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灾害管理信息化趋势及对我国灾害管理信息化的借鉴论文

国际灾害管理信息化趋势及对我国灾害管理信息化的借鉴论文

国际灾害管理信息化趋势及对我国灾害管理信息化的借鉴

邹积亮

邹积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

2018 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应急管理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重大决策部署。应急管理部整合11 个部门的13 项职责,牵涉面广、改革力度大,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

灾害管理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灾害管理的现代化。24 h 在岗应急值守、风险监测数据收集、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灾情报告与对外发布、灾情信息传递与综合分析研判、灾害应急指挥调度,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信息化。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高效运转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灾害管理网络信息体系,提高灾害管理信息化水平,确保应急工作的综合管理、全过程管理与应急力量资源的优化管理。

在国际上,灾害管理信息化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趋势与特点,如信息传输网络安全可靠、地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开放性网络协作平台高效运转、政府与社会灾害信息有机融合。

建立安全可靠的灾害信息传输网络,运用网络创新科技,有效降低灾害冲击。 灾害应急过程中,无疑离不开应急通信系统的保障。“9·11事件”之后,美国投资建设与因特网物理隔离的政府专网,推行通信优先服务计划并利用自由空间光通信、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和无线保真等通信新技术来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日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防灾通信网络体系,如中央防灾无线网(中央防灾无线网由固定通信线路、卫星通信线路和移动通信线路构成)、防灾互联通信网等。

田诗一把抓住姐夫思雨的胳膊,厉声说:“别把妈吵醒了,还不快回家!”田诗拉着姐夫,风风火火地下了楼,来到大街上招手叫了一辆的士,直奔思雨家而去。

构建开放性网络协作平台,利用互联网推动灾害信息众包。 2010 年1 月12 日海地大地震、2013 年菲律宾超强台风“海燕”、2015 年4 月25 日尼泊尔大地震等灾害救援行动过程中,“危机制图者”(Crisis Mappers)大量涌现,如“人道救援开放街图小组”(Humanitarian Open-StreetMap Team)的志愿者,通过使用众包工具将网络上的公开卫星图片转变成为数字地图,为灾区前线开展救援行动提供详细准确的当地地图数据,包括道路、村庄、建筑物等。

文章通过设计悬垂控制器结构、摄影测量及较为有效的图像背景差分法进行图像处理,能够满足系统的实时性,将电缆位置信息转换为模拟电信号,下一步将进行算法优化,提高信号转换精度.

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管理上的支撑作用,运用地理信息整合调度救灾人力及资源。 灾害管理信息化平台多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多层业务数据叠加,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危险源与危险地带分布、突发事件地理定位、关键基础设施与关键资源情况、应急救援队伍与应急资源分布等,在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开发各类灾害管理工具软件。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工具软件可为灾害管理者对灾害进行全方位风险研判、开展有效的资源调度提供强有力支撑。

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推动政府与社会灾害信息有机融合。 灾害风险治理多元主体参与体现在各类灾害信息融合上,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多渠道信息交汇融合,构建起更为完整的灾害信息地图。以2012 年美国桑迪飓风为例,Google 发布“桑迪飓风危机地图”(Superstorm Sandy Crisis Map)项目,整合美国大气管理局、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美国地质调查所、美国赫斯等石油公司、非营利医疗救援组织Direct Relief 等多种数据源,将不同数据进行分层,提供各受灾点的位置、撤离路线、急救中心及交通状况信息。

品牌知名度是指品牌被读者知晓的程度。这里的“读者”群是图书馆界定的目标读者群,比如,大学可以把“读者”群限定在本校师生范围内,也可以限定在若干所高校内,而公共馆的“读者”群范围会比较大,但也要根据图书馆自身情况进行限定。知晓度测评可以通过常用的评估方式(如问卷、随机现场访问等)和评估模型对品牌在读者心中四个层面进行测评:

借鉴国际上灾害管理信息化特点与趋势,我国应充分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整合政府与社会力量,提高防灾、抗灾与救灾的能力;整合各类灾害信息,提供互联互通的共享环境;推动建立与完善灾害风险动态感知监测网络,充分发挥基层灾害信息员作用,实现技术与人力的有机整合,推动灾害风险监测全覆盖;推动灾害风险的综合管理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信息的有机整合,为灾害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提供全面数据支撑;引入社会创新力量,推动政府与社会灾害信息融合。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灾害防抗救工作,引导志愿者、社会公众参与灾害信息众包;整合政府与社会各类灾害信息渠道,开展灾害信息大数据分析研究,为综合分析研判灾情信息与科学指挥调度救灾力量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 田亚男

标签:;  ;  ;  ;  ;  ;  ;  ;  ;  

国际灾害管理信息化趋势及对我国灾害管理信息化的借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