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浅析论文_黎华勇

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浅析论文_黎华勇

黎华勇(广西苍梧县石桥镇廉溪小学 广西 苍梧 543100)

【摘要】语文学与其他学科一样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工具。不同的是,它既具有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又具有净化心灵,塑造美德的教化性作用,是工具性和思想性兼有的一门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智育与德育的统一。

【关键词】诗词;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51(2019)05-078-01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艺术宝库中的一块奇异的瑰宝。好的诗歌如春之牡丹、夏之芙蓉、秋之海棠、冬之腊梅。她们争奇斗艳,散发着诱人的芬芳。她们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说:“感人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意思是说,诗歌有丰富的感情,生动的语言,有动听的声韵,有深刻的内容。学习情美、言美、声美、义美的诗歌,对培育美好的情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意义深刻。读诗歌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而且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毋庸置疑,利用诗歌教学实施德育,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的确是切实可行的最佳途径之一。

一、通过诗歌丰富多彩的意象,让学生品味自然之美,养成健康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我国幅员辽阔,山光水色或雄奇,或秀美,或宁静幽雅,或气势磅礴。北国的林海雪原,南国的小桥流水,东部的平原沃野,西部的大漠戈壁,无论是巍峨的高山,奔腾的长河,缥缈的云烟,纤弱的花草,在诗人的笔下,无不精彩纷呈。山水自然风物与诗人心灵的遇合成就了绚丽的诗篇。“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让你领略泰山的秀美与雄奇。“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让你感受到洞庭湖的汹涌与壮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西北边塞神奇壮丽的画卷。“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则是杏花烟雨江南的清秀隽永。无论你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西湖边漫步,还是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黄土高原上登临远眺,你都会感受到“江山如此多娇“!“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对祖国山河的一片赤子之情流淌在诗句中。

现在的小学生课业压力大,他们对山河的印象只是一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地名。他们不是在题海中挣扎,就是在书山中跋涉。他们的精神世界里真的需要一些情感的滋养。这些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诗歌就起到了积极作用。诗歌以语言文字的方式勾画了一个祖国形象。这个祖国更生动、更形象、更美丽、更可爱。在阅读这些诗歌时,会受到潜移默化,自然也会让我们产生强烈的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通过对诗歌哲理美的赏析,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好诗总是情感与理智、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流传下来的诗歌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或寓情于景,或寓理于物,于磅礴壮丽或委婉缠绵中闪耀着哲理的灵光。诗人对大千世界的是非曲直,纷繁社会的真善美丑,自有睿智的判断。这些深刻的认识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参照。诗人崇高的思想自然是我们丰富的精神食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魏武帝曹操统一中国的胸怀浩如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则是浩然正气充塞天地的文天祥那颗赤胆忠心。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带给我们的是乐观自信。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启发我们迎难而上,志存高远。

读诗让我们的心灵朴素宁静;读诗让我们的灵魂纯洁高尚。诗中的哲理也成为我们生活的箴言、求索的启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只要坚持穿过黑暗,前面就是黎明。一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就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则说明了,看问题从不同角度,结论就会大相径庭。一点点的灵光,一滴滴的智慧,在这些精美的诗句中闪烁着。我们的心智会因而豁然开朗。这些深刻的哲理寄寓在生动形象的诗句中,易于理解接受。学生既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又陶冶了情操,启迪了心智。

三、通过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与感受,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阅读情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人情美、人性美

中国的诗歌题材内容丰富。有驰骋沙场的豪迈,有静居田园的闲适,有荡舟江湖的自在,有游历山川的热情;有游子漂泊的孤独,有离人远去的黯然;有乡情的亲切,有友情的真挚,有亲情的浓郁,有爱情的缠绵。“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让我们体会的是乡野田园的闲适,抚慰的是我们浮躁的心灵。孤独的李白“举杯邀明月”,在浪漫与大胆的想象中尽遣一腔失意。王维夜坐春山深涧看桂花的静静飘落,寻求的是远离尘嚣的宁静。读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感悟出的是王勃送别友人的真挚与旷达。而欣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品出的是友情的牵挂与芳醇。“断肠人在天涯”是写不完的浓浓乡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则是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誓言。

这些精美的诗句是千百年来诗人丰富情感的积淀。人世间各种各样的情感无不汇集其中。这些优美的诗句不仅展示了我们语言文字的丰富与形象,更显现了人类感情的多姿多彩。品味这些诗歌,培养了学生的高雅情趣,使他们远离了低级趣味的诱惑,思想逐步走向健康与崇高。在阅读和赏析中让学生感悟丰富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他们追求美好的情感,感悟人性之美,人情之美。现在的学生受到世俗社会的不良影响比较大。他们往往忽视美好事物的存在,甚至是漠视。而诗歌的教学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给了学生一片纯洁亮丽的精神世界。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段话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的教学目的。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渗透了德育。我们语文教师感到自豪的是: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应该是有利于我们语文教育事业的。

论文作者:黎华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浅析论文_黎华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