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十分的迅速,电力工程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的电气装置在运作期间遭遇极为复杂的环境原因的制约,导致电气装置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在同步提高。因此,为了可以更加优良地确保电网的正常运作,必须要加快提高电力体系中用于继电保护这个装置的可依赖性。文章重点是针对现在的用于继电保护这个设备,还有它的自动化达成的可靠性展开探究工作,对用于继电保护这个装置的评价系统展开探究工作,还要在这个基础上针对优化电力体系当中,用于继电保护这个装置的可依赖性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可靠性研究
引言
与传统电网建设不同,现代智能电网的建设主要依靠智能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来实现,其中包括自动化的一次设备以及数字信息化的站内建设,并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标准共享。在智能电网当中,继电保护系统主要由电子室互感器以及智能终端共同工作完成交互,其中超高速的网络通信借助平台优势能够取代传统的二次光缆进行信息交互,从而满足现代继电保护的应用需求。
1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可靠性意义
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如果出现了短路或者过载现象时,继电保护装置就会发生动作,及时对电源进行切断,防止由于过电压或者过电流损害到电力设备。由于受到运行环境的影响,设备的工作时间较长后便会出现设备老化问题,再加上电磁干扰等外部原因的影响,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过程便会暴露出很多质量问题,常见的故障问题包括不动作或者误动作等。如果出现不动作就有可能导致电力设备由于过电压或者过电流而出现不可逆损坏,为电力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如果出现误动作就有可能使得电力设备突然断电,必然会对电力用户的正常生产或者管理造成不良影响。自动化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其可以实现电能质量的自动检测,比如电压、电流以及频率等,同时还可以及时反馈线路的运行温度并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有效控制。利用自动化装置电力系统就能够进行远程监测以及控制。该装备构成复杂、功能较多,设备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很有可能导致设备出现运行故障,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负面影响。
2可依赖性探究
电力体系当中用于继电保护这个装置的目的是高效地确保有关的电气装置的安全性能,还有优化电力体系的全面可依赖性。若是电力体系或用于继电保护装置出现问题,用于继电保护这个装置可以快速地找到并对该问题作出评判,不仅对外界发出警示,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通电的电路整个切断,起到对用电的装置以及防止电力体系出现问题,扩大目的。现在用于继电保护这个装置普遍是由一整套或者大量进行单独工作的装置构成,这样能够更加优良的确保装置的安全。电力体系当中的自动化设备对电力体系能够正常运转发挥着极为巨大的作用,它主要完成对电力体系有关性能指数的测验,还有达成必须的自动化方面的操作。用于继电保护这个装置的自动化是当前发展的一个趋势,它在自动化这个方向的性能对电力体系整体的可依赖性,发挥着直观的决定性作用,被用于继电保护这个装置的自动化评判标准中,重点包含了没有故障问题进行工作的时间段,装置进行修复的时间段还有装置的高效度等这三项的的标准。在探究电力体系自动化进行保护设备的可依赖性期间,必须对用于继电保护这个装置的自动化装备,还有它的初定形态展开探究。在现在的电力体系用于继电保护的这个装置当中,它的自动化装备在普遍情况下的构造都极为复杂,还有装备在初定形态的设置,对装备在运作期间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展开探究工作期间,必须对其自动化装备的有关构造以及数据设定进行完全的掌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评估
3.1 继电保护自动化可靠性指标
在现代化的智能电网继电保护当中,自动化的装置所具有的可靠性一般是指构成原理和输入特征量两个方面,在前文的测试实验之中,可以看出,在自动化的构成原理和输入特征量的运行过程中,影响可靠性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继电保护成功率、继电保护故障排查等几个方面,其中,成功率指标是指在继电保护过程中自动化装置能够完成试验的成功几率,继电保护故障排查则是指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对电网中存在的电力运行故障的准确无误的判断和对电网的保护的具体情况,这二者是目前在进行可靠性评估时所采用的重要指标[2]。通过试验,可以对指标进行分析和打分,从而判断在电网当中继电保护系统是否具有满足电力运行的可靠性。
3.2 继电保护的风险点分析
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自动化的继电保护系统一旦无法正常进行电力故障判断,或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严重故障,则会造成电力系统的风险,影响电力运行。因此在进行可靠性评估时,工作人员还应当对继电保护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详细分析。本文所面对的智能电网系统中,继电保护系统的风险点一般存在于采样通道、额定延时等几个方面,其中,某变电站所采用的双AD通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电流和电压等具体的信息进行通道采样,并且保证数据之间存在的幅值差异不超过0.025,一旦丧失精度超过幅值标准就会出现保护误动,影响电网运行。而额定延时的风险体现在自动化装置的固有延时,一般单机装置的延时需在1毫秒之内,联机设备的延时也不应当超过2毫秒,在出现延时过高的情况时,自动化系统需要进行功能闭锁。
3.3继电保护自动化试验测试方法
在完成了测试装置的设计之后,本文根据继电保护运行条件,开展了自动化可靠性的测试。首先进行了一次仿真算法的测试,在测试当中,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主要测试对象为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输出值计算等具体方面。短路计算选用了叠加法,通过对继电保护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网络短路情况,推定出短路电流作为恒定的电流源,再将恒定电流源与无源网络进行结合,描述此时的网络状态。随后,通过对称分量法对输出值进行计算,将二者相加最终获得短路出现时继电保护系统的网络状态。其次,本文还进行了有关继电保护的功能闭环试验,用以仿真测试继电保护在电网运行状态下的报文指令情况。在测试装置之中,可以通过仿真数据模型生成传达至整个变电站的sv报文,同时还能够对继电保护系统提供的goose报文进行接收。在测试时,测试装置首先发布sv报文,随后获取goose报文,通过解析手段,对goose报文当中关于跳闸等指令性命令进行提取,并以此作为修改一次仿真的模型拓扑。紧随其后,测试装置还需要对发出goose报文时继电保护装置的电流数值、电压数值等具体数值进行重新的仿真计算,最终以sv报文的方式传回至几点保护系统之中。第三,测试装置,还需要针对智能电网当中的继电保护系统进行故障定位测试,从而判断继电保护系统是否能够对电网故障进行快速处理。在试验当中,测试装置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进行检测,其中一种检测方式是针对继电保护系统所提交的goose报文进行检验,通过传输路径的寻回策略,探寻到报文接收的具体位置。另一种方法则是利用信息流模型,借助端口连接、信息源位置的共同作用形成报文搜索,通过对传输路径的搜索可以获得设备的通信关系与设备之间的映射情况,最终获得故障定位信息,了解继电保护在面对电网故障时的处理情况。
结语
相对而言,可靠性实验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特别是针对某些性能不是非常稳定的设备而言,必须组织大样本多次试验。进行产品质量评估的重要手段就是可靠性试验,因此试验中必须认真严谨,不应该急于求成,务必认真对待试验中的所有细节,细致操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准确分析,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张晓晔.浅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7(30):152-153.
论文作者:陈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继电保护论文; 装置论文; 报文论文; 电网论文; 可靠性论文; 电力论文; 测试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