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产业链并购风险管理探讨_法律风险论文

国外产业链并购风险管理探讨_法律风险论文

境外产业链并购风险管理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产业链论文,境外论文,风险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按照新古典企业理论假设,企业承担着集中、组织社会资源以生产社会所需产品的职能。企业总是在既定投入和技术水平下实现产量极大化和单位成本极小化。企业活动总是以追求效率为基础特征的,而社会资源也总是向效率高的企业流动。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就有动力扩大企业的规模,而扩大企业规模速度较快的方法就是进行企业并购。

委托代理理论将企业并购作为解决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出路,这种从企业权利结构和利益结构入手解释并购现象的方法很有价值,但经济实践清晰地表明:并购行为并非仅仅是为了减少企业的代理成本。交易成本理论解释企业并购行为时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当企业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时,如果交易成本过高,使得市场不再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那么此时企业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并购形式,将市场交易内化为企业的内部交易行为以节约资源配置的费用。当然,企业并购行为发生以后也会增加额外的组织费用。企业会将所增加的额外组织费用和将市场交易内化所节约的资源配置费用进行权衡,在二者大致相等的时候,企业达到了规模的均衡,从而确定了企业的边界。

由此可见,企业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降低成本,而选择了产业链并购的投资形式。但事实证明,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无时无刻不经历着各种与原企业所不同的风险,这些风险必须得到控制和管理,否则,将导致并购交易的失败,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将无从谈起。

2 全球产业链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和管理

2.1 产业链并购过程中的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一国政治体制、政策、某些特定组织的存在或某些行为引起的项目可行性和赢利性波动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使项目变得不可行或赢利能力下降,甚至使投资者彻底失去已经建成的项目。

(1)政治风险的具体体现

①政策变动风险。东道国政策、法规的不连续,使我国企业境外发展的空间和利益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俄罗斯近年来不断提高石油和木材的出口关税,导致我国投资俄罗斯木材及加工业的企业遭受损失。许多外国投资者由于修订“外国法人”的定义,原有外国投资者需要调整管理结构尤其是投票权比例,相应地则必须减少持股比例,而这也使得许多中国境外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

②国家干预风险。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经常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中国企业正常的投资商业行为。另一种国家干预风险表现为国内审批监管部门的政策干预或不支持。从商务部《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可以看出,国家在下放核准权限、简化核准程序以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落实企业投资决策权的同时,也突出了管理重点,强化了引导服务,并对境外投资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③民族主义风险。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往往偏重追求纯粹的经济利益,忽略东道国寻求利益代言人,不注重建立本土化的公共关系,很少实施本土化的经营战略。结果,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发展不仅难以真正融入东道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而且由于与当地政府和公众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很容易引起“排华”情绪,遭遇民族主义风险。

④恐怖主义风险。“9·11”事件以后,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使积极开展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形形色色的恐怖主义风险。

(2)政治风险管理

①评估政治风险,建立预警系统。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立项的过程中,应当对东道国的政治、法律、社会环境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评估。许多国家都设有对外国政治风险进行评估的专业机构。另外,企业也可以与我国政府驻外机构、使领馆、经参机构、驻外商务机构、海外分支机构特别是在东道国已经设立投资项目的中资企业加强联系与沟通,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详细了解东道国的情况。

②境外投资保险。境外投资企业可以通过投保将政治风险转嫁给保险机构。国际上通行的海外投资保险的范围一般限于禁止汇兑险、国有化或征用险、战乱险、营业中断险等四种基本类型,保险额一般在投资额的90%以内。在我国,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推出境外投资保险新产品,承保部分政治风险。但我国的境外投资保险将投保人限定为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中国法人,而排斥了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中国企业投保境外投资政治风险的资格。另外,我国境外投资企业还可以通过国际上的保险机构投保政治风险,如美国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北美保险公司”、英国的“出口信贷保证部”等。

③投资分散化与融资多元化。分散化和多元化经营是防范风险的常用手段。选择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分别投资,同样有利于降低政治风险。如果境外投资企业在海外生产布局遵循不同地区子公司高度分工的原则,通过海外子公司的相互协作生产来完成整套工序,则当某一环节的子公司被东道国收归国有,由于东道国无法得到全部工序,该收归行为也毫无价值。除了增加在东道国当地的融资,境外企业还可以向国际银团或多个国家的银行借款,也可大大降低政治风险,因为东道国在采取不利于境外投资企业的行动时,不得不考虑多个国家利益主体的因素。

④加强与东道国各界的经济利益融洽度。政治风险无法逃避,任何国家的任何项目都要面临政治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治风险无法减少。政治风险的损害与东道国政府的处理方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中国企业如能与东道国建立积极的经济利益联系,增加经济融洽度,则政治风险发生时,东道国政府也会对中国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照顾,尽量减少因政治风险造成的损失。

2.2 法律风险

产业链并购法律风险是指中国企业的产业链并购行为违反了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或因法律问题处理不当,从而遭受成本增加、时间延长、并购失败等与预期目标相违背的不利后果的可能性。

(1)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

①违反东道国法律规定。并购行为违反东道国法律规定是指并购行为在实体上或程序上不符合东道国调整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这种行为一方面表现为企业主动违法,即由于企业的过错而违反东道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违法的另一方面表现为被动违法,即东道国为了阻止企业的并购行为而制定新法或者启用特别的法律法规(包括程序法),使企业的并购行为违法。

②法律问题处理不当。法律风险的另一个体现是中国企业在产业链并购中的行为并不违法,但却对某些问题处置不当,如因并购方式选择不当从而使并购时间延长或者成本增加。

(2)法律风险管理

①认真研究当地法律环境。如前所述,产业链并购可能涉及东道国各方面的法律问题,主要涉及反垄断法、跨国并购审查法、证券交易法、公司法、社会保障法、破产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问题一般会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与并购有关的一些其他法律问题诸如知识产权、劳动法、合同管理、公司治理等法律问题却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②寻求专业支持,实施同步控制。中国企业防范产业链并购法律风险的有效手段是寻求专业支持,实施同步控制。专业机构在产业链并购中相当关键,事关目标公司的诸多指标和细节。从产生产业链并购的意图开始,中国企业就应寻求熟悉并购法律法规的国内外专业机构支持,获得及时、同步的法律服务。

③提高企业内部法务处理能力。在产业链并购中,中国企业不仅要注重向外部专业法律机构寻求服务,还必须提高企业内部的法务处理能力。一旦开始产业链并购进程,中国企业应该相应提升内部法律部门的地位和能力,系统全面地管理企业相关法务资源,引进或培养熟悉目标企业所在国法律制度的法务人员。

总之,中国企业在产业链并购时不但要有完善的国内法律的支持,还应该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了解和研究投资经营东道国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克服法律障碍,使中国企业的产业链并购能够少走弯路。

2.3 财务风险

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

(1)财务风险的具体体现

①决策程序风险。根据我国对外投资管理法规,到境外投资需要到商务部门办理境外投资审批手续,然后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外汇来源风险审查手续。所以,在进行产业链并购的决策时,必须考虑相关政策因素,在并购项目启动后,应优先办理这些手续。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到产业链并购企业,执行“先斩后奏”的冒险策略,到并购协议签署后还没有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等到需要用外汇支付并购款时,才想起补办。由于办理用汇审批手续需要一定的时间,很容易导致协议规定的支付并购款的时间已到而企业却无法从国内调查拨款项的问题。决策程序风险是境内企业进行产业链并购可能遇到的首要风险。

②价值评估风险。产业链并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评估并购目标价值。对收购方来说,总希望收购目标的价格越低越好,而对出售方来说,则希望并购价格越高越好。最终的成交价格是并购双方相互谈判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如果对并购目标的价值评估出现较大偏差或严重背离,就有可能给并购方带来沉重的财务负担。

对此,为有效地避免风险发生,企业在谋求海外扩张之时,一定要事先在职业化管理、研发创新、品牌建设和国际销售渠道等方面做好整合发展的战略规划,并评估并购重组在经济上及法律上是否可行。

③财政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也是产业链并购必须考虑的一项潜在财务风险。在有些海外国家,政府可能出台一些强制财务条款来保护被并购企业员工的权益等。例如,意大利的劳工保护法规规定,并购企业必须按照被并购企业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职工离职补偿金。如果在并购过程中,不了解这种政策,没有作出相应的财务政策安排,则可能在日后的经营中带来额外的财务负担。此外,还有一些国家专门出台保护中小企业的政策,例如,波兰的中小企业保护法规就规定,任何设在该国的与其国内中小企业发生交易的跨国公司,对中小企业的应付账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天。如果要并购一家波兰企业,就必须考虑到这种政策对公司流动资金的影响,否则,并购后就容易因这种政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④汇率风险。结算货币的不同和汇率的波动会给并购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例如,国内某企业为了开拓东欧某国的市场销售渠道,以“债务承担式”并购了一家专门经销自己产品、已经资不抵债的销售公司,使其成为其子公司,并以较长的放账周期来销售母公司出口到当地的产品。该公司在当地以本国货币结算,而对国内母公司的进口则采用欧元结算。公司在并购时重点考虑的是市场因素,并没有充分考虑汇率可能造成的影响。在并购第二年,由于当地货币对欧元大幅度贬值,又因放账周期过长导致对母公司的应付账款余额太大,年底决算时导致子公司发生了巨大的汇兑损失,使得该公司集团连续几年都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⑤融资风险。产业链并购的融资风险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内并购企业筹集并购资金的风险;二是指境外被并购企业在当地经营过程中融资成本过高或者根本无法融资的风险。一般来说,已经参与国际并购的国内企业,其并购资金的筹集并不困难,但对于境外被并购企业来说,却面临着在日后的经营中融资渠道通畅和获得低成本融资方式的困难和风险。从目前我国众多境外投资企业的现状来看,都面临境外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偏高等一系列困难。

⑥监管风险。并购境外企业后,必须加强境外企业的财务监管才能保证境外企业资产的安全。目前,企业完成产业链并购后,在财务管理上,都是各自摸索适合自己的路子,整体上看,产业链并购企业的财务监管并不合理,资产流失严重。有些企业并购境外企业后,派驻了自己的财务人员,但由于对国际财务知识的匮乏,也只能做简单的记账算账工作,起不到监管的作用。

(2)产业链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

①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并购决策体系,减少产业链并购决策的盲目性。在进行产业链并购决策时,要建立科学的并购决策体系,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和科学的并购可行性分析,尤其是要对有关境外投资的监管政策与外汇政策进行详细的研究,既要保证产业链并购的顺利进行,又不违反国家的政策法规。在并购境外企业时,建议成立由法律、财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组成的项目小组,对并购可能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及风险进行全面考虑,避免产业链并购决策的盲目性。

②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合理确定并购目标的价值。国内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对并购目标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合理评估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由于不同的评估机构和不同的评估方法往往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差很大的结论。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同时选用两家以上的中介机构采用同一种评估方法同时对产业链并购目标进行评估,评估结论仅作为并购成交价格的参考依据。

③借力国际中介机构,减少政策风险。要有效地规避产业链并购中的政策风险,一是可以通过当地或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咨询服务来完善产业链并购企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政策,如规范日常的会计核算、计提各种政策性准备金、设计信用政策等;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财务管理人才,实现财务管理本土化。

④运用国际化金融创新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在西方发达的金融市场中,用于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较为丰富,走出去的国内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金融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如保持结算货币进出口用汇额度的平衡、远期汇率锁定、汇率套期保值等都是常用的措施。

⑤充分利用全球金融资源,进行多渠道融资。防范产业链并购中的融资风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准确测算并购企业启动资金需要量,以防境外企业尚未正常运转就出现资金缺口;二是境外企业正常运转后,应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从严控制款项的收支、减少库存积压,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三是运营过程中准确进行资金缺口预算,提前准备融资方案;四是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择优选择融资方式,进行多渠道多方式融资。

⑥加强对产业链并购企业的财务监管,防止资产流失。加强产业链并购企业的财务监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派驻财务代表。派驻财务代表,既可以对大额款项的支付实现总经理、财务主管、财务代表联签制度,有效地防范舞弊风险,又可以与国内母公司实现有效的接口管理。二是建立巡检制度。即通过选派一些懂国际财务知识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产业链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以发现问题防范财务风险。三是建立定期提交财务报告的制度。四是建立内外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

3 整合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3.1 整合过程中的风险表现形式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并购后失败率居高不下,与并购后整合风险管理不善有直接关系。因此,并购整合失败的风险也是中国企业产业链并购的主要风险之一。在跨国并购整合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1)文化整合风险

所谓企业文化整合就是将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合并、分拆、增强、减弱等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

在跨国并购中,文化整合问题非常突出。如果企业文化存在误解或对立,将可能造成人员大量流失,管理陷入瘫痪,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大法律风险。

具体而言,首先,各方在文化整合中应地位平等,这样才可能抱着合作的态度进行文化上的整合与适应。否则,如果一方非要争取“强权”,就有可能为将来留下隐患。其次,各方应抱有长期融合的思想准备。因为企业文化具有隐匿性和惯性,被并购企业一般处于业务亏损状态,这不一定代表企业文化出了问题,所以首先应容忍对方,然后寻根究源找到双方融合的切入点,也就是文化整合的主要障碍。最后,文化整合具有长期性的特征,针对的是已形成惯性的特定企业文化,因而不能急功近利。

(2)品牌整合风险

对于跨国并购而言,品牌整合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因为,品牌涉及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使用期限、使用费用等问题都应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也容易因此而引发法律争议。

品牌整合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管理上的效率和社会评价上的良好效应。企业跨国并购中的普遍目的之一是获得国外品牌,并加速发展自身品牌。如果整合不力,显然会增加法律风险的发生。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对自身品牌是十分珍视的,中国的并购企业即使获得免费使用,也是受到一定使用条件限制的。

(3)管理失败风险

合适的国际管理人才缺乏必然增加管理整合中的法律风险。并购交易完成后,能否有效整合,能否在并购方和被并购方之间真正形成协同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批认同本企业文化、了解本企业战略发展思路和行业发展趋势、熟悉国际惯例和当地经营环境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

同时,由于企业必须遵守企业所在国的法律规定,整合也会受到一定限制,面临一些管理风险。另外,由于被并购企业本身一般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并购后必须进行管理创新。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人员不能裁,工资不能减,管理制度不能改,这便增加管理失败的风险。

(4)整合成本风险

整合成本也称并购协调成本,指并购企业为使被并购企业按计划启动、发展生产所需的各项投资,由于不同的企业在业务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都会存在显著的差异,整合显然需要一定的成本。如果对并购后的整合成本准备不足,容易引发整合失败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对并购后企业整合的运营成本进行财务筹划,对扭亏的难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对整合中的现金需求和支付能力有充分的准备。高成本的扩张与整合,无疑会增加相应的法律风险和高成本风险,企业应谨慎。

(5)人力整合风险

并购可能会涉及人员的调整。对于跨国并购来说,人力资源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在人力资源整合中,劳资冲突正是这样一种易被忽视的并购后的法律风险。许多国家,尤其是那些民主意识浓厚、法制健全的国家,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全面而系统,工会和其他劳工组织非常强势。这对于不擅长民主管理的中国企业来说,意味着存在必须审慎应对的法律风险因素。

劳动法问题是中国企业产业链并购后遭遇的典型法律风险。收购阶段完成后,我国企业常常会根据业务需要对目标企业的员工进行调整或裁减。此时,应特别了解当地劳动法规对裁减人员的各种实质性要求和程序性要求,以及对雇用当地人员比例的要求等。如果中国企业无视当地劳动法盲目行事,对目标企业人员调整、裁减,就有可能违法,轻则招致工会(美国称Labor Union,英国称Trade Union)抗议或当地政府行政处罚,重则可能导致大面积罢工。

3.2 整合阶段的风险管理

(1)组织高效管理层,控制管理风险

并购后,管理层应根据当地法律的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整合调整管理模式,克服原企业的弊端,依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当地经营环境,在创新企业文化、制定发展战略、提高执行力等方面理顺管理,使企业能够稳步发展。

(2)在跨国并购文化整合中,设计兼容的融合管理模式,并逐步形成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整合已成为中国企业实施产业链并购的必修课,如果不能掌握跨国企业文化整合的方法和技巧并灵活运用,中国企业的产业链并购只会无功而返。应探讨一套成熟的文化整合程序和方法,以使双方接受各自的差异,相互信任,达成对未来共同的期望,从而使并购健康平衡地运行,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3)品牌整合中,采用多品牌策略

中国企业可以放弃并购过来的没落品牌,采用谨慎的过渡性品牌策略以及联合品牌策略,并聘请跨国性的品牌经营人才,实现品牌整合目的。

(4)重视国际中介机构的作用

在跨国并购中,由于各国法律制度、经营环境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企业要实现本土经营,各类中介机构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而包括财务、法律及公关咨询等海外中介机构的完备服务,能从各个方面降低并购整合过程中的风险。

(5)重视劳资冲突,减少用工风险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风险管理:一是要保障并购目标企业员工的正当权益。实践证明,在并购的计划和协议阶段,即对目标企业员工采取各种“亲民”措施,不仅可以化解我国国有企业在产业链并购中可能遭遇的曲解,从而减少东道国政府对并购不必要的干预,而且有利于降低并购后的经营风险,是防范劳工待遇、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等劳资风险的良策。二是要特别重视工会组织的力量。中国企业必须通过并购目标企业工会或当地工会组织妥善处理目标企业员工的权益保障问题,避免员工经由工会组织凝聚过强的反对声浪,导致产业链并购功亏一篑。

标签:;  ;  ;  ;  ;  ;  ;  ;  ;  ;  

国外产业链并购风险管理探讨_法律风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