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概念的认识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概念的认识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概念的理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概念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71(2002)02-0004-04

文化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宽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概念。近代以来,中外 专家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考察文化现象,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定义。但自20世 纪以来,人们已逐渐倾向于从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并列的角度和层面使用文化概念。 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把人类文明形态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组成部分。毛泽东在 《新民主主义论》中把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并科学地阐述了文化 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党的十五大报告继承了上述思想,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文 化,就是毛泽东所讲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即它是以研究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为对象,其 主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方面的成果,主要包括哲学、艺术、宗教、伦理道德、政治思想、 法律思想等社会意识形式即社会意识形态。其中,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其 核心。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来使用文化这一概念的。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 ?其内涵和特征何在?理解和阐明这些问题对于我国的文化建设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两个必然区分的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十五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怎样建设这样的文化”的问题。这就实际提出了“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两个概念。因此弄清楚两者的 区别与联系,对于我国的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那么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我们可以 从下面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其一,我们认为这两个概念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基本一致的,只是考察和研究的角度和 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前者主要是用历史的眼光,从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 角度去考察、认识和把握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文化形态。也就是从考察我国现实的基本国 情和所面临的国际大环境及时代特征入手,从分析研究我国目前所处社会发展阶段的历 史条件、历史任务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客观规律及要求出发,从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发展趋势的视野去认识和把握我国现阶段的观念形态文化。而后者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历 史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它明确规定我国现阶段文化的民族特色和社会主义性质 。换言之,前者强调的是我国现阶段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的 连续性与阶段性,而后者强调的是当今我国的文化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区别与差 异。

其二,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还在于其外延不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是特指我国 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现处的起步发展阶段的文化状况。它是社会 主义文化从现阶段不成熟、不完备、不发达的状态过渡到21世纪中叶比较成熟、比较完 备、比较发达并初步显示马克思主义威力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文化形态。而“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则可涵盖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包括现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将 来的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的文化,后者包涵了前者。本文之所以提出和使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文化”的概念,是从现实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出发,在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的内容、形式和要求的基础上;更客观、更准确地揭示我国现阶段文化的内涵 、特征并预示其发展走向等,从而对社会实践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易言之,从历史发展 的角度提出和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这一概念是与当今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和 客观情况相吻合的,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状况和政治状况的观念反映,是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改 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人们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意识领域 中的反映。详细些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特指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数千年传统文 化、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文化的国家,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但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民主政治不 健全、社会制度不完善的经济与政治的特定前提下,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社会心理、风 俗习惯、道德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文化环境等。显然,这一概念从两个方面阐 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就文化的性质而言,该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之所以讲这种文化是社会主义 性质的文化,不仅因为它是迥异于以往一切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以占统治地位 的剥削阶级的思想为主导,或以封建蒙昧主义和专制主义为特征或以资本主义的个人主 义与利己主义为核心和特征以服务于少数人剥削、压迫多数人为宗旨的狭隘落后腐朽的 文化,不因为它符合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了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发展的前进方向,具备了在同封建主义文化作彻底斗争和同资本主义文化竞争共存的过 程中形成的人类社会的崭新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这种崭新的先进的社会 主义文化在中国是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就其性质 而言已经具有了如下特征:(1)科学性: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确立了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以这种理论为指导的文化必然是科学的。它完全可 以达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与为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价值观念、思想环境、智力支持,引导人们建设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美好和谐的精 神家园相一致。任何愚昧、腐朽、伪善、反科学的文化都与它水火难融。(2)人民性: 我国现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结束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 压迫和奴役,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和政体。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现阶段文化必然 是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核心、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大众的文化,同时也为文化的 人民性的真正和彻底实现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条件。基此,初级阶段的文化必须反映人民 大众的生活、理想和愿望,维护和增进人民的利益,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为满足 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以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认识和 改造世界的能力服务。(3)创新性: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 力的解放和发展的扩张力是接连不断的、永无止境的,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或遏止的 。正因如此,它也就必然要求对为之服务的文化不断变革和创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文化顺应了当今时代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前进方向,因而具有强烈的创新性。(4)继承性 :这是初级阶段文化具有民族性的集中表现。它根源于下面三个方面:一是中华民族几 千年延绵不断积累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二是“五·四”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 化的优良传统;三是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五·四”以来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合乎规律的发展,是几千年中华民族优秀 文化历史长河的一个发展阶段,也是“五·四”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化发展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具有当今时代特征的文化形态。(5)包容性:现处的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文化是在当代科技革命风起云涌、经济日益全球化、世界各种文化争妍斗艳 、相互激荡的国际大环境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对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都能包 容,都能吸收,因而它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触汇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一切优秀思 想与文化成果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包容性特征。

概而言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以马克思主 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的、以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特征的具有 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人民性的文化,因而这种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当今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如江泽民在去年“七·一”讲话中所说:“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 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的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

2、就文化发展形态而言,该文化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 的历史发展过程,需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同属一种社会形态, 观念形态文化具有某些共同的内容和要求;但又由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条件、状况和 历史任务不同,因而在观念形态上文化又具有各自的特征和不同的具体内涵。由我国初 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状况所决定,在这一阶段如同经济、政治是不发达、 不成熟、不完备的初级形态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之所以是初级形态的社会主义文 化,是因为它同社会主义中级、高级阶段高度完备、高度发达、高度成熟的文化相比, 显然是幼稚的免疫力不强的处于起步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具体来说,作为初级阶段的 社会主义文化,它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多元性:就社会文化结构和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而言,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主文化(在一个国家或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文化 ,又称主流文化。我国现阶段的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亚文 化(在一定国家和社会里,不同的民族、阶级、阶层、地域、职业、性别、年龄等,都 会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与主流文化相一致或不相一致但不构成对其威胁的文化)和反文 化(与主文化性质相反、从根本上背离、削弱甚至否定主文化的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同时 并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带有封建文化、殖民地 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的痕迹和影响。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三种文化、价值观 交替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同时并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转变的时期,由于观念形态文化的变化往往滞后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所以同旧的经 济形态、社会关系相联系的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道德观还会在社会上长期存在;而同 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联系,同现代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想、新 观念尚需时日才能发展完善并确立起在社会上的主导地位。更直接的原因是,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经济上将长期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社会上还存在不同 的阶层和利益群体;社会成员还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和文化习惯,等等。上述 因素决定了社会成员在思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多样化,使初级 阶段的思想文化呈现错综复杂、多元并存的结构特征。另外,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文 化从来就不是单一文化,而是斑斓多姿、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经济 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更加呈现出各民族文化间的交融、碰撞,即出现 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化的总趋势[4]。在这样的条件下,任何民族的文化要想继续存在与 发展,就必须融入到世界文化大潮中去不断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可见,文化 的多元化,既是我国社会的客观存在,也是世界文化融合化的时代潮流。

面对这种多元文化长期并存的格局,在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中必须承认、正视文化多 元的现实。不能离开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条件去片面追求和推行某种纯而 又纯的思想文化;更不能重蹈过去教条主义和“左”倾错误的覆辙,用简单粗暴的方法 去强求思想、文化的一律。既然社会文化的多元性是客观的社会存在,同时文化自身的 运行规律也是在多元文化并存、互相竞争的基础上发展的,那么我们就应该以中华民族 “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和态度去坦然对待。同时又必须坚持文化指导思想上的一元— —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在全社会倡导建设并 建立起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并通过主流文化去影响引导各种非主流文化,力 求实现社会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协调统一,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 有序发展。

二是冲突性:就现阶段文化体系的相互关系而言,多元文化的同时并存必然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性根源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在矛盾。当今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初见端倪但远未建立起来,新旧两种体制在转轨 时期的碰撞和摩擦错综复杂,从而成为我国社会(包括观念文化、意识形态在内)改革发 展中出现诸多矛盾和问题的重要根源。改革开放20多年来,新与旧、先进与落后、进取 与退缩、开放与保守的社会心理、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相互冲突、对抗、斗争,呈现出 日益明朗和尖锐的趋势。某些传统认为是真善美的,在新形势下,则变成假恶丑的;而 某些习以为常的假恶丑的,却需要重新认识和评价。如“投机倒把”、“斤斤计较”等 长期以来被人们所贬斥的观念,正在新的社会生活中获得新的内容。另外我国地域辽阔 ,巨大的空间差、地域差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在经济政治发展日益不平衡的条件下 ,势必造成观念冲突加剧。虽然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走向并接近现代意识和开放意识, 但沿海与内地人们观念上的差距不是愈来愈小,而仍在拉大。又由于利益分配上的原因 ,个人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在观念上也会导致不同思路和认识的冲突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的日益明朗化,构成我国思想观念、意识形态领域冲突性内 在的和长期的诱导因素。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现阶段观念文化的冲突是我国实行 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但是从长远观点看,从深层次意义讲,这种冲突仍须通过深化改 革、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才能得以解决。那么相应地,作为现阶段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就是要迎难而上,直面问题,去帮助人们正确分析改革发展中种种冲突产生的不同根源 并寻求相应的解决冲突的办法和对策,从而引导人们“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 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 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5]

三是过渡性:就文化的发展阶段而言,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从传统农 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一种文化形态[6]。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党顺应世界潮 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了从以阶 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保守走向对外开放,从自然经济走向市场经 济,从传统社会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的伟大变革。与此相伴,人们的思想观念、 价值标准、意识领域也发生巨大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转折过渡性,亦即现处的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文化正处于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折过渡。在这种社会变迁的过程中, 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扑面而来,生灭变幻,飘忽不定。新的旧的、先进的落后的并非一 成不变,带有很大的时间性、历史性和非规范性。况且,历史本来就不是直线行走,而 是如九曲黄河、千折百回,那么其中的观念有多少如昙花一现、又有多少如过眼烟云便 不得而知了。不仅如此,中国正以全方位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日益扩大的对外交流中, 各种文化观念、思潮蜂拥而入,其中有些是我们应予学习吸纳的,有些需要经过筛选而 加以消化的,有些则要经过处理后再为我所用,有些则是需要断然拒斥剔除的。这就更 加加剧了初级阶段文化观念的暂时性、变动性与过渡性。因此,适应新的形势,善于对 现阶段文化走向作出正确的分析、鉴别、消化、取舍,是我们有步骤进行文化创新、发 展和建设工程所不可回避的。WWXXCK

[1]于幼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论[M].人民出版社,1999:26-27.

[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694.

[3][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4]曹德本.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4).

[6]吴国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纲[M].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195.

标签:;  ;  ;  ;  ;  ;  ;  ;  ;  ;  ;  ;  ;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概念的认识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