合考虑河道土壤系统和水体系统以及生物系统的相互交流,改善河道宜居性服务要求。基于生态的城镇河道治理与环境修复工作重点在于恢复河道原有生态系统,改善生物物种栖息生存环境,提高物种多样性,减少河道水质污染和人类活动影响,提升河道自清洁修复功能,创造人水和谐的大凌河景观目标,促进城镇河道的良性循环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焱.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J].江西建材,2016(11):118+120.

[2]于坤烁.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对策探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6):30-31+35.

论文作者:金录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城镇河道生态治理模式及关键技术分析论文_金录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