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普遍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忽略了环境问题。目前,全球变暖成为国际话题,自然灾害频发,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人类长远发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工业现代化而忽略了环境保护,导致地质灾害频发,问题日益严重。本文针对环境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并提出了相应措施,对科学防控地质灾害意义深远。
关键词:环境;地质灾害;治理
引言
对于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做好对于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实现良好的地质灾害预测,还需要做好预报和进行合理的防治,从而实现防灾减灾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不断增强对地质灾害的准确预测和预报的能力,实现政府和专业队伍共同努力,总体综合防御的道路,才能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1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又或者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具有破坏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甚至会严重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地质现象。根据我国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裂缝、地面沉降、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几种与地质作用相关而引起的类型的灾害。地质灾害根据发生事故地区的面积大小、对地质的破坏程度,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几个等级。
2我国地质勘查灾害的形成条件
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受到我国地形地貌、地质、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在加上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其原有的自然结构进行破坏,从而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2.1地形地貌
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地形地貌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会受到地貌类型以及地形形态的影响,在我国的地质在灾害中尤其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比较严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很多地方都是山地和丘陵,沟谷发育,地形起伏较大,在持续的降雨之后,就会使得土地结构松散,从而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
2.2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主要就是岩土结构、地质构造和新构造的运动,地质条件因素是直接造成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于大自然的地质构造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使得我国地质结构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那么整体的地质结构就会变得不稳固,从而造成地质灾害发生。
2.3气候条件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疆域辽阔,地形也非常复杂,具有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那么很多不良的气候因素就会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
2.4人类活动
地质灾害是属于自然活动,但是地质灾害的发生和人类活动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人类活动对于地质灾害活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类通过保护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对大自然进行保护,另一方面随着人类人口的增加,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那么很多地区的污染就会严重,环境恶化,从而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2.5岩土体工程地质
我国软岩体的分布面积很广,岩体的地质性质比较弱,遇到水以后容易软化,一旦遇到雨水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成为山体滑坡的有利条件。
2.6地震
地震发生后,直接会将地面、山坡的岩体松动,破坏了岩体本来的结构和稳定,造成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2.7降雨
常年降雨也是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降雨使得雨水不断地渗入到山坡中,坡体的压力变大,那么就会造成新的滑坡形成,从而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3.1把握规律,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主动权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积极探索,在群测群防、群专结合、避灾演练、监测预警、临灾避险、防治技术、投入机制、宣传培训等方面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还需要很好地梳理分析。近期部里有针对性地对工程建设场所加强防治意识和能力作出了部署。开展了地质灾害临灾避险经验征集和宣传工作,以提高全社会的识灾辨灾避灾能力。这些梳理分析、总结提炼工作非常重要,有益于摸清情况,找出问题,深究原因,完善对策,最重要的是争取把握规律,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的主动权。
3.2研判趋势,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部署和措施落实
对地灾防治涉及的雨情、水情、灾情、险情要作深入的分析,对东南季风地区来说还涉及台风影响。就面上而言,年初我们结合气象部门信息,对总体防灾形势有了一个初步判断,对防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这些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还要及时把握当前的状况,对短时期内的形势有充分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部署防治工作,及时加强防范措施。近日,我商请国家气象局提供了近期天气气象和趋势预测情况。8月上半个月,局部地区降雨过程频繁,雨情水情十分复杂,台风十分活跃,地灾防治的形势十分严峻。就点上而言,我们要实时把握隐患点的动态变化、灾害点的二次灾害威胁情况,以便针对性地采取加密监测、加强警示、应急处置、转移避让等措施,确保影响范围内人员生命安全。
3.3以人为本,突出重点,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这也是地灾防治工作的目标和首要目的。要积极主动避灾,一旦有极端气象或者是成灾迹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坚决把危险地带人员撤出,这是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要重点防范、确保安全。防范重点主要是城镇、乡村、丘陵山区、旅游景点等人员集中区和交通干道、重要流域、重点设施周边等。工程施工场所往往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在工程扰动情况下易发生灾害,尤其要强化防灾意识,落实防范措施。
3.4协调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地灾防治工作
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做好防灾信息共享、应急预案完善、防治资金安排、应急救援处置等工作。二是统筹做好地灾防治与城乡规划、生态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工作,有效消除地灾隐患,规避灾害风险。三是要加强地方与专业队伍之间的沟通协调,群专结合,由专业技术力量指导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尽快提升防范能力。
3.5运用高新技术防治地质灾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应用到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中,例如遥感技术、定位技术和卫星云图技术等,当一个地区发生地质灾害时,运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就可以在别的地区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探究,能够很好的了解灾情和灾害发生的具体位置,在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可以对灾区进行各种支援;还有比如地震仪器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就预测到地震发生地,及时通知,能够有效的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预防。
4结束语
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分析,就是对地质探查单位存在意义的直接表现,天灾难免,但是我们可以从环境地质中及早发现灾情隐患,将更多的生命财产安全置于首要位置,而且分析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对潜在的危害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好预防措施,才能体现出地质勘探工作的实际意义,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对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和防止地质灾害的时候,还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绿色植被的增多,对于滑坡泥石流的灾害减少有关键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鹏.地质灾害勘查工作质量管理与技术控制的分析[J].地质勘探勘查.2012(12).
[2]赵万民,李云燕.山地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思考:防治与利用一体化[J].上海城市规划,2013(08).
[3]刘刚,燕云鹏,刘建宇.青藏高原西部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背景分析[J].中国地质调查.2017(03)
[4]季为,丁桂伶.房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06)
[5]祝俊华,段旭,陈志新,祝艳波.延安地区生态环境与地质灾害相关性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17(04)
论文作者:薛光明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地质论文; 发生论文; 灾害论文; 就会论文; 环境论文; 工作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5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