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利益相关者诉求分析与多元治理结构设计论文_仝新顺 张排杰

大学利益相关者诉求分析与多元治理结构设计论文_仝新顺 张排杰

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目前,伴随着大学章程的建立和持续推进,利益相关者研究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的利益相关者及其价值诉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利益相关者导向的高校治理结构,为我国大学走向“多元主体共治”的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高校;利益相关者;治理结构

大学不仅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办学机构,而且也是一个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组织。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构建和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设计路径。本文分析了高校利益相关者的内涵和利益诉求,以及高校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互动发展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对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完善治理结构提供有益参考。

一、大学的利益相关者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假如某个大学连续多年在走下坡路,都有谁可能受到损害?一方面,大学作为创造知识和传授知识的殿堂,首当其冲的是社会受到损害,国家受到损害,学生也受到损害了;另一方面,教授当然也受到损害,无论在哪也脸上没光,学校的行政人员也会因为学校声誉不好导致岗位不稳、收入下降;此外,还有一个群体,即毕业老校友也受到损害。因为母校的名声变坏了,文凭贬值了,老校友丢了面子,甚至不愿说自己是在这所学校毕业的。为什么这些人会受到伤害?因为这些群体都是大学的利益相关者。

1963年斯坦福研究中心首次对“利益相关者”概念下了定义。1984年弗里曼(Freeman)出版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一书,明确提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目前,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利益相关者影响”、“利益相关者参与”正向“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转变三个发展阶段。

大学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办学机构。利益相关者是一个范围广泛、组成复杂、性质不同的群体。目前,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主要有三种分类方法:一维分析方法、多维分析方法,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一维分析”的代表是前哈佛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他把利益相关者和大学分为最重要的群体、重要群体、部分所有者和次要群体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即教师、管理者和学生是高校最重要的群体;第二层次,即校长、校友和捐赠者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第三层次,政府科研经费;向学生提供贷款的银行家;第四个层次市民、社区、媒体等;“多维分析法”是美国学者米切尔和伍德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米切尔等从合法性、权力性和紧迫性三个属性对潜在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级,并提出三种类型的利益相关者:第一个层次是教师、学生、投资者、管理者、政府和其他权威的大学利益相关者;第二个层次是校友、捐助者等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媒体、公民、企业、银行等是利益相关者的第三个层次。

二、大学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国内外大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建立良好的利益相关者与高校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为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指明了方向。

(1)大学与利益相关者存在的矛盾与冲突

首先,大学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①扩招政策与高校资源有限性的矛盾;②人才培养规格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不够,社会的求才若渴与学生的难于就业矛盾冲突;③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两者之间的冲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这种冲突依然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长期问题;④高校之间的不良竞争,缘起于公共教育资金、师资等资源的有限性;⑤高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价值冲突。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高校作为文化交流的前沿聚集地,肩负着引领先进社会文化建设的重任。

其次,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的相互矛盾。主要体现在:①干部与群众的不和谐;②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合理;③师生关系的一些不和谐因素;④大学生贫富同窗的矛盾性;⑤校内群体观念上的不一致。

(2)大学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

事实上,从大学和政府的关系角度出发,根据重要性和影响程度,对高校利益相关者进行简单分类。

Ⅰ类:双高型,即高影响、高重要性,如高校管理者、教学人员和学生;

Ⅱ类:低高型,即低影响、高重要性,如父母、社区、或潜在的雇主;

Ⅲ类:低低型,即低影响、低重要性,如校友和公众;

Ⅳ类:高底型,即高影响、低重要性,如政府、科研经费提供者。

①第Ⅰ类的双高型,投入和期望收益

第Ⅰ类利益相关者包括高校的管理者、教职员工和学生。

I类利益相关者包括大学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

教师的投入包括创新的脑力劳动、学习经费、时间和心理投入。教师的期望收入包括工资的提高、职位的提升和学术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的输入包括学费、生活费、学习时间等。学生的预期好处包括获取知识、提升技能、培养良好的态度和习惯。

管理者是大学运作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服务提供者。大学发展意味着他们具有较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尊重,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

②第Ⅱ类的投入和期望产出

第二类利益相关者,包括父母,社区等。

学生家长期望有更高的性价比,包括未来的薪水、荣誉、地位等。同时,高校将带给社区,包括各种经济和非经济效益。公司等单位期望具有: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合作观念等。

③第Ⅲ类的投入和期望产出

第三类利益相关者包括校友和公众。校友是学校已经出口的“产品”,而母校的发展意味着文凭的“黄金含量”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情况下将显著增加,可以成为母校发展的“搭便车”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④第Ⅳ类的投入和期望产出

第Ⅳ类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研究资助提供者等。政府部门建立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法律、政治和财政框架,为大学教育、科研和财政拨款提供资金。政府的预期产出包括扩大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提高国家竞争力。企业通过参与产学研合作,可以获取必要的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素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电子市场存活率。学校的发展还可以降低贷款提供者的投资风险,保护其合法权益。

(3)高校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及影响

①关于高校与学生、家长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与他们的大学声誉成正比。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和预期收入基本上与大学的知名度(或声誉)高度相关。

②关于高校与教师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梅贻琦先生认为:“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乃谓有大师之谓也。”这揭示了教师在高校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教师作为大学的主体,高校对高素质教师资源的引进和竞争已经成为常态。

③关于高校与政府部门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一般来说,政府在高校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发挥促进作用的国家”,另一类是“发挥干预作用的国家”。无论是哪种大学,政府都以各种方式影响高等教育,成为高校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④关于高校与校友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校友网络是毕业生与母校之间联系的总和。校友网络在学校和校友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学校提供财政支持;毕业生安置服务;参与教学过程;校园文化建设等。

⑤高校与用人单位、科研服务单位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高校既向用人单位、科研服务单位提供人才和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科研服务单位又通过产学研合作向高校提供实训场地和经费支持。

⑥大学与公众、社区与媒体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具体而言,对于社会,高校的发展将带来各种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此外,网络媒体的出现对于高校知名度打造和声誉管理的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必须学会与各种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大学治理结构设计

2010年、2011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高等学校章程制订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章程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这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持续、科学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现代大学是许多利益相关者所拥有的社会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着眼于完善大学法人治理结构。为了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必须重视高校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加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加强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制衡,创新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回顾欧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教授治理、政府集权、董事会托管等管理模式后,正向利益相关者治理的新模式迈进。总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管理也经历了集中管理、地方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管理(即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三个阶段。现代大学制度要求高等教育与社会、政府、企业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已成为高等教育政策文件或报告的主题,构建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已迫在眉睫。

首先,必须做好治理结构的顶层设计。一是要进一步推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校长办公室会议是党委、校长通过宏观设计和分工行使职权的载体和重要形式。二是建立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实现教授的学术追求,充分保障学术权力、学术自由、研究自由和教学自由。三是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使政府、学校、教师、社会人士参与其中,为学校注入更多的社会资源。尤其是高校章程应当明确董事会或董事会的地位、职责和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设计的作用。

其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高校管理效率。第一,建立以理事会制度为基础的科学、民主、高效的决策机制。二是转变管理重心,建立结构合理、责任明确的三级结构(校、院、系)。三是建立以同行评议为基础的学术评审制度。四是坚持正当程序原则,实行民主管理,增加师生参与办学,增强学校发展的凝聚力。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利益相关者对高校发展的影响日益重要。关注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和权利,促进高校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途径。需要强调的是,公立大学应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责任、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等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不断清理和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持续优化高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依法深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与设计,加强对师生权利的保护,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纯均、雷曜、杨斌.中国管理教育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35-185.

[2]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张燚,张锐.高校利益相关者管理:一个研究框架(J).科技管理研究,2006(3):129-131.

[4]王连森.利益相关者与大学的责任、制度、资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6,28(6).

[5]享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6]胡赤弟.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J).教育研究,2005(3):38-46.

[7]高伟,张燚,聂锐.基于价值链接的高校利益相关者网络结构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9.

[8]李福华,尹增刚.论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国际视野中的多学科观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7(9):51-56.

[9]李福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大学管理体制创新(J).教育研究,2007(7):36-39.

[10]潘海生.作为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大学治理理论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5):17-20.

【作者简介】仝新顺(1963—),男,河南省辉县市人,郑州轻工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企业运营与物流管理。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ZD-102)。

论文作者:仝新顺 张排杰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大学利益相关者诉求分析与多元治理结构设计论文_仝新顺 张排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