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最近几年,在建筑领域应用众多先进技术,其中包括BIM技术,该项技术属于建筑行业中的新型技术,不仅在建筑施工方面有应用,同时在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入BIM技术的教学活动更能够提升专业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学内容更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质量极大的提升。作为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师应该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强调BIM技术在专业教学中的高效运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优质人才。
关键词:BIM;建筑工程类专业群;课程开发
引言
BIM技术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引领着建筑行业的变革。BIM技术有五大突出特征,分别为模拟性、协调性、可视性、图性强以及优化性。BIM技术能够通过参数模型来实现各类项目信息的有机整合,包括策划、运营与维护,BIM技术能够在其中对信息进行传递与共享,以便于技术人员处理各种建筑信息。BIM技术还能为多方建筑主体(包括开发商、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提供合作的基础,不仅能够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还能缩短施工时间,降低建设成本。BIM技术对于建筑业而言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将BIM技术与建筑工程及建筑学专业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实现课程体系的全面优化,是高校建筑工程与建筑学专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此展开了研究,希望对高校相关的教学工作能够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最终能够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BIM技术应用在建筑类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数字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建筑行业带了很多新挑战。BIM技术为解决复杂建筑施工难、造价成本高、工期长等问题提供了优化路径,也对建筑类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上提出了新要求。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可模拟、可出图及优化性等特点,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类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缺乏实践条件的情况下通过BIM技术模拟真实情境,以建筑信息模型为载体,高度还原建筑,模拟建筑建设的全过程和管理模式,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通过BIM技术更加透彻地理解专业知识,牢固掌握相关的工作技能。建筑类专业课可以依托BIM技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设计、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 BIM在建筑工程类专业群的课程开发
2.1建立专业的BIM技术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
(1)构建BIM技术建筑工程类实践课程。在大学建筑工程教学课程中,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后,学生对工程项目中的内容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和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到适宜场地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实际教学的学习,使得学生对课堂中的假设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印象。实践由理论的出现才得以实现,在理论课程中,许多内容都是独立出现的,并不如实际操作中那么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因此在实践过程中,由于部分内容的相互分割,使得实践内容不能有效结合,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效果欠佳。要想改善这一现状,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工程管理知识体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BIM技术同课本中的内容相结合,在实践操作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掌握BIM技术在所学专业中的意义。(2)开展校企合作模式,请技术专家在校讲座并实际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院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应该提供较为先进的实验设备,并将试验设备的软件和硬件进行升级,引进最新的软硬件设施,为学生学习BIM技术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让学生拥有顶级的学习平台。除此之外,学院还要邀请本专业专家到学校进行BIM技术的讲解,一方面增强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演练开好头,由于这些专家具有本行业最新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术,为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有十分典型的案例给予借鉴。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学院的师资专业水平,还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对BIM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3)在学院开展兴趣活动,构建BIM技术技能大赛。组建兴趣活动中心,可以将相关专业的学生召集在一起,给出一个关于BIM技术的话题,相互分组探讨并制作出最佳方案。在此过程进行时,学院应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并号召相关专业的教师来对学生组建的技能大赛团队做出相关的建议和指导,在这一环节实施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更为可贵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BIM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及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学院组织BIM技能大赛,在学生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学院可以挑选出最具优势且较为专业的选手参加国家级的BIM技术竞赛,使学生的BIM技术能力有突破性的增长,同时还能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2.2专业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
BIM技术的应用对专业实训教学的顺利展开有很大的优势。中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开设实训项目一般是从建筑从业人员在具体环节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入手。例如施工图实训,施工图识读实训,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清单报价编制实训等,但是每一项实训项目都是单独展开的,这些项目之间往往比较独立,缺乏统一性。虽然具有的实训项目也符合学生内在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要求,但是项目与项目之间应有的联系切断了,对学生整体层面的提升和进步十分不利。而将BIM技术应用到专业实训教学中,紧密围绕具体的项目开设,保障实训项目形成系统有机的整体,将三维立体模型运用到其中,从施工图识读实训工作开展,发挥BIM平台优势,保障施工组织设计训练工作高效展开,将真实的施工现场有机还原,合理的安排现场施工中涉及的各个因素,例如人工,材料,设备,设计等;在进行图形算量以及软件套价项目的实训中,发挥BIM三维模型的优势,将各个构件之间的工程量详细的计算到位并且强调与人工计算数值的对比,促进相关计算经验的不断丰富,这样一来对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也就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2.3理论课程设计优化
2.3.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设计理论课程的目的在于为实践课程提供理论性的指导,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是相对应的。高校应在建筑工程专业中增设一定课时的BIM课程,包括实验——课程、课程+实践,引导学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整合,使学生能够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3.2理论课程教学要体现层次性
在设计理论课程时候,要遵循层次性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对建筑学的课程进行递升性的安排,循序渐进地进行授课,并将其贯穿于建筑设计能力练习的始终。建筑学设计专业课程安排中的“一条主线”就充分体现了教学体系的层次性。“一条主线”指的是教学的主干为9个建筑设计模块,并且难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条主线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结语
随着BIM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受到建筑企业的青睐,企业对BIM技术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需要高校培养出适应企业要求的BIM技术综合型人才。目前在BIM技术的教学和应用中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未来应增强师资力量,开发出更多与BIM技术相结合的新课程,完善BIM技术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崔德芹,南锦顺,朱宝英.基于BIM技术的应用型本科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路径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8(1):80~83.
[2]刘照球,李云贵.土木工程专业BIM技术知识体系和课程架构[J].建筑技术,2013(10):913~916.
论文作者:翟思敏,黄金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实训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专业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