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亮1 巩建胜2
(1新疆昌吉市人民医院疼痛科 新疆 昌吉 831100)
(2新疆昌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新疆 昌吉 8311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瘫痪患者经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2例脑外伤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针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瘫痪患者经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受损神经元的修复,提升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瘫痪程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脑外伤瘫痪;针灸;康复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0-0315-02
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本病的救治成功率大大提升,但脑外伤通常伴随不同程度颅内组织的损伤,颅内神经元受损,常会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导致瘫痪的发生。脑外伤瘫痪多表现为下肢瘫痪、肢体偏瘫、大小便失禁等,给患者的身心都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早期的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针灸是常用的中医外治手段,通过辨证取穴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脑外伤瘫痪患者经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2例脑外伤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5.4±16.9)岁,病程7~35d;对照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6.7±17.3)岁,病程7-38d;所有患者均符合颅脑外伤诊断标准,经CT或MRI检查确诊,生命体征平稳后遗留不同程度瘫痪;按颅脑外伤类型分类,严重脑挫裂伤14例、单纯性颅内血肿29例、单纯性颅内血肿并脑挫裂伤39例;排除合并严重意识障碍、精神疾病、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颅脑外伤程度、瘫痪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康复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早期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首先在床上行被动训练,活动或按摩肢体及关节,其次行床上翻身训练及主动关节活动训练,待患者掌握后行坐起训练,依次从半坐位、坐位、床边坐位、坐椅子或轮椅上进行训练,再行站立训练,从站立位到辅助行走再到独立行走,依从完成站立到行走的训练。之后开始行精细活动训练,训练肩、肘、腕、掌指及指间关节活动,并坚持每日步态训练,以逐步提升肢体协调性,恢复肢体功能[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头针取运动区及语言区,沿头皮向下斜刺,缓慢捻转;体针取偏瘫区域,上肢取大俞、肩骼、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大陵,下肢取环跳、风市、伏兔、商丘、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阴陵泉[3],每次上下肢各取3-5个穴位,言语不清取廉泉、通里、太溪,硬瘫者用较强刺激法,软瘫者用平补平泻手法,每次留针30min,1次/d,针刺5d后休息2d,7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判定标准
基本治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超过90%,偏瘫症状基本消失,日常生活恢复自理;显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46%~89%,偏瘫症状明显改善,日常生活部分恢复自理;有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18%~45%,偏瘫症状有所好转,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提高;无效:治疗后NIHSS评分减少不足18%,偏瘫症状无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无好转[4]。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NIH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FMA评分和BI指数评价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率(%)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分别这为17.6±3.4、8.6±2.5,明显低于对照组17.2±3.7、13.9±2.8,(P<0.05)。
3.讨论
脑外伤瘫痪多因脑部运动神经元受损所致,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痉孪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弛缓性瘫痪。早期的康复治疗是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常用手段,但仍需辅助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中医针灸在本病的治疗上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取穴,选取偏瘫肢体上的穴位,并针刺头部运动区及语言区,可激发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增强可逆神经元的活性或觉醒受抑制的神经元,改善脑部受损区域的神经功能,并增强大脑皮层功能的协调性和代偿作用[5]。同时针刺肢体上的穴位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肌肉关节的营养代谢,防止肌肉萎缩,还可增强脑部运动中枢神经元对肢体的控制力,从而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I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充分证明脑外伤瘫痪患者经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功能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子进,胡建成,李华林等.脑外伤瘫痪患者针灸康复治疗效果评价[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2):254-257.
[2]王玖忠.针灸康复治疗脑外伤瘫痪效果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6):563-564.
[3]冯建金.针灸康复治疗22例脑外伤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11):48-49.
论文作者:杨亮1,巩建胜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肢体论文; 神经元论文; 脑外伤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