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贾芳[1](2020)在《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监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电力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和公共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发展面临的老问题新情况一直不断交织集聚、叠加演化,电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突显,按照国家和山东省的部署安排,山东省逐步深人电力市场化改革,传统的计划体制下的政府管理已不再适应快速变化的电力市场,给政府监管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本文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深人研究,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和访谈法,结合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现状,深人探讨分析其中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寻找适应新形势且符合电力市场发展改革方向的政府监管定位。这不但对丰富和发展政府监管理论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促进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都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电力市场化改革、政府监管等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针对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政府监管存在问题,将整体性治理理论、激励性监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等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在电力市场改革中政府监管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其次,对国家层面电力市场化改革发展、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发展和政府监管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在梳理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四个阶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实施以来山东省有关政府机构在电力市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再次,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和访谈找出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政府监管存在政府推进改革工作协调难度大、政府动态监管能力弱、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改革中市场信息获取困难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研究分析出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政府监管组织体系与改革要求不协同、政府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市场理念未真正建立、相关法律制度级支持政策等。最后,总结英美德法等电力市场化改革相对成熟的国家的改革实践和政府监管情况,对比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政府监管的实际情况,从完善电力监管组织体系建设、明确政府监管角色定位、转变理念建设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支持政策四个方面人手,对完善电改工作中政府监管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力求在计划体制向市场化体制转轨过程中,实现政府监管能力优化以及摆脱政府越位、错位、失位的弊端,使政府监管机制更加科学合理。
任慧[2](2020)在《新电改背景下LCJ能源销售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正式印发,开启了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掀起了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发展的浪潮。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设计了“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电力体制架构,提出了“三放开,一独立,三强化”的改革重点和路径。其中,售电侧市场化改革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亮点和重点,《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给发电侧和用户侧提供公平交易的渠道,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新电改的积极有序推进,售电市场的逐步放开,给电力市场新兴主体售电公司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创造了巨大的盈利空间。但售电公司普遍缺乏电力市场化交易技能与经验,同时,市场交易体制不完善、电改政策导向不明朗、售电市场复杂多变等因素都为售电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风险和挑战。本文基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实际推进情况,针对电力市场新兴主体售电公司,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对其展开全面分析研究。LCJ能源销售公司作为国有大型发电企业的全资售电公司,研究其营销策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及理论意义。首先,研究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背景、方案设计、改革进程,剖析LCJ能源销售公司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利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对LCJ能源销售公司营销环境及竞争环境进行多角度分析,并通过对其营销业务的SWOT分析,识别出公司的竞争优劣势和风险。最后,开展全新的售电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进而制定公司市场营销策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为市场上同类型售电公司提高市场营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供依据。
华清君[3](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指出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郭瑞[4](2020)在《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际经济将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也将受到影响,但我国经济的基本发展趋势是乐观的,依然是保持长期稳定增长没有变。电网企业传统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亟待变革,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面临的投资压力和运营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面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发展是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直属国有独资大型电网企业,是国家第三大电网企业,负责建设和运行维护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输配电网,供电营业区域面积约为72万平方公里,承担着蒙西8个市(盟)工农牧业生产及城乡1429万居民生活供电任务。同时,承担向华北电网、陕西榆林和蒙古国提供跨省区、跨国境送电任务。内蒙古自治区区内电力供需形势正在发生转变,公司发展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企业战略转型步伐将加快。结合以上背景,本文以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为例,基于相关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对公司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规模、战略困惑作了介绍,得出公司在营商环境优化、电网发展和子公司竞争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结合电力体制改革的背景,首先使用PEST分析法和波特五力模型对公司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企业目前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再使用资源能力分析法对公司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企业自身具有的优势与劣势;最后通过SWOT分析得出企业应选择的具体的发展战略。综合以上分析对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结合企业愿景和使命,选择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为稳定型发展战略,并实行低成本的竞争战略,在公司治理、电网运行、优质服务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本文所提出的观点可以为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提供参考,使之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更好的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坚强的电网支撑。同时也为其他电网企业在发展战略的思考上提供借鉴。
朱波[5](2019)在《我国政府推进售电侧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我国开启了新一轮的深化电力体制的改革。售电侧改革是改革红利能否惠及全社会的关键,因而成为了本轮电改最大的亮点和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其核心任务是在售电侧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电力价格的机制,还原电能的商品属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近年来,政府在推进售电侧改革中完成了顶层设计,开放了售电业务,推动了增量配网试点,实施了输配电价核定,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开放配售电业务、建设电力市场、形成交易规则和价格机制、建立信用与监管体系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其原因在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彻底、非良性路径依赖待破除、改革保障措施未健全等,给改革推进造成了障碍和阻力。本文尝试跳出既有电力行业的研究局限,从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视角来审视我国政府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践成果和现实困境,通过分析比较其他国家的做法,归纳出垄断与竞争环节分离是改革的前提,健全的法治环境是改革推进的关键,公共权力独立运作是公平交易的基础,强化政府与社会监管是市场化的保障等成功经验,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进一步深化我国售电侧改革的对策和建议。一是处理好公共性与效率的平衡,重塑政府与企业、市场和社会组织的多元治理关系;二是通过输配彻底分离、市场主体多元、交易机构独立、市场配置价格等举措,破除非良性路径依赖,重整电网企业;三是以健全电力法规为起点,以完善电力监管为核心,以开展改革效果评估为手段,重构改革保障体系。
李继鹏[6](2019)在《新电改下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对电网企业的市场化定位、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具有巨大影响,而电网企业的市场化定位、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与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改变电网企业市场化定位和经营模式的同时,也对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省级电网。本文立足现实,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对新电改下G省电网公司现有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研究,提出提升路径及策略,对其进行优化,旨在提升新电改下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水平,为电网企业进行综合计划管理水平提升提供借鉴。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本文研究课题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对整个电力行业的电网企业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对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改革路径进行科学的详细分析,进而对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新电改下电网企业综合计划未来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以及发展路径,为开展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提升研究奠定基础,也对电网企业顺利开展电力体制改革和合理制定企业综合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然后,本文对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发现G省网公司现行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未与企业内其他业务的管理系统进行有效衔接,综合计划指标体系也未与新电改下电网企业未来的经营模式相对应,项目储备库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且省级电网企业对投资规划与输配电价之间的影响机制未形成准确的量化分析。现行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失去了对电网企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义,严重阻碍了电网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本文提出新电改下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科学改进建议。最后,本文结合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电网总部电力改革发展纲领性文件要求、主要领导讲话精神和改革发展行动计划,基于新电改下电网企业市场化的定位及发展路径研究结论,提出了新电改下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提升策略,分别对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框架、综合计划管理关键指标体系、综合计划管理投资管理策略和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机制进行优化研究,解决了新电改下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遇到的难题,提升了电改下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新电改下省级电网企业提升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郭超[7](2019)在《新一轮电改背景下广东省电力监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来,电力工业为全球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持,电力工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保证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就要从电力监管着手,健全的电力监管体系对电力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2015年我国新一轮电力改革的深入,电力工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输配电价改革、大用户双边交易、省级电力市场试点持续进行。在这一改革过程中,电力监管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电力监管还有许多如监管不到位、法律不完善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新一轮电改背景下,研究电力监管问题,对推动电力改革的深入、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介绍电力监管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电力监管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合作治理、整体性治理、市场失灵和自然垄断等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新一轮电改背景下,广东电力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发现电力监管存在着监管机构无独立性,电力监管职能分散,电力系统存在腐败,电力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论文最后借鉴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电力监管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完善广东电力监管的政策建议,包括维护电力监管的独立性,理清电力监管的权责范围,提高电力监管管控力度,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建设,强化电力监管制度化建设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8](2019)在《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文中提出各位代表:受国务院委托,现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
马徐宁[9](2019)在《电力供应链主体利益诉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民生稳定,同时与社会经济稳定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电力体制改革给电力供应链带来了一系列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包括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销售企业和电力用户在内的主要供应链主体的利益。新电改增加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不确定性和利益冲突关系。因此,研究新形势下电力市场中的新型电力供应链,梳理不同电力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势在必行行。本论文首先归纳、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电力供应链、电力交易各主体利益分析和利益相关者及利益诉求研究成果。其次,研究了电力供应链理论和涉及电力供应链利益诉求的电力市场以及电力市场电价理论。以上为辨识各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界定了新形势下的电力供应链主体,同时阐述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对各市场主体利益影响;接着确定了新形势下电力供应链主体的利益诉求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单独对各主体利益进行量化分析后构建了电力供应链的基本模型以及利益诉求保障模型,并从供应链整体利润的角度分析了两种模型,证明电力供应链利益诉求保障模型可以提高电力生产商,电力销售商和用户的获利,然后进行实证研究。最后,从管理角度出发,从健全市场竞争规则、加快中长期市场建设、完善电力监管体制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对利益诉求保障模型进行补充,以促进电网公司,发电公司和售电公司等市场主体的规范和有序发展。本文在明晰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政策对各交易主体的影响基础上,通过单独对各主体利益进行量化分析后,构建了满足发电商、售电商以及电力用户利益诉求的电力供应链利益诉求保障模型。该模型可为电力供应链管理和电力供应链主体利益的协调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相关设计、规划人员提供辅助决策信息,从而增强供应链主体间的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共赢。以此促进整个电力行业的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李宇工[10](2018)在《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市场监管是指电力监管机构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统一部署,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对电力市场各方主体、市场运营机构和交易机构的运行开展监督与管控,以期维护电力市场正常运行秩序,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持续推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建设。选择云南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一方面云南是全国首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电力市场化程度较高,交易品种较多,市场活跃多样,新情况、新问题、新热点集中;另一方面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变化必将带来发电侧、电网侧、售电侧、用户侧的开放与竞争,同时必将对原有电力体制下的交易衔接、发电计划执行、电网调峰、新能源消纳等产生巨大影响与冲击,如何及时、有序、高效开展电力市场的政府监管值得研究与探索。本文首先介绍当前国内外电力市场监管的理论和研究方向,介绍电力市场监管相关概念及监管对象主体和内容,论述与电力市场监管相关的理论及当前主要的电力市场监管手段和措施。分析了当前云南电力市场的背景、特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有关情况。采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云南电力市场监管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加以调整方法、资源以确保监管目标的有效实现。采用比较分析,对英国、美国等西方先进电力工业国家的电力市场及其监管方式进行论述,对比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与监管现状,分析其中的异同,提出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启示。综合考虑当前电力市场监管政策要求、市场发展现状和实际,提出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二、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理论意义 |
1.1.3 研究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评价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阐述 |
2.1.2 政府监管的概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整体性治理理论 |
2.2.2 激励性监管理论 |
2.2.3 多中心治理理论 |
第3章 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政府监管现状审视 |
3.1 全国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发展 |
3.1.1 国家层面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展文件 |
3.1.2 国家层面电力市场监管相关法律法规 |
3.2 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现状 |
3.2.1 山东省电力基本情况 |
3.2.2 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展 |
3.3 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政府监管职能及监管实际 |
3.3.1 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中利益相关方关系图谱 |
3.3.2 山东省政府监管职能梳理 |
3.3.3 山东省政府监管举措和问题 |
第4章 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政府监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4.1.1 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工作中协调难度大 |
4.1.2 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工作中政府动态监管能力弱 |
4.1.3 电力市场化改革中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 |
4.1.4 电力市场化改革中信息获取困难 |
4.2 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政府监管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4.2.1 政府监管组织体系与改革要求不协同 |
4.2.2 政府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
4.2.3 市场理念未真正建立 |
4.2.4 相关法律制度及支持政策不完善 |
第5章 国际其他国家经验借鉴及启示 |
5.1 英国 |
5.1.1 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情况 |
5.1.2 英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政府监管情况 |
5.2 美国 |
5.2.1 美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情况 |
5.2.2 美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政府监管情况 |
5.3 德国 |
5.3.1 德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情况 |
5.3.2 德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政府监管情况 |
5.4 法国 |
5.4.1 法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情况 |
5.4.2 法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政府监管情况 |
5.5 经验借鉴与启示 |
5.5.1 设立了专门的政府监管机构 |
5.5.2 以法律保障电力市场改革 |
5.5.3 根据发展实际动态调整市场模式 |
第6章 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中政府监管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
6.1 完善电力监管组织体系建设 |
6.2 明确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改革中政府角色定位 |
6.3 转变理念建设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 |
6.4 加强山东省相关法律制度及相关支持政策改革 |
6.4.1 推动法律体系完善 |
6.4.2 强化制度保障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访谈提纲 |
1、市场主体访谈提纲 |
2、市场运营机构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3、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新电改背景下LCJ能源销售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思路 |
二、技术路线 |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电力市场 |
二、市场营销基本概念 |
三、电力市场营销 |
第二节 市场营销理论及分析工具 |
一、4P营销理论 |
二、PEST分析 |
三、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四、SWOT分析 |
五、STP战略分析 |
第三章 新电改背景下LCJ能源销售公司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公司简介 |
第二节 电力体制改革概述 |
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 |
二、云南省电力体制改革 |
第三节 LCJ能源销售公司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LCJ能源销售公司营销现状 |
二、LCJ能源销售公司营销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LCJ能源销售公司营销形势分析 |
第一节 营销环境分析 |
一、PEST分析 |
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第二节 营销业务SWOT分析 |
一、优势 |
二、劣势 |
三、机会 |
四、威胁 |
第五章 LCJ能源销售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
第一节 STP战略分析 |
一、售电市场细分 |
二、目标市场战略 |
三、市场定位战略 |
第二节 营销策略制定 |
一、产品策略 |
二、价格策略 |
三、渠道策略 |
四、促销策略 |
五、服务策略 |
第三节 营销策略的执行保障 |
一、构建新型电力营销体制 |
二、提升服务水平及质量 |
三、构建新型的营销信息化系统 |
四、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
(一) 国家治理 |
(二) 国家财经治理 |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
结语 |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发表学术论文 |
出版学术专着 |
成果获奖情况 |
主持科研项目 |
致谢 |
(4)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理论回顾 |
1.4 分析工具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发展现状与战略困惑分析 |
2.1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
2.2 公司现状 |
2.2.1 公司组织架构 |
2.2.2 产品与服务 |
2.2.3 公司发展规模 |
2.2.4 公司财务状况 |
2.3 发展中的战略困惑 |
第三章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2.3 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
3.2.4 替代品的威胁 |
3.2.5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
3.3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面临的机遇与威胁 |
3.3.1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机遇分析 |
3.3.2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威胁分析 |
第四章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公司资源分析 |
4.1.1 文化资源分析 |
4.1.2 人力资源分析 |
4.1.3 财务资源分析 |
4.2 公司能力分析 |
4.2.1 公司电网运营能力分析 |
4.2.2 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
4.2.3 公司服务能力分析 |
4.3 公司优势与劣势分析 |
4.3.1 公司优势分析 |
4.3.2 公司劣势分析 |
第五章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
5.1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SWOT分析矩阵 |
5.2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战略选择 |
5.2.1 发展战略定位 |
5.2.2 总体发展目标 |
5.2.3 竞争战略 |
5.3 重点工作 |
5.3.1 加快电网转型升级,提升外送能力 |
5.3.2 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办电成本 |
5.3.3 积极跟进改革,主动迎接市场变化 |
第六章 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保障实施 |
6.1 全面推进改革,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
6.2 加强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
6.3 健全制度和文化体系建设 |
6.4 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优化用电营商环境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我国政府推进售电侧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资料法 |
2、比较分析法 |
3、定性分析法 |
(四)研究内容、创新及不足 |
1、研究内容 |
2、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一、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 |
1、电力系统 |
2、电力市场化改革 |
3、售电侧改革 |
(二)基本理论 |
1、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相关概念 |
2、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理论基础 |
二、我国政府推进售电侧改革的背景、动因与现状 |
(一)我国政府推进售电侧改革的背景与动因 |
1、历史背景 |
2、现实动因 |
(二)我国政府推进售电侧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
1、目标 |
2、任务 |
3、内容 |
(三)我国政府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具体做法和初步成效 |
1、售电侧市场化改革顶层设计与试点 |
2、有序开放增量配电业务和售电业务 |
3、建立电力交易中心与健全交易规则 |
4、开展输配电价首轮核定及成本监审 |
三、我国政府推进售电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我国政府推进售电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
1、开放售电侧的市场主体及相关业务方面的问题 |
2、建立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及价格机制方面的问题 |
3、建设信用体系防范风险及强化监管方面的问题 |
(二)我国政府推进售电侧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彻底 |
2、非良性路径依赖待破除 |
3、改革保障措施尚未健全 |
四、其他国家售电侧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
(一)其他国家售电侧改革的主要模式 |
1、售电侧放开模式 |
2、电力市场交易模式 |
3、电力市场交易机构模式 |
4、电力市场监管模式 |
(二)其他国家售电侧改革的经验启示 |
1、垄断与竞争环节分离是售电侧改革的前提 |
2、健全法规与法治环境是售电侧改革的关键 |
3、调度和交易机构独立是售电侧改革的基础 |
4、强化政府与社会监管是售电侧改革的保障 |
五、我国政府进一步深化售电侧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
(一)重塑政府深化售电侧改革中的多元治理关系 |
1、政府与电网企业的关系 |
2、政府与电力市场的关系 |
3、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
(二)破除政府深化售电侧改革的非良性路径依赖 |
1、推动输电与发电、配电和售电分离 |
2、实现电力交易与调度中心完全独立 |
3、促进配电和售电市场的主体多元化 |
4、优化电价机制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
(三)健全完善政府深化售电侧改革的保障措施 |
1、健全电力法规体系 |
2、完善电力监管体系 |
3、建立改革评估体系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新电改下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选题创新性和可行性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综合计划相关理论概述 |
2.1 综合计划概述 |
2.2 综合计划理论概述 |
2.2.1 企业目标管理理论 |
2.2.2 企业流程再造理论 |
2.2.3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
2.2.4 企业运营管理理论 |
2.2.5 企业成长理论 |
2.2.6 客户服务理论 |
2.3 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提升辅助策略框架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电改下电网企业综合计划体系研究 |
3.1 新电改下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目标分析 |
3.1.1 新电改下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经济目标 |
3.1.2 新电改下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社会目标 |
3.1.3 新电改下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目标优化 |
3.2 新电改下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目标实施路径分析 |
3.2.1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框架和改革路径分析 |
3.2.2 新电改下电网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
3.2.3 新电改下电网企业综合计划实施路径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电改下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提升研究 |
4.1 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4.1.1 新电改下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现状 |
4.1.2 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优化分析 |
4.2 新电改下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提升研究 |
4.2.1 新电改下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框架研究 |
4.2.2 新电改下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关键指标化研究 |
4.2.3 新电改下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投资管理决策优化研究 |
4.2.4 新电改下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工作机制优化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成果与展望 |
5.1 研究成果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新一轮电改背景下广东省电力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电力工业 |
2.1.2 电力监管 |
2.1.2.1 电力监管的概念 |
2.1.2.2 电力监管的发展 |
2.1.2.3 电力监管的原因 |
2.2 理论基础 |
2.2.1 合作治理理论 |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2.2.3 市场失灵理论 |
2.2.4 自然垄断理论 |
第三章 广东省电力监管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广东省电力监管的现状分析 |
3.1.1 广东省电力工业现状 |
3.1.2 广东省电力改革现状 |
3.1.3 广东省电力监管演变 |
3.1.4 广东省电力监管机构 |
3.1.5 广东省电力监管内容 |
3.1.6 新一轮电改提出新要求 |
3.2 广东省电力监管存在问题 |
3.2.1 问卷调研分析 |
3.2.1.1 调研对象和调研方式 |
3.2.1.2 对电力人员调研分析 |
3.2.1.3 对其他人员调研分析 |
3.2.1.4 调研对象的比较分析 |
3.2.2 电力监管存在问题 |
3.2.2.1 监管机构无独立性 |
3.2.2.2 电力监管职能分散 |
3.2.2.3 电力系统存在腐败 |
3.2.2.4 电力市场化程度低 |
3.3 广东省电力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电力监管理念不强 |
3.3.2 电力监管法律滞后 |
3.3.3 监管体制机制不顺 |
3.3.4 电力工业长期垄断 |
第四章 国外电力监管经验借鉴 |
4.1 美国电力监管经验 |
4.1.1 美国电力工业概况 |
4.1.2 美国电力监管情况 |
4.2 英国电力监管经验 |
4.2.1 英国电力工业概况 |
4.2.2 英国电力监管情况 |
4.3 日本电力监管经验 |
4.3.1 日本电力工业概况 |
4.3.2 日本电力监管情况 |
4.4 国外可借鉴的经验 |
4.4.1 售电环节引入竞争 |
4.4.2 培育建立电力市场 |
4.4.3 先行立法后续改革 |
4.4.4 保持监管的独立性 |
第五章 提升广东省电力监管的思路与举措 |
5.1 维护电力监管的独立性 |
5.1.1 保持电力监管独立 |
5.1.2 完善电力监管程序 |
5.2 理清电力监管的权责范围 |
5.2.1 明确电力监管内容 |
5.2.2 明确电力监管职权 |
5.3 提高电力监管的管控力度 |
5.3.1 加强内外部的监督 |
5.3.2 强化依法依规监管 |
5.4 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建设 |
5.4.1 维护电力市场公平竞争 |
5.4.2 推进电力市场深度改革 |
5.5 强化电力监管制度化建设 |
5.5.1 加强电力监管法制化建设 |
5.5.2 发挥社团协会的积极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访谈提纲 |
附录2 调查问卷 |
致谢 |
附件 |
(8)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
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 |
三、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 |
(9)电力供应链主体利益诉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选题背景 |
1.1.2 论文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力供应链研究 |
1.2.2 电力交易各主体利益分析 |
1.2.3 利益相关者及利益诉求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阐述 |
2.1 电力市场理论 |
2.1.1 电力市场基本要素 |
2.1.2 电力市场竞争模式 |
2.1.3 电力市场交易体系 |
2.2 电力市场电价理论 |
2.2.1 电价的构成 |
2.2.2 电价的种类 |
2.2.3 电价的作用 |
2.3 电力供应链相关理论 |
2.3.1 电力供应链特征 |
2.3.2 电力供应链的构成 |
2.3.3 电力供应链的概念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力供应链主体利益诉求分析 |
3.1 电力供应链利益主体界定 |
3.1.1 发电企业 |
3.1.2 电网企业 |
3.1.3 售电企业 |
3.1.4 电力用户 |
3.2 新电改政策对电力供应链主体利益影响 |
3.2.1 发电企业 |
3.2.2 电网企业 |
3.2.3 售电企业 |
3.2.4 电力用户 |
3.3 电力供应链主体利益诉求分析 |
3.3.1 发电企业 |
3.3.2 电网企业 |
3.3.3 售电企业 |
3.3.4 电力用户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力供应链主体利益诉求保障模型构建 |
4.1 问题描述 |
4.2 电力供应链各主体利益分析 |
4.3 电力供应链模型构建及求解 |
4.3.1 电力供应链基本模型 |
4.3.2 电力供应链利益诉求保障模型 |
4.4 算例分析 |
4.5 对策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 国外文献综述 |
2. 国内文献综述 |
(四) 概念工具和理论基础 |
1. 概念工具 |
2. 理论基础 |
(五) 创新和不足之处 |
1. 创新之处 |
2. 不足之处 |
一、云南电力市场发展及监管现状 |
(一) 云南电力市场发展背景 |
1. 云南电力市场的背景 |
2. 云南电力市场的独特性 |
3. 云南电力市场的现状 |
4. 云南电力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
5. 昆明电力交易中心现状 |
(二) 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现状 |
1. 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的沿革 |
2. 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的对象 |
3. 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的内容 |
4. 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的措施 |
5 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的目的 |
(三) 云南电力市场及监管特点 |
二、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的SWOT分析 |
(一) 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的内部优势(S) |
1. 独立性强 |
2. 综合性强 |
3. 专业性强 |
4. 权威性强 |
(二) 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的内部劣势(W) |
1. 法律法规不完善 |
2. 监管职能混淆 |
3. 监管力量薄弱 |
4. 监管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 |
(三) 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的外部机遇(O) |
1.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为电力市场监管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
2. 云南省电力市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
3. 云南省电力市场建设推进较快 |
4. 云南省电力市场建设较为规范 |
(四) 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的外部挑战(T) |
1. 监管职责将面临大幅调整 |
2. 监管重点内容将面临重点规范 |
3. 监管权限将迎来根本划定 |
4. 监管机构将面临更大压力 |
(五) 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的发展战略分析 |
三、国内外电力市场监管比较及其启示 |
(一) 英国电力市场监管 |
1. 英国电力市场现状 |
2. 英国电力市场监管 |
(二) 美国电力市场监管 |
1. 美国电力市场现状 |
2. 美国电力市场监管 |
(三) 我国电力市场监管 |
1. 我国电力市场现状 |
2. 我国电力市场监管 |
(四) 比较分析各方情况及对我国电力市场监管的启示 |
1. 电力市场建设及市场监管比较分析 |
2. 对我国电力市场监管的启示 |
四、完善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的政策建议 |
(一) 依法依规,规范实施电力市场监管 |
1. 依法依规开展电力市场监管 |
2. 持续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 |
(二) 目标明确,坚定电力市场改革方向 |
1. 坚定不移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 |
2. 持续减少行政直接干预 |
(三) 充实力量,持续提升监管机构能力 |
1. 加强一线监管机构力量 |
2. 探索构建省市二层监管机构 |
(四) 协同配合,科学厘清政府管理界限 |
1. 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
2. 公正客观做好监管工作 |
(五)创新机制,形成电力市场监管合力 |
1. 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
2. 组建临时机构形成监管合力 |
五、结论和展望 |
(一) 研究结论 |
(二)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 贾芳. 山东大学, 2020(10)
- [2]新电改背景下LCJ能源销售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任慧.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
- [4]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郭瑞.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5]我国政府推进售电侧改革研究[D]. 朱波.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4)
- [6]新电改下G省电网公司综合计划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李继鹏.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7]新一轮电改背景下广东省电力监管研究[D]. 郭超.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8]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J].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经贸导刊, 2019(07)
- [9]电力供应链主体利益诉求研究[D]. 马徐宁.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10]云南电力市场监管研究[D]. 李宇工. 云南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