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441050)
基金项目:2017-2018年度学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研究(ZXZD1708)
摘要:习近平同志讲话善用比喻、爱打比方,善用俗文俚语、古文诗词、经典名句,语风生动幽默、平实亲民、深入浅出。分析习式语风的成因,有利于思政课教师学习使用,提升教学语言魅力。
关键词:习式语风;思政;教学语言
一些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总能通过他习近平的“习式妙语”,让人“听得进、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习近平同志的语言魅力在哪呢?
1.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
1.1善于使用比喻、比方释疑解惑,形象生动、化难为易
比方打得好,可以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纵观习近平一些重要讲话,就是善于用恰当的比方揭示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善用比喻,形象贴切,妙趣横生、脍炙人口。
诸如他用“打铁”比喻自身修炼;用“老虎、苍蝇”比喻腐败分子,用“笼子”比喻严密的制度;用“缺钙”比喻理想信念缺失;用“石榴籽”比喻强调要珍视民族团结;用“眼睛”和“生命”借喻重视民族团结和生态环保;用“漫灌”“滴灌”打比方强调扶贫要精准;用“空气”和“阳光”比喻和平的重要性;用“墙头草”比喻干部队伍中的好人主义;用“摊大饼”比喻城市建设不能一味扩大面积和规模;用“接地气”“充充电”比喻强调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用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强调树立科学的三观的重要性。这些巧妙的比喻比方,让问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1.2善于使用俗文俚语、大白大实话,平实简洁、通俗易懂
习总书记讲话一个重要语言特色是口语化、接地气。他经常用一些简单质朴、生活气息浓郁的大白话、大实话来表达观点,还经常会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俗文俚语、网络用语等等,质朴的话语中往往蕴含着大智慧大道理。
他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来说明提高基层服务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用“开弓没有回头箭”强调要坚定不移实现改革目标;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明要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和互信;用“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强调两岸同胞要携手共圆中国梦;用“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说明要锲而不舍地继续推进改革;用“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大实话通俗地表达顺利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大家共同奋斗;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通俗易懂说明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做到全员育人;用网络语“蛮拼的”“点赞”赞许广大干部,用“朋友圈”强调要扩大共识、加强合作。
1.3善于讲故事、举事例和拉家常式讲经历,娓娓道来、真实可亲
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习近平就是一个特别擅长讲故事的人,他常常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来阐述深刻的道理,让人想听、爱听。比如:在讲到中坦关系时,他列举了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瞬间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讲述了冼星海在阿拉木图创作的故事。这些故事和事例生动有趣、鲜活实在,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巨大的宣传效应。在国内,他也常常“举例说明”,比如用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来告诉大家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等等。
习近平同志很善于把自己摆进去讲故事,让自己也成为故事里的主人翁,这让现场气氛轻松,亲和力更强。比如在墨西哥演讲时谈到足球,他说到“我是一个足球迷”;2013年五四青年节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当年下乡时放羊锄地间隙看书的故事。这种方式的谈话讲话大大拉近了与民众距离,民众听得懂、听得进、感兴趣。
1.4善于使用顺口溜、幽默语、方言,拉近距离、活跃气氛
习近平同志的不少讲话就很幽默,颠覆了我们以往对中国领导人的印象。他经常在基层考查时,能说出一些当地干部群众都听得懂的顺口溜,例如: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窗口” 和“ 门面”,不看“角落”和“后院”;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等。这些顺口溜,句句押韵、顺口,好记好念,也容易理解。习近平和群众交流时,还经常使用流行的网络语言,起到活跃气氛的效果。
习近平同志讲话总能入乡随俗,适当运用当地方言,给民众带来新鲜感。携妻子到梁家河村调研,他向大家介绍:“这是我的婆姨(陕北方言妻子)。”这有益于别人理解观点,拉近距离,增强交际行为的感染力。
1.5善于使用诗文古语、格言谚语,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时不时会引用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古语诗词,几乎到了运用自如的地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这三句话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引“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引“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说明从根本上清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引“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告诫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之心;引“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警醒要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意喻文明的多样性;引“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意喻使用干部要善于用其所长。
1.6善于使用可亲可敬、平易和蔼的肢体语言,亲和感人、不言自明
肢体语言是语言的组成部分,我们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可以凭借对方的身体语言来探索他内心的秘密和真实想法。习总书记在很多场合笑容满面、和蔼可亲,使他的讲话更多了一份亲和力和感染力。他具有领袖样子,但没领袖架子。
在农村与村民座谈时,会亲切地给小朋友递花生,亲手帮村民摘柚子;回到梁家河见到过去插队时的农民兄弟,会很自然地用力拍拍他们的肩膀,直呼小名。外交场合,习近平同志也能很自然使用一些肢体语言。在英国他与曼联球星阿奎罗玩自拍;2014年出访巴西,他主动要求与机场地勤人员合影留念。这种不摆架子、不作秀,亲切、宽厚、随性的肢体语言,达到了与民共融互动的效果,特别能让人获得好感、增进情感。
2.习近平语言风格形成的原因
2.1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生活经历对对个人语言风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它简明地反映出语言风格与生活经历的紧密关系。习近平同志之所以善说俗文俚语、大白实话、方言谚语、顺口溜,究其原因,与他上山下乡、长期主政地方的丰富人生阅历密切有关;与他扎根基层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坚持走群众路线密不可分。七年延安农村知青生活里,他放过羊、锄过地,养过猪,扛过麻袋,做过赤脚医生等,住土窑、睡土炕、吃粗粮,挑粪拉煤,挖井打坝,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他用“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作为上山下乡最深刻的体会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由于他长期深入基层,关心群众生活,了解群众疾苦,精通群众语言,才能用群众语言道出群众心声。
2.2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个人语言风格的形成与良好的文化素养息息相关。习近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得益于他从青年时代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是他青年时期给自己定的座右铭。据现任梁家河村村支书的石春阳回忆,当时有个后生帮习近平搬箱子,沉重的行李箱里装的不是金元宝,而是一箱子书。几乎梁家河的每一位村民在提到他时,都用“爱看书”、“好学”来评价他。他既读中外文学名著,又读古今经史典集,阅读范围十分广泛。他深信读书可以启迪智慧,滋养浩然之气,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读书的好习惯,使他积累了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讲话中才能够信手拈来,娴熟使用古文诗句、格言经典。
2.3中外民本思想熏陶和环境影响形成的浓郁民本情怀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使其深受启发,是习近平民本情怀的重要思想来源。他既吸收了中国古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等各种民本思想体系丰富的营养成分,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和群众观,深刻总结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又提出“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亲民思想。
3.习式语风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启示
3.1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讲授
正如习近平从年轻时候就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和普通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说得出俗文俚语、平民化接地气、富有亲和力的群众语言一样,教师也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说得出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为此,高校思政教师不能上课就来,下课就走。课间要跟学生多聊天,课后要多深入学生寝室、饭堂,要和学生一起参加文体活动,要加入学生班级微信群QQ群,和学生成为网友。要放下架子,把学生像朋友一样对待,学生才能放弃戒备心理,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否则,学生的世界你不懂,你的世界学生不感兴趣,师生没有共同语言和思想交集,无法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也将失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3.2要热爱学生,关爱学生,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
习近平深受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影响,有了这份民本情怀,真正为群众着想,才可能说得出来特别接地气的、带有平民味的、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才可能有“卷裤管”、“盘坐炕头”、“自拍”、“秀脚法”等可亲可敬、与民共融的肢体语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想增强教学魅力和效果,教师心中需要有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这样才能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师生才会产生情感上的同频共振。教师要以生为本,具有“生本情怀”,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使自己更有亲和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近而提升教学的魅力和效果。
3.4要博览群书,提高理论水平,提升文化素养
习近平同志酷爱读书,读书是他一生的习惯。在讲话中,他之所以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充满自信,都得益于他腹有诗书。
思政课教师要使教学语言具有文化味,更有吸引力、自信心,就要在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中提高思想觉悟,提升文化涵养。不能只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专业书,读教育学心理学书,还要读古代诗词、国学经典、中外史书名著,甚至还要了解音乐美术文学体育,尤其是古今中外一些大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的代表作。要善于做读书笔记,注重积累。对于一些经典名句、精辟观点进行摘抄,以加深印象,并在今后的写作和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引用。
参考文献
[1]振武主编.《习近平用典》[M] 人民日报社出版.2015-02
[2]陈锡喜主编.《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11
[3]闫春娥.浅谈习近平的语言魅力及其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启示[J]市场论坛,2016-09-15
论文作者:张爱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习近平论文; 比喻论文; 民本论文; 群众论文; 思想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