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施工现场管控探究论文_林剑超

建筑材料施工现场管控探究论文_林剑超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15

摘要:现场材料管理,是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类型、场地环境、材料保管和消耗特点。争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从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力求保证生产需要和材料的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材料消耗。因此,现场材料管理的好坏,是衡量建筑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社会声誉和投标承揽项目都有极大影响,加强现场材料管理,是提高材料管理水平,克服施工现场混乱和浪费现象,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建筑材料;施工现场;管控

引言

在工程建设中,管好建筑材料,建筑成品的质量就有了保障,建设成本也就相应降低。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入场管理,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对各种材料的性能、参数等进行严格检查核实,一旦发现材料有质量问题,则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有问题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1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工作的意义

通常,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当中,建筑材料所耗费的成本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要严格把控建筑材料的组成、原料、特性,只有通过层层筛选把关的材料才是经济合理、高质量的材料。此外,同一类型的建筑材料还有标号和等级之分,根据材料等级的不同,其质量标准也不同,材料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材料强度、规格、技术指标、尺寸等内容,建筑材料在出厂、验收和使用等环节中,都必须要对材料进行抽样检验,检查材料质量是否与标准相符。建筑材料的质量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保证,也是关乎人民生活的大事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特别是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频发,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和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必须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握,严格控制,特别是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

2建筑材料施工现场入场管控

2.1对入场材料的品牌及数量进行确认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数量较大,而且材料种类复杂,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入场材料数量的确认,根据采购合同,对每一种材料的数目进行清点,确保材料品牌、型号、数量无误,以防由于监管不力导致材料短缺,对施工过程造成影响。

2.2对入场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

在入场材料监管过程中,建筑材料验收入库时必须向供应商索要国家规定的有关材料质量合格证、检验报告及生产许可证明等。对建筑施工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材料等和各项进行检验,确保各种机械设备以及材料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在进行质量检验的时候要选择综合实力强的专业从事材料检验的单位,单位要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之后才能对建筑材料进行检验。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产品,必须要做好检验、运输、移交、保管处理,而且每一个环节都要按照职业健康安全要求和环境管理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以免对环境造成危害和影响。

2.3进行分类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种类很多,必须要对其进行分类,按照规范化的分类方法对不同类别的材料进行分别管理,以提高材料入场管理水平和效率。在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通常将建筑材料划分为A、B、C三类,分类的依据是建筑材料的经济权重的大小,在管理过程中也能根据材料的等级进行灵活管理。A类材料属于金额较大的材料,但是品种数量相对较少,例如电梯、水泵,单位价值却相当大,对建筑成本有一定的影响。B类材料通常单价处于中等水平,品种数量相对较大,例如钢筋、水泥,其总体数额较大。C类材料的品种繁多,在施过程中的用量较少且单位价值很小,如铁钉、木屑等,品种非常零乱,对建筑工程的造价的影响不明显。由于A、B两类材料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影响更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对于A类和B类材料要严加管理,根据权重比例设定不同的管理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强化材料的现场消耗管理

3.1抓好“两算对比”工作

“两算对比”即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的对比,是降低材料消耗的基本条件,是控制材料消耗的基础工作,通过“两算对比”可以做到先算后干,对材料消耗做到心中有数,可以编制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和采取技术措施,消除不合理消耗,降低材料成本。

3.2施工过程合理供料

一次就位,减少二次搬运和堆基损失,材料要供好、管好、用好,才能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决不能认为材料供到现场就算了事,而是要做到哪里用料,就送到哪里,一次到位,以班组生产使用量为卸料地点,减少二次搬运费和劳动力消耗,省掉了二次堆积损耗,材料到场就用,提高了材料的周转速度,又可降低材料资金的占用。

3.3加强材料消耗

基础管理材料消耗是材料配置与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搞好材料供应及项目经济核算、降低成本的基础,经济合理地控制材料消耗数,才能使材料部门把握好施工生产的实际材料需用量,并根据施工生产的进度,及时、均衡、正确地材料消耗情况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控制材料消耗数也是监督和促进企业合理使用材料,以低消耗获得高效益。

4加强施工余料的处置管控

4.1材料施工过程中落手清工作

班组施工做到落手清,材料堆放合理,成条成垛,随清随用,材料损耗就可以达到最小限度,材料单耗就可降低,这样既节约了材料,又提高了项目经济效益,还有利于现场面貌的改观。

4.2收尾工程余料管控

工程收尾时认真检查现场余料,估算未完工程用料,在平衡的基础上调整原用料计划,削减多余、补充不足,为工完、料尽、场地清创造条件。不再使用的临时设施,要及时组织拆除,并充分考虑对拆除材料的利用,尽量避免二次搬运,对于因设计变更造成的多余材料,以及不再使用的材料,要及时组织退场,以利于收尾工程顺利进行。

5现场材料管理的发展趋势

5.1材料管理信息化

上面章节阐述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过程比较复杂,因为施工过程中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程各阶段所需材料区别也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计算机网络对管理数据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材料数据信息化后,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建筑材料的使用明细,方便工程各管理层根据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有效采取进货计划,并能够通过这些数据有效分析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工程施工效率,提高施工质量。

5.2材料供应链化

由于现在施工场地建筑材料的储存空间有限,我们需要经常进行采购,而采购过程中存在复杂的检查,清点工作。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同时选择多个供货商,并成立专门的质量检测部门。正常情况下,我们采取直接供货商供货,但是该供货商一旦被检查出质量问题,那将会永不合作。以这样的方式控制供货商提供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并由相关部门进行不定期抽查。分阶段进货采用电子清货系统,采取类似超市采购的进货系统,帮助更加清晰的对建筑材料进行清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随着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材料入场管理,及时加强入场材料的检验、核算,确保入场材料的数量准确、质量满足要求,使材料管理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涛.施工现场建筑材料常见质量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2014,4006:224-225.

[2]徐文旭,何志敏.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和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2:47.

[3]卫素峰.探讨建筑企业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6,51:160-161..

[4]李英杰,武洪涛.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与控制初探[J].门窗,2013,02:199.

[5]朱士坤.浅论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J].科技风,2011,24:163.

论文作者:林剑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  ;  ;  ;  ;  ;  ;  ;  

建筑材料施工现场管控探究论文_林剑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