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的理性审视与出路
许 婕,张 磊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让乡村留的住乡愁,都是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乡风文明在于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统领性的作用。正确认识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五位一体”建设的相互作用关系,理性分析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五位一体;文化建设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乡村建设经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两个阶段,取得了重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乡风文明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1]乡村振兴战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虽然提到了“乡风文明”,但二者是有明显区别的,现在提及的“乡风文明”更适合新时代的发展,也对新时代的乡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一、乡风文明建设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机理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体现,也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2]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建设中最直接的体现是乡村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乡村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和党建具有重要作用。乡风文明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在乡村范围内,必然作用于以乡村经济建设为代表的物质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指明方向。乡风文明对于乡村经济建设的主要意义在于,良好的乡风具备思想解放和道德教化的作用,会让农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处理好义利关系,进行经济建设,共同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前进。在乡村的经济条件好起来以后,在良好的乡风影响下,富裕起来的农民会带领还未富裕起来的农民致富,在共同致富过程中又丰富了乡风的内涵。这样良性循环,乡风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良性发展,共同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前进。
乡村振兴是乡村的全面振兴,不局限于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和基层党建、生态文明建设也要均衡发展,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全面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交汇点,在乡风建设中,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其中,借助乡风建设表达出来,乡风建设也因此丰富了自己的内涵。在乡村建设的实践中,要有一定的思想作为指导,不断纠正实践中产生的以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为代表的错误方向、错误观点。这种思想,就是融入了生态文明的良好的乡风。乡村建设面临的许多新情况,又推动乡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有益于实践发展的改变。乡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吸收前期有益成果及面对新情况做出的有益改变后,又指导新一轮的乡村建设实践。如此,不断发展向前,不断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前进(如图1所示)。这样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有助于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图1 乡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机理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3]建设治理有效的乡村,实际就是建设乡风文明的过程。文明的乡风中富含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准则,对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规范村民在乡村中的生活,处理日常纠纷具有重要作用。文明的乡风能提高乡村治理的有效性,能减少乡村治理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方式的创新,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基层党建中,良好的乡风会放大榜样、模范的示范作用,会促使乡村基层党员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基层党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二、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考验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3]长期以来,乡村建设对经济投入较大,对以乡风文明为代表的精神文明关注较小,投入较少,乡村社会的外部环境也不断地对乡村社会造成冲击,这给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也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困难。
(一)外部环境对乡风文明建设带来冲击
2.3.3 试验过程 参照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溶出度检测方法[4],研究A、B、C、D和E经pH 1.2盐酸溶液120 min后,在pH 6.8、pH 6.0、pH 5.5和水介质中的溶出实验条件,见表3。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护理技术操作在患者治疗中意义重大。掌握标准的操作技术能够使质量效果更加明显,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掌握一项技能需要通过认知、强化以及熟练三个过程。相对于新的实习生来讲,每去到一个新的环境,带教教师都会通过实践讲解方式以及规范化操作指导学生学习,这种方式使带教学生能够更快的掌握重点,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减少了技术操作时间。
(二)文化产品供给不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乡村社会青年流失严重,进城之后却由于生活压力巨大既无法融入城市,又因农村闭塞落后不愿意回到农村。在这种条件下,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养小不养老”的现象,乡村中的老年人常年得不到子女的关怀,造成了家庭伦理的撕裂,形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6]家庭内部都不能做到孝亲敬长,在社会中又怎能相互信任?乡村社会本应该是涵养家文化与孝文化的土壤,应该是远离功利的最后一片净土,原有的乡风、乡村文化却在现实的冲击下濒临崩溃,却没有顺应时代进行维系、重建,久而久之,乡村社会将会混乱不堪。
少佐说:“对她们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鲜花、美食、音乐,相信她们不至于那么愚蠢,拒绝我们的好意,最终弄出一场不愉快。”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与此同时,城市的发展较农村更为迅速,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拉大,发展不平衡突出。城镇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数量减少,原有涵养乡村文化的生态遭到破坏,却并没有得到重建,这给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实际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现实的差距致使乡村滋生了不满情绪。乡村群众想融入城市,想减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这种条件下,乡村中原有的道德准则、处事方式濒临崩溃。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国家权力并没有下放到乡村社会,乡村社会的稳定主要靠的是以道德准则为核心的乡风的约束。形成良好的乡风,就需要有一个道德代表,那就是乡贤。在乡村中形成的乡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教化地方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5]乡村精英进城以后,乡贤文化逐步走向没落,而乡村本身是一个熟人社会,外来的道德榜样无法引起乡村群众的共鸣。由于乡村中青年人较少,中老年居多,相比青年人,其见识、知识水平都逊色不少,在这种条件下乡风文明建设无论是建设方式还是建设效果都不能很好地起作用。
(三)乡村社会结构失衡,文化凋零
有朋友问我,你这窈窕身材怎么保持的,我如实告之。跑步是最环保、最时尚的锻炼方式,简便易行,一双运动鞋,一身运动装就足矣,只要甩起手臂迈开步子就能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跑步,晨跑、夜跑,快跑、慢跑,独跑、约跑,每个早晨或傍晚,在街道或公园不时有矫健的身影跃过。朋友戏笑说我跑入了都市摩生活,很有“潮范儿”。其实跑步有利于身体健康,减肥塑身,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从运动学来看,跑步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心肺功能、控制体重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跑步,你会觉得气血流通、经络畅达、睡眠踏实、精神饱满、活力无限。
沿海发达地区与内陆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乡村群众文化水平、社会阅历、兴趣爱好都不一样,单一的文化产品供给已经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众的需要,久而久之,不能有效的调动乡村群众积极性,乡村群众不能接受到喜欢的文化,逐步丧失了投入乡风文明建设的热情。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也基本覆盖了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也改变了乡村群众获取信息的方式甚至是生活习惯。以电影下乡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供给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也不能有效调动群众的热情,乡村群众更乐意足不出户的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种条件下,乡村的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缺少主旋律的严重问题,不能起到道德教化的作用。
自从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大多侧重于文化产品供给方面,不能了解乡村群众的需求,致使供给的文化产品不能真真正正地满足群众的需求,造成了乡村文化设施数量很多,利用率不强的现象。此外,乡风文明建设还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衡量指标不能准确量化乡风文明程度。当前,不少地方都以农家书屋的馆藏量、文体文化设施数量来衡量,但是并没有将利用率纳入考核,这就导致了不少乡村将乡风文明建设当成“面子工程”,不能扎实稳定的推进。
农业科研具有明显的外部性,所产生的科研成果不仅带来农业产出,还推动科研条件等软实力的提高。单纯注重直接科研成果,忽视农业科研在人才培养与流动,条件改善、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影响,也造成评价指标缺乏中长期的评价意义。
三、贯通乡风文明建设路径
乡风文明建设不仅能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能有效地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因此,要针对乡风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逐一地解决,培育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推动乡村的文化振兴,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农村“空心化”问题凸显。“空心村”中居住着大量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分辨力不如青年人,文化水平较之青年人普遍不高,对于新事物、新观点接受能力较差。在乡风文明建设缺位的情况下,让邪教、诈骗有了可乘之机。乡村大地上依然存在封建迷信现象,不少乡村基层干部,不信马列信鬼神,在乡村影响极坏。乡村社会思想固化,不止会影响乡风文明建设,也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效果。
(一)减少城乡差距,抵御不良文化冲击
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乡风文明建设面临严峻问题的原因之一。更好的通过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发展农村,造福农民,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让农民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荣誉感,这是乡风文明建设首先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乡村文化的扶持力度,消除乡村社会的不满情绪。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乡镇企业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减少因农民生产自发性,不能有效判定市场需求造成的农产品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的现象,也要稳定农产品价格,避免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在农村,要转变生产方式,推动农业深入发展,提高农业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注意保护乡村文化,注意乡村文化和乡风的传承,提升城镇的文化内涵,不让农村成为记忆中的故园。
2016年,我国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的行政村比重占到了96.7%,乡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了7454.03万,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对乡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4]各种社会思潮已经威胁到了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民主宪政”思潮企图否定我国的政治体制,“普世价值”企图迷惑大众民心,“历史虚无主义”企图否定新中国历史等等。乡村群众由于平均文化水平偏低和鉴别能力不强的现实特点,各种社会思潮借助以极富煽动性言论的网络谣言在在乡村大地上迅速传播,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乡风文明建设,也会破坏政府公信力,造成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在进行扶持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乡村社会的意识形态斗争,不能富了乡村,丢了乡村。在加强对农村的投入的同时,也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乡村建设中去,通过法律对那些破坏乡村建设、煽动乡村群众的不法行为予以打击,将乡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推动乡村的乡风文明建设。普法工作也有助于乡风文明建设,帮助基层组织,在群众中间普及法律知识,针对日常经常出现的不法行为,做出阐释,让乡村中的人民群众了解法律的红线、底线。
(二)创新文化产品供给,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网络时代的到来,乡村群众的需求“众口难调”,传统单一的文化建设形式并不能很好的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方式,将主旋律、优秀文化用时代的语言,用乡村群众喜爱的方式表达出来,潜移默化,最终达到建设乡风文明的目的。在网络条件下,可以利用网络上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引进数字资源,建立电子阅览室,并配备管理员负责对乡村群众进行电脑培训,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千百年来,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表现形式。在山东形成了三大秧歌,在沂蒙山地区形成了沂蒙山小调,在东北形成了二人转,这些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主旋律通过这些群众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乡村大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上团结起来,调动乡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此外,传统的乡风文明建设考核方式更多的注重于量的考核,应当完善的考核方式,将质的考核纳入考核方式中去,比如图书室图书借阅量、文体设施使用率等等。乡风文明建设质的考核虽然会占用一定的资源,但是对于调动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乡风文明建设也要注意地区差异,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了文化产品供给方式的不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仍要以文化设施齐全为目标,考虑其文化水平、真正需求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供给。
(三)解放农村思想,繁荣乡村文化
时至今日,乡村中的思想依然没有得到全面解放,不少落后的思想束缚住乡村群众的行动,科学的思想没有全面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相关部门要明确界定传统习俗与封建迷信,不要让封建迷信打着传统习俗的旗号,在乡村肆意传播。在农村要实行移风易俗,设立红白理事会,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抵制有违道德法律的恶俗。乡村可以经常开展一些科学讲座,在乡村树立崇尚科学的风气,提高乡村大众的鉴别能力,维护乡村秩序的稳定。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通过解放思想,真真正正地调动起乡村群众建设文明乡风,建设家乡经济的积极性。
要清醒的认识乡贤文化、家风文化的价值,通过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和良好家风,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要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发现乡村社会中的道德榜样,将其树立为新乡贤,发挥乡贤的榜样作用和示范作用。积极吸纳乡贤投入乡村治理工作,听取乡贤对家乡发展的建议,听取乡贤对乡村建设工作的批评建议,把乡村建设成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在树立乡贤这样的道德榜样的时候,要加以甄别、教育、引导,避免乡贤沉沦。弘扬以家文化和孝文化为代表的家风,就要发挥良好家风在家庭的调解教化作用,发挥良好家风对个人的道德约束作用。在乡村进行经济文化建设,树立良好乡风,吸引优秀青年、有志青年回乡创业,改善失衡的乡村结构,也能减少乡风文明建设遇到的阻力,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06):795-802.
[2]张燕,卢东宁.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04):584-590.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1).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96.
[5]陈时. 弘扬“乡贤文化” 让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J]. 人民论坛, 2018,(14): 134-135.
[6]严俊,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6.
Rational Examin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XU Jie, ZHANG Lei
(School of Marxism,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China)
Abstract :The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should be implemented,the homesickness should be kept in the rural area. They are the process of rur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which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s well.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the 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 in rural areas, to rationally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rural residents.
Key words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spiritual civilization; 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 culture establishment
收稿日期: 2019-05-21
作者简介: 许婕(1970-),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文明理论及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张磊(1994-),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D42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38(2019)09-0004-03
(责任编辑 马 蓉)
标签: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乡风文明论文; 五位一体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