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泥质量的相关检验部门有必要对其进行控制和科学的管理,并且时时刻刻都不能有懈怠。在水泥质量检测过程中会有很多像仪器、试验、操作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检验结果不准确,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并使其充分发挥有用的效果正是本文要分析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水泥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因素
引言
水泥是建筑过程中使用最多、最关键的材料,水泥质量的好坏与建筑工程的安全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水泥强度作为水泥质量的常用指标,通过质量监督部门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水泥质量对建筑物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对试验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在实践中,因为试验条件和各种外在因素以及工作人员的因素,实验结果通常会出现一定的误差,检验人员的任务就是最尽可能地降低误差,控制误差在一定范围内。在此就干扰水泥强度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来研究和说明,以增强水泥强度检验结果准确度,进而增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可信度。
一、影响水泥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1、实验环境条件
因水泥是水硬性胶凝材料,其水化、凝结硬化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水份,养护期间注意保持潮湿状态,才有利其早期强度的发展,为了保证水泥在不同试验室的温湿度下检测结具有可比性。
这是因为温度、湿度对水泥的水化、凝结硬化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温度愈高,水泥水化凝结硬化就愈快,而且在不同的温度下水化产物的形态和性质也不同;若湿度过低水泥水化也会受影响,水泥净浆或砂浆会产生干缩、裂纹,引起表面破坏,在不同温、湿度下,对水泥检验结果的影响更大,
若水泥熟料中矿物组成含量不同时,水泥水化速度不一样,测定结果误差会更大。
温度越高,水泥水化速度越快,强度结果越高,凝结时间就越短;温度越低,强度越低,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每降低 1℃,强度约相差1%-2%,当温度相差6-7℃时,28天强度可相差一个等级。温度每提高1-2℃时,凝结时间要短10-15分钟,因温度高时湿度相应降低,水泥凝结硬化越快,检验结果偏低,且环境温度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止以上因素,还有试验室的温、湿度控制、材料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保证水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按标准要求严格控制温、湿度。
2、操作手法
每个工作人员进行水泥质量检测时,虽然试验样品和操作的方法一样,但是检测的结果同样会被干扰,因此导致误差出现,然而因此产生的误差是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一旦检测技术人员的某个步骤操作不规范,出现的误差都会扩大化,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准确度,那么,操作不当会带来哪些影响呢,下面将一一介绍。
第一,我国相关的规定指出,在对水泥进行检测验收时,将同编号检验和抽样检验作为是否合格的判据。除此之外,抽样检验包含两个步骤,一是在水泥发货前进行取样,二是在签封前进行取样。所以,水泥的检测是比较严格的,而且检测过程也需要有人监督,从而保证其质量安全。
第二,由于供应商和生产商的违规行为,在水泥检测时并不按相关的水泥检验标准进行抽检,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发生。除此之外,在进行水泥复检时,还会有问题出现,像水泥样品密封不实、水泥的信息资料不全和没有出厂时间等。为此,必须培养一群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工作队伍,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人员因素
虽然水泥质量检验技术发展到现在其硬件都能满足标准要求,随着仪器设备自动性能的不断提高,对人的依赖性大大减少,但是检验人员的素质高低对检验结果准确性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尤其在需要较多人工操作的检验项目上,如果检验人员的素质不高,如对标准不熟悉,或对检验步骤不清楚,或操作不熟练,或对检验设备使用不当等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象在水泥强度检验中,试体刮模这一程序,如果试模刮得过高或过低,水泥强度将偏高或偏低;再有,在凝结时间这个项目的检验中,标准稠度找得不对,水泥样品中加水量的偏多偏少,直接影响到初凝或终凝时间的准确性。最终对水泥质量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在建筑工程中施工企业拌制的混凝土质量,最后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4、用于检测的仪器设备
水泥检测的仪器设备的精度会直接影响水泥检验工作的进行,具有一定的精度的仪器是保证实现良好的水泥检验的效率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在对于水泥进行检测之前,需要相关的检测人员仔细对于水泥检测仪器的使用条件进行阅读,确保检测的过程都与说明书上的操作规程相一致。不仅如此,在进行检测之前,还需要对于仪器进行预热,或者是调零工作,一旦工作人员发现在检测过程中,仪器出现了某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现象,需要检测人员及时停止操作。并且对于仪器进行调试工作。在使用完毕之后,对于仪器进行一定的维护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仪器的使用寿命,需要检测部门定期对于仪器的各项参数进行测定。以免给后续的检测工作带来影响。
二、检验质量的保证及监控措施
1、检验数据真实可靠
水泥检验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需要从日常检验工作和监督工作机制来确保的,并通过定期对比及能力验证进行考核的。日常检验工作的质保体系主要是有检验工程程序、样品制备及处理、设备仪器运行情况、试验室环境条件、检验试验的操作过程、检验数据采集处理及校准几个方面组成的。而检验工作的质量监控分为三层次来进行的,包括检验人员在水泥检测过程中是否相互检查;每个试验室内的监督人员,对日常检测的工作监督是否符合要求;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层所进行的随机抽查。
2、试验的操作控制
水泥在检测其细度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筛选的过程中筛孔可能会被筛析物堵住,会影响到测试的结果,因此在使用一百次之后要重新标定,在0.8-1.2之间的范围内才可以继续使用,否则应被淘汰,从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水泥标准的稠度用水量一定要准确,因为它决定着凝结的时间及安全性准确测定。
3、试验室之间的比对
应该定期的举办试验室间能力的比对,而定期的时间一般在一到二个月进行一次,并在比对能力中找出影响质量数据的因素有哪些,并及时的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出现的问题,从而避免出现试验室检验误差。所以,在对比之后要认真的分析结果,找出试验中出现数据错误的可能出现的原因,并不断提高每个试验室的操作水平、管理水平,促使检测的结果是真实准确的。
结语
影响水泥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除以上环境条件控制、仪器设备状态、人员操作水平等因素外,还有较多因素。因此,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每天应对试验室及养护池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并记录,保证环境条件在标准要求的控制范围内。熟悉所用仪器设备性能,了解仪器设备易常出现的故障,做到事前检查事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异常数据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及时解决;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建立仪器设备定期校验制度,保证所用设备在有效期内。水泥检验人员应相对稳定,以老带新,规范操作手法,树立起严格执行现行标准的观念,精读标准,熟练掌握每一项操作要领,加强工作责任心,发现异常数据,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及时解决;精心操作;不断提高操作技能,规范操作手法;确保所出具的检验结果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
参考文献
[1]肖志欣.如何做好水泥质量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J].计量与测试的控制技术,2016(06):64-65.
[2]董士文,张代立,董光升.水泥质量检验及其检测工作质量控制[J].工程质量,2015(13):19-22.
[3]董东东,杨丽萍,王管发.水泥质量检验及其检测工作质量的控制[J].商品混凝土,2015(03):43-46.
论文作者:张银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2
标签:水泥论文; 操作论文; 水化论文; 因素论文; 试验室论文; 质量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