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麻醉手术科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一年时间收治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分组,观察组500例,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500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VT发生率为3.00%,对照组为15.00%,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率为98.0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1.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的围术期中,采取综合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妇科盆腔手术;护理
盆腔手术为常见手术类型,主要对各类盆腔相关疾病进行治疗。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极易产生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深静脉中血液凝结、堵塞,引发血液循环受阻,无法有效回流[1]。DVT发生后,若未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则可能会出现慢性血栓综合征、机械肺栓塞等,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若血栓脱落,经血液进入肺部,形成肺栓塞,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在本组研究中,对盆腔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其预防情况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1年时间收治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6±6.3)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病程2.3±1.2年;手术时间25~242min,平均时间(105.62±4.36)min。所有患者均采取联合麻醉方式。纳入标准:18~79岁;家属与患者均知情同意,配合本组研究。排除标准:血液疾病患者;心、肾、肝功能严重障碍者;恶性肿瘤患者。将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0例,观察组5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
术前常规作皮肤清洁与消毒,禁食、禁水12h,留置导尿管。手术室温度调节为22摄氏度,定时进行手术室紫外线消毒。向患者讲述疾病发生原因,手术的目的及意义,手术相关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感。
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DVT主要发生于术后2d左右,可见,围术期对深静脉血栓预防,对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价值[2]。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患者,需要向患者普及深静脉学形成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其危险因素,促使患者积极与临床配合。吸烟者,需立即戒烟,避免尼古丁损伤血管壁。
1.2.2术后护理
术后按摩:术后无法下床活动时,需要注意全身保暖,避免冷刺激引发血管痉挛、血液瘀滞;下肢抬高30°,避免静脉回流。指导家属对下肢按摩,从脚后跟肌腱开始,逐渐向上按摩,每次30min,每日1~2次[3]。
术后保健运动:术后早期指导患者作DVT的保健运动,起到早期预防DVT作用。术后2h开始,被动活动下肢,主要为趾曲、背曲活动及足内翻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四肢活动恢复,可自行作下肢锻炼。指导患者尽早下床,保持运动,纠正患者血液凝滞状态。
疼痛护理:术后若产生频繁、严重的疼痛感,则可能会产生刺激作用,促进血栓形成。针对疼痛阀值低,疼痛症状较为严重患者,可适当使用止痛药物,指导患者早日下床。可给予音乐疗法,播放患者喜欢、轻缓的音乐,帮助患者放松心情,转移注意力,增强自信心。
机械及药物预防:高危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适当给予弹力袜,使用抗凝剂,起到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记录患者局部血运表现,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凝固状态。
1.3观察指标
详细对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情况作记录。采取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当场发放、收取,总分为100分,85分以上则为非常满意,65分以上则为满意,64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则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DVT发生率为3.00%,对照组为15.00%,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观察组护理干预满意率为98.0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1.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满意情况对比[n(%)]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深静脉血液凝固、堵塞形成的血管疾病,血栓脱落会引发肺栓塞,或者出现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盆腔手术后,可能对静脉壁造成损伤,麻醉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特点,采取针对护理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4]。
本组研究对盆腔术后患者围术期予以综合护理,术前作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使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全面的了解,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与临床配合预防。术后予以疼痛护理,按摩及保健运动等,缓解血液高凝状态,恢复血液循环。针对高危患者,可使用弹力袜、抗凝剂等进行预防,消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5]。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
护理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从而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可见,实施健康宣教,给予心理疏导,对护患关系和谐具有一定价值。
综合上述,盆腔手术的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改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茹敏晖.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76-77.
[2]花云.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4,25(7):245-246.
[3]仇永秀.老年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3,35(22):46-47.
[4]郭青,王惠琴,戴旭萌等.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38(21):54-54.
[5]霍春芬,杨蓉,吴改英等.妇科腹腔镜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12-313.
[6]刘鹏.临床干预手段对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造成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3,38(38):163-163.
论文作者:章睿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术后论文; 盆腔论文; 静脉论文; 妇科论文; 手术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