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创新的企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企业创新的企业竞争力研究

李艳明[1]2002年在《基于企业创新的企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将企业创新提到一个战略性的地位才能确保企业在新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但从企业创新的角度来系统性研究企业竞争力,对企业界还是一个正在摸索的问题。本文适应国际一体化的竞争形势下企业创新的迫切需求,分析基于企业创新的企业竞争力,对中国的企业融入国际化大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应该怎么走?企业创新下企业竞争力如何?借鉴国内外企业创新的成就,从技术创新理论入手,本文分析探讨了企业创新的基本内涵,将企业创新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叁个基本类型。同时,根据国际形势分析企业竞争和企业竞争力,提出基于企业创新的企业竞争力。运用国际通用的设计原则,借鉴国内外的指标体系设计建立了基于企业创新的竞争力指标体系,并提出运用模糊神经网络进行模型评价。最后,分析中国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及其原因,从企业创新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本文将基于企业创新的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充分认识到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各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建议企业高级管理层应该认识到企业提高竞争力是各方面创新的作用,不应该只重视技术创新的直接显着效用,而应该综合考虑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等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关系。 总之,本文从技术创新理论入手,探讨了企业创新的基本内涵。同时,从现阶段竞争的新特点分析了企业竞争和企业竞争力,借鉴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基于企业创新的企业竞争力的基本范畴,并建立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企业竞争力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在理论分析基本范畴时,基于企业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提出相应的对策。

王核成[2]2005年在《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竞争力及其演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着一个技术日新月异、产品更新频繁和消费者需求偏好多变的动态环境。在动态环境中,一个固守现有竞争力体系、仅仅追求已存的竞争优势来源的企业,很快就会被其它更具创新能力的竞争对手所取代。企业如何在动态环境中不断获取竞争优势和保持长久的竞争力,是理论界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今竞争力理论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我国企业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和产业不断升级换代的竞争环境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复杂的动态环境和更大的竞争压力,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体现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力本质、竞争力形成和演化规律的新的竞争力理论体系来指导企业的实践。动态能力理论的提出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指引了方向,该理论认为企业必须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其能力,才能获取竞争优势,这种随环境改变而变化的能力才是企业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本研究正是从动态能力的观点出发,探询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形成机制及其演化规律。研究上述问题的目的是使企业经营者在实践中明确企业自身成功的关键因素,有的放矢地从根本上培育企业能力,优化企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在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国际学术界在动态能力作用机理方面研究的不足,通过理论归纳和实证研究,从分析动态能力的本质入手,认为动态能力作为一种更新能力的能力,其本质是能力体系中的机制,由于这种动态机制的存在,推动了企业能力体系中的各能力持续地协调发展。由此,本文将抽象、不可测量的动态能力转换为相对具体的、可操作的企业动态机制,提出了动态机制的概念和内容,其中包括动力机制、学习机制和匹配机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动态能力观的基本思想: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欲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顾客和获取竞争优势,应依据环境的变化,在企业动态机制作用下,通过学习和增长知识,不断对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进行调整和提升,以使企业内部结构与变化的环境相匹配,促进竞争力的发展。 本文突破了基于资源、能力和产业分析的竞争力研究的局限性,用动态能力观这个新的理论,把外部环境、内部能力体系、资源体系及动态机制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构建了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竞争力研究体系。本文认为动态能力观是资源观和能力观的整合,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竞争力主要由叁大要素构成:能力体系、资源体系和动态机制,而外部环境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但非决定因素。因此,本文提出企业竞争力本质是内生的,但研究竞争力必须采用内外结合的系统和动态方法。本文通过竞争力要素的科学分解及其内部结构剖析,研究了竞争力要素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了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在企业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企业能力体系和资源体系,并从内容和层次等多个维度对其结构进行研究。其中,能力体系分为:主导能力,包括企业家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战略能力;价值链基本能力,含技术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价值链保障能力,含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界面管理能力等。资源体系包括企业文化、知识与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市场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和物力资源等。同时,以浙江省制造业企业为样本,通过访谈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设计了相应的变量测量项目,经过前测对问卷进行了修正。正式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获取有效问卷240份。在调查数据的处理过程中,采用Cronbaeh’5 eoeffieient alpha信度分析、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多种方法对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回答了“资源、能力、动态机制等企业竞争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这些要素和其它影响因素如何共同对企业竞争力及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问题。 基于动态能力观点的企业演化问题一直是国际管理学界的难点问题,至今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很少见到用动态方法对企业竞争力进行系统性研究。本文以演化经济学为思想基础,运用动态能力观和战略管理理论,对企业竞争力研究突出了动态性和系统性,并避免了以往以大类能力和资源作为基本分析单位,深入企业竞争力的内部,从企业竞争力叁个维度对演化过程和规律进行了系统地分析:①要素维度,分别对能力体系、资源体系和机制的具体构成要素的演变及关系进行了研究;②时间维度,采用时段式研究方法尽管工作量大(每份问卷有500多个数据),但与过去的时点方式比,能更好地找出企业竞争力要素在不同成长阶段和时期的状况和变化规律;③层次维度,本文对企业竞争力的层次划分—隐性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竞争力。本研究以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统计等为分析工具,分阶段观察了企业的资源、能力和机制随环境变化而演化的规律,实现了从静态到动态对企业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从中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例如,与资源相比,能力具有内生成长、不可外购、知识性、能动性、源于资源又作用于资源等特性,在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并非所有企业都具有核心能力,持续竞争力不仅来自核心能力,而更重要的来源是不断创新而产生的暂

陈泞[3]2007年在《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创新文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创新文化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将企业创新提到一个战略性的地位才能确保企业在新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但从企业创新文化的角度来系统性研究企业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界还是一个正在摸索的问题。本文适应国际一体化的竞争形势下企业创新的迫切需求,分析基于企业创新文化的企业竞争力,对中国的企业融入国际化大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应该怎么走?企业创新下企业竞争力如何?借鉴国内外企业创新的成就,从技术创新理论入手,本文分析探讨了企业创新的基本内涵,将企业创新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叁个基本类型。同时,根据国际形势分析企业竞争、企业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基于企业创新的企业竞争力。设计建立了基于企业创新文化的竞争力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企业创新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最后,提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总之,本文从企业竞争力入手,分析企业创新的现状。同时,从现阶段竞争的新特点分析了企业竞争和企业竞争力,借鉴国内外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基于企业创新的企业竞争力的基本范畴,用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企业创新文化和企业竞争力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对企业重视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创新文化有一定的作用。并且,提出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相应的对策。

丁雪菲[4]2015年在《创新型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竞争力是创新型企业赢得成功的关键。创新型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必须建立在对创新型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创新型企业竞争力准确评价的基础上,这就需要对创新型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进行系统分析,同时建立一套创新型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然而目前,关于创新型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创新型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尚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也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适于推广的评价体系。因此,以培育及提升创新型企业竞争力为目的,探索创新型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构建一套科学的创新型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显得十分迫切。本文通过梳理创新型企业以及创新型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概念和特征,以企业竞争力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动力学和结构方程等方法,以山东省创新型企业为例,系统分析了战略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文化理念创新等六大因素(子系统)对创新型企业竞争力的影响,阐明了创新型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以此为基础,本文构建了包括战略创新等六个一级指标和战略创新定位及执行37个二级指标的创新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灰色系统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山东省创新型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发现,山东省创新型企业竞争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战略创新和品牌创新成效显着,文化理念创新较为出色,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处于中等水平,商业模式创新相对滞后。为提升山东省创新型企业竞争力,本文提出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提高创新型企业的战略创新保障水平,实现产业创新链动态发展的企业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品牌创新,实现网络协同发展的企业制度创新,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凸显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理念创新。

刘振峰[5]2008年在《基于创新能力的中国航运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认为在国际贸易运输中,90%以上的货物是通过海上运输来实现的,因此海上运输是当前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海运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航运企业要想在日益开放和自由化的国际航运格局中生存、发展和不断壮大,就必须打造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论文充分借鉴国内外现有企业竞争力相关理论,围绕国内外关于航运企业竞争力理论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确立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运用SWOT的战略管理分析方法,针对中国航运企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提出了影响企业战略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开展量化分析,建立了SWOT定量分析模型和五个判断矩阵,从中分析得出了影响航运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中国航运企业的发展战略选择方案。运用创新经济学理论,分析比较了基于竞争优势理论、资源能力和一般能力等各种传统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在当前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动态复杂的国际航运市场环境下,解决中国航运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体现为企业的创新能力,由此提出了基于创新能力的航运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具体包括航运技术创新、航运组织创新和航运管理创新,构建了中国航运企业基于创新能力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理论模型。以理论研究和定性分析为基础,在全国较大范围内对业界人士展开问卷调查,结合财务公开数据加以检验,在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检验后,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多家代表性上市航运企业进行竞争力评价。评价研究结果都很好地验证了基于创新能力的航运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表明当前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中国航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根据中国航运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系统地提出了中国航运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吴本[6]2012年在《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饭店业是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与国际接轨最早的行业之一。在走过的30余年历程中,以叁星级饭店为代表的中档饭店群体,作为饭店业的中流砥柱,为中国的旅游接待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旅游市场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有的竞争格局已被打破,中档饭店要抓住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的机遇,再创昔日的辉煌,就必须建立动态的竞争反应机制。本文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竞争力理论,结合中档饭店外部竞争环境,从中档饭店企业能力、资源及动态能力机制如何匹配的视角下对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中档饭店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中档饭店是以舒适的客房和物有所值的服务吸引中端消费人群的介于高档饭店和经济型酒店两者之间的一类饭店。在当今中国,包括传统的叁星级标准的综合型饭店和部分较为高端的有限服务型饭店,日平均客房价格在200~400元人民币之间。本文第二章对中国中档饭店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从中档饭店增长趋势、投资主体类型、经营效益情况、营业收入构成以及客源结构变化等方面总结了以叁星级饭店为代表的传统中档饭店的发展轨迹。之后,对近年来新兴的中档有限服务型饭店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它们在业态、品牌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模式以及设计风格与理念上的创新。在对中档饭店的新、旧业态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企业成长中过度的路径依赖、过度竞争与竞争不足并存现象以及企业能力低下导致的资源配置低效是中档饭店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本文第叁章对国内外中档饭店的相关研究文献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研究灵感。本文第四章重点对中国中档饭店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和形成机理进行理论研究。认为,企业资源、能力和动态能力机制构成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叁大决定性因素,外部环境则是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由此确定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基本框架。在对中档饭店企业资源、能力、动态能力机制和外部环境的构成体系进行了理论研究之后,笔者构建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制模型,并提出了一系列假设。在第五章,笔者对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在获取了足够样本的情况下,采用SPSS16.0软件和AMOS18.0软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提取了中档饭店企业资源、能力和动态能力机制中的主要竞争力影响因子,验证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模型。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现状,笔者展开了第二轮问卷调研,之后将调研结果运用AMOS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中档饭店企业资源、能力和动态能力机制叁者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中叁者关系的路径模型。在第六章,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影响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研究。宏观环境主要从制度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微观环境研究中,笔者采用了波特的“五力模型”作为分析框架,分别从新进入企业、替代品企业、购买者、供应商、中档饭店同行之间这五个角度对中档饭店企业面对的压力进行了剖析。如何提升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因此,在第七章,基于之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本文结合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现状,对以下迫切需要变革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通过对不同类型中档饭店企业绩效的比较分析,指出中档饭店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其次,结合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指出中档饭店应该细分市场、精准定位,进行多渠道的营销;再次,从改进动态能力机制的角度,分析了中档饭店组织变革的必要性及创新模式;第四,为了与强大的连锁品牌进行抗衡,单体中档饭店必须基于网络进行企业资源整合,可以构建以提升营销能力、提高获取资源能力、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等为主要目的的多种网络联盟方式;最后,笔者对国有叁星级饭店的管理体制创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陈加成[7]2007年在《基于顾客价值导向的企业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消费者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主导地位,以顾客为导向的理念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顾客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强有力地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地探寻顾客的需求,比竞争对手创造和传递更优异的顾客价值来赢得顾客的认同和青睐,即顾客价值大小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本文首先对顾客价值与企业竞争力的国内外相关重要理论进行了阐述,针对目前企业竞争力来源问题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从企业内外相结合的视角即顾客价值来研究企业竞争力来源问题;然后从竞争和价值链的角度对顾客价值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二者的关系图;接着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顾客价值导向的企业竞争力形成模型,其出发点是企业要树立基于顾客价值创新的战略逻辑而不是传统以竞争为导向的战略逻辑;然后构建了一个基于顾客价值导向的企业竞争力测评模型,以便企业更清楚地了解顾客所关注的顾客价值驱动因素,为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指明了一个很好的方向;接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顾客价值导向的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最后以中国移动——“动感地带”为例分析了其基于顾客价值导向的企业竞争力形成的过程。

周国红[8]2004年在《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群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文中提出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可持续发展观在全球普及的大背景下,世界经济的发展愈来愈呈现出区域化的特征。全球的要素、资源和分工在不同层次上迅速变化,并越来越集聚于有竞争力的地区。针对这一现象,目前学术界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大多从宏观角度展开研究,并且已取得了很多结论;人们同时也逐渐认识到,这些宏观研究以及结论虽然很必要,但并不充分。本文认为,从微观层面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竞争力,至少与从宏观层面研究一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微观层面是构成国家、省、市等区域竞争力的基础。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对大量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结果的理论分析,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进行了以下研究: 第一章,导论部分。对选题的意义、背景和依据作了说明,并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框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基础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竞争力、区域竞争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然后,从新技术革命、区位优势、全球化、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等方面,分析了立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一区域创新主体,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现实与理论基础。 第叁章,从科技、运行机制与集群叁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优势;阐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创新效应、机制效应、群集效应,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过程与机制。 第四章,从区域经济增长层面,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浙江省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和个案剖析,揭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状况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存在显着相关性,指出伴随着知识、技术和人才在浙江不同区域的聚集,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产为基础的经济在浙江已开始显现出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它的发展状况已经影响着浙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群的浙江综合经济实力提升的路径与对策。 第五章,主要从产业竞争力层面,以浙江省为例,定量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密集存在的行业对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绩效的作用与影响程度,揭示了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技术密集型行业扩张、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完成的。指出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整个制造业的产业绩效 具有较为明显的上拉作用,但近年来在浙江这种上拉作用有趋弱迹象。从产业 关联效应看,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力系数很大,对其他产业有极强的带动作 用;感应度系数也有较为明显的上升,对国民经济和制造业的制约作用有所增 强。从资源配置效应看,技术密集型行业对资源的配置效应在制造业的重点行 业中较强,而且呈明显的增强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浙江省建设世界先进 制造业基地,必须加快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首先强调了区域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创新起决定作用 的根植于区域的隐性知识,同时创新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蕴涵“干中学”与 “用中学”的学习过程。通过区域集群学习,不仅可以加速难以复制的隐性知 识的扩散与转移,降低区域内企业生产成本,而且可以促成区域集成创新的实 现,从而促进区域整体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提高。继而,通过对大量的问卷调 查数据和实地访谈所获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集聚的 特征,更加强调学习和技术合作,是营建学习型区域的核心主体。在此基础上, 从企业竞争力层面,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选取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创新能力、 拥有专利多少等指标,定量分析了企业之间的学习、技术合作对企业竞争力的 提升作用与强度,并且建立了包括区域学习、R&D投入等因素的企业竞争力 提升的回归评价模型,指出区域竟争力不仅取决于要素成本的高低和资金的多 少,而且还取决于本地是否具有知识的吸收、转化和创新能力;区域内不同主 体相互之间的学习和创新,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依据不同经 济发展水平所建立起来的回归模型表明,区域学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具有区 域差异性,经济越发达的区域,企业竟争力的提升对区域学习的依赖性越强。 第七章借鉴国内外有关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创新环境的研究成 果,采取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实地调查和问卷分析等方法,从法律与政策环 境、制度与社会文化环境、投融资环境、市场竟争环境、人力资源环境、社会 化服务环境、产业环境等八个方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区域创新环境进行了 系统分析,并构建了一套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区域创新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了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区域创新环境的对策建议。

韦春北[9]2012年在《网络能力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成为当今企业新的环境特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与政府、供应商、顾客和科研机构等外部组织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能够直接影响企业获取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网络视角来看,企业与外部组织间的关系是一种多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的网络关系。这种网络关系有利于企业获取网络组织系统内的信息、资源、市场和技术,实现诸如价值活动链的外包、风险共担及组织功能等企业战略目标。因此,企业要处理好这种关系,就必须具有发展和管理外部网络关系的能力,即企业网络能力。当前,企业间的竞争范围不断扩大,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为应对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在全球视野和网络观下,通过对自身所处的外部网络进行构建和完善,充分整合和利用外部网络资源,寻求竞争优势,重塑竞争能力。鉴于此,本文以知识网络理论、动态能力理论、企业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对企业网络能力的结构体系与动态演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构建了网络能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概念模型,并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相关假设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重点探索网络能力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和影响路径,并提出了改进和提升企业网络能力的对策与建议。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构建了企业网络能力的构成维度和动态演化分析框架。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对企业网络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剖析,通过对企业网络能力的构成维度进行分析,将企业网络能力的构成要素细分为网络愿景能力、网络构建能力、关系管理能力和网络利用能力等四个维度。分别从资源依赖性、外在能动性、动态演化性和协调整合性对企业网络能力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网络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此外,本文以动态能力理论和知识网络理论为指导,对企业网络的动态演化路径进行了分析,对企业网络能力的动态演化机理和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构建了企业网络能力动态演化的分析框架。(2)构建了网络能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模型。当前有关网络能力对企业影响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网络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网络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可能产生的影响。但对于企业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其网络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却相对不足。通过深入分析网络能力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网络能力对企业竞争力存在正向影响这一命题。此外,通过对企业网络能力作用机理和演化规律的分析,考虑到网络位置与信息获取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将网络位置与信息获取作为中间变量,建立了“网络能力→网络位置/信息获取→企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3)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网络能力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和影响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设计相关题项对企业网络能力、企业竞争力、网络位置、信息获取等变量进行了测度,以广西制造业企业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3.0和AMOS7.0等软件对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网络能力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网络能力能够可以通过“网络能力→网络位置→企业竞争力”以及“网络能力→网络位置→信息获取→企业竞争力”两条路径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网络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为推动企业网络能力相关研究的继续深入奠定了基础。

劳铖强[10]2008年在《企业家行为与现代企业成长研究》文中认为从众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市场竞争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生存与发展是所有企业追求的共同目标。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企业只有超越对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这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企业是通过提高竞争力,从而拥有相对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由此获得发展机会。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何处?从不同企业的成长来看,企业成长有着各自的特点,那么,是什么因素产生了企业成长的多样性?企业资源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企业知识理论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解释,这些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就是企业成长都来自于企业资源配置所形成的竞争力。企业是一个包括了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集合体,在经营过程中,企业资源如何配置,由谁作出决策?企业家有着天生的发现和利用市场非均衡机会的能力,是对企业资源配置作出决策的最佳人选。企业家的这种能力是企业的一种资源,他的任务就是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创新性配置,形成独特的企业能力,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古典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过程中,随着股权的分散化,企业家从资本家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企业资源。企业家在企业中只占有一部分的股份,或甚至不占有股份,然而却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如果企业家追求企业收益最大化,他只能获得其中一小部分的收益,相反,如果企业家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他却只要承担一小部分的成本。那么,企业家对企业资源的配置如何推动企业成长呢?本文从企业家行为的角度对现代企业成长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本文对企业家行为进行分析。企业家行为是企业家在约束条件下,对企业资源配置所进行的各种选择。虽然企业家拥有天生的发现和利用市场非均衡机会的能力,但是,企业家也是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个体,当企业家对资源进行创新性配置时,他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相反,当企业家在资源配置中谋求个人私利时,他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就产生差异。企业家对这种能力的使用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家的创新行为要受到后天学习能力的制约,后天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不同企业家的创新行为有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企业家的创新行为要受到创新收益与创新成本的影响,只有当创新的收益大于创新的成本时,企业家才会提供创新行为,否则,企业家会减少创新行为的供给。其次,本文从企业家行为的角度对企业成长过程进行分析。企业成长是由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而获得相对于其他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由此而实现的企业发展。企业竞争力来源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当企业资源的配置形成了独特的企业能力后,这种独特的企业能力就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企业家发现和利用市场非均衡机会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在与不同的企业资源相结合的情况下,企业家的创新活动都能形成独特的企业能力。而且,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还对企业成长的路径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创新可以分为连续性创新和非连续性创新,连续性创新要求对企业能力进行调整,而非连续性创新则要求对企业能力进行重构,当企业家所从事的创新是连续性创新的时候,企业能力在得到巩固和完善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隋性”,即陷入企业成长的路径依赖的困境。再次,本文从企业家行为的角度对企业家持续成长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由企业家连续性创新所实现的企业能力会使企业成长陷入路径依赖的困境,因此,企业持续成长需要企业家对企业资源进行非连续性创新,提高自身实力和适应市场变化,持续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的过程。本文一方面通过对垄断企业、寡头垄断企业和中小企业进行非连续创新活动进行分析,提出企业实现持续成长的条件,另一方面也通过对企业家能力和企业持续成长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了企业持续成长的过程。然后,本文对企业家的激励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现代企业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企业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但是,在企业的不同阶段中,企业对企业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选择是有差别的。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需要企业家对资源的创新利用。这是对企业家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利用,与同质型人力资本不同,异质型人力资本基于企业家的隐性知识,是企业家自身具有的能力,无法用显性知识进行表达,企业无法进行有效监督,激励机制是推动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的最好选择。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可以促使企业家对企业资源进行创新性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成长,同时,企业家也因为创新活动从经营管理者转变为真正的企业家,实现企业家行为供给过程和企业成长过程的结合。最后,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家行为和企业成长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企业家行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成长的现状,并且提出,在当前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产业结构虽然调整迅速,但仍然处于低水平产业之中,为了获得产业竞争优势,我国的企业成长和企业家行为转型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基于企业创新的企业竞争力研究[D]. 李艳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2

[2].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竞争力及其演化研究[D]. 王核成. 浙江大学. 2005

[3]. 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创新文化研究[D]. 陈泞. 西南交通大学. 2007

[4]. 创新型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 丁雪菲. 青岛科技大学. 2015

[5]. 基于创新能力的中国航运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刘振峰. 大连海事大学. 2008

[6].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中国中档饭店企业竞争力研究[D]. 吴本. 复旦大学. 2012

[7]. 基于顾客价值导向的企业竞争力研究[D]. 陈加成.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8]. 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群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 周国红. 浙江大学. 2004

[9]. 网络能力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 韦春北.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10]. 企业家行为与现代企业成长研究[D]. 劳铖强. 厦门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基于企业创新的企业竞争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