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诊断中胃蛋白酶原亚群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以我院2015年5月13日至2017年6月9日早期胃癌患者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取同期60例非胃癌胃部疾病患者。两组均予以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观察两组检测指标结果。结果 观察组PGⅠ/PGⅡ、PGⅠ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与胃溃疡糜烂组、非萎缩性胃炎组差异较大,P<0.05,与萎缩性胃炎对比性不佳,P>0.05;在PGⅡ方面,两组均无高度对比价值,P>0.05;观察组PGⅠ/PGⅡ<3概率为45.00%,PGⅠ<70ug/L概率为52.50%,高于胃溃疡糜烂、非萎缩性胃炎,P<0.05;观察组与萎缩性胃炎组数据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 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应用于早期胃癌中,可行性较高。
关键词:早期胃癌;胃蛋白酶原亚群;PGⅠ/PGⅡ
在恶性肿瘤疾病中,胃癌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其病死概率较高,疾病早期予以有效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生命[1],保证其生活质量,临床以病理、胃镜检查为主要方法,但其为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对机体造成一定损害。本文旨在探讨早期胃癌予以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的临床价值。
1.资料、方法
1.1资料
我院40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此次观察组研究(2015年5月13日至2017年6月9日),对照组取同期60例非胃癌胃部疾病患者。
对照组男女之比为36:24,年龄平均(47.19±3.11)岁,最大64岁,最小38岁;其中,17例为胃溃疡糜烂,22例为非萎缩性胃炎,21例为萎缩性胃炎。
观察组男女之比为34:26,年龄平均(47.02±3.30)岁,最大66岁,最小37岁。
针对两组各项资料对比而言,两组差别较小,P>0.05。
1.2方法
两组均予以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使用酶标仪检测,采集两毫升清晨空腹静脉血,予以离心分离血清后,保存于-20℃环境下,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胃蛋白酶原含量进行测定,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取波长为450nm,测定反应结束后吸光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检测结果,涉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
以60至240ug/L为PGⅠ标准值,0至27ug/L为PGⅡ标准值,>6为PGⅠ/PGⅡ标准值。
1.4统计学处理
将上述结果采取SPSS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胃蛋白酶原含量)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检测结果分布概率)予以卡方检验,两者对比显著的必要条件为P<0.05。
2.结果
2.1两组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结果对比
在检测结果方面,观察组PGⅠ/PGⅡ、PGⅠ数据较对照组均更低,其中,观察组与胃溃疡糜烂、非萎缩性胃炎指标对比性较强,P<0.05,与萎缩性胃炎相比差异不大,P>0.05;在PGⅡ方面,两组均无高度对比价值,P>0.05,详细情况如表一所示:
3讨论
胃蛋白酶原包括两个亚群——PGⅠ、PGⅡ,前者主要是胃底腺分泌(颈黏液细胞及主细胞),后者既可经上述细胞生成[2~3],还可由十二指肠腺、幽门腺分泌。胃蛋白酶原大部分处于胃腔,血液中含量较少,其水平变化能够直接反映出胃黏膜功能变化情况,胃黏膜萎缩等病变与PGⅠ/PGⅡ等指标均有直接关系。
临床发现,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癌癌前病变,相比正常人群而言,此类患者出现胃癌的风险可增加十八倍,其PGⅠ含量可见显著降低,这与黏膜萎缩、腺体功能丧失密切相关,肠上皮化生或者幽门腺可代替正常腺体[4~5],进而影响酶原生成,其中以PGⅠ为主。此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与萎缩性胃炎患者相比PGⅠ含量差异不大,分别为(38.76±4.10)ug/L、(39.05±3.50)ug/L,均可见显著降低,P>0.05,与胃溃疡糜烂、非萎缩性胃炎相比更低,P<0.05。这与萎缩性胃炎导致主细胞减少等生理改变有一定关系,胃癌患者中,致癌因子能够促使PG基因突变,导致其PGⅠ分泌功能丧失,加之黏膜腺细胞的更新,PGⅠ含量可见持续性降低,而消化性溃疡患者壁细胞等数量较多,胃蛋白酶原以及胃酸水平较高,大量PGⅡ、PGⅠ进入血液循环。在PGⅡ方面,两组数据大致相近,P>0.05,这可能是因为PGⅡ来源较广,相关分泌细胞分布广泛。
在胃癌筛查中,PGⅠ/PGⅡ<3、PGⅠ<70ng/ml为参考临界值,此次研究发现,观察组PGⅠ/PGⅡ<3概率为45.00%,PGⅠ<70ug/L概率为52.50%,高于胃溃疡糜烂、非萎缩性胃炎,P<0.05;观察组与萎缩性胃炎组差别不大,P>0.05,这也进一步说明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在胃癌早期诊断、普查筛选中可行性高。
综上所述,在早期胃癌诊断中,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应用效果确切,可直接反映出胃部癌变情况。
参考文献
[1]费凤英,王金金,祝新华等.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2012,27(1):57-59.
[2]曹雪源,贾志芳,马洪喜等.血清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胃蛋白酶原水平与胃癌发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6):1026-1028.
[3]徐育红,李艳丽,张雁等.血清胃蛋白酶原与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7,40(4):401-403.
[4]吕艳丽,李毅,刘光顺等.胃癌高发区血清胃蛋白酶原初筛加高危人群胃镜检查方案与直接胃镜筛查方案的效果比较[J].中华肿瘤杂志,2013,35(5):394-397.
[5]张守彩,高玉,郑桂喜等.两种方法评估胃蛋白酶原在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中的诊断价值[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4(12):46-52.
论文作者:周,慧,任爱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5
标签:胃蛋白酶论文; 胃癌论文; 萎缩性胃炎论文; 两组论文; 胃溃疡论文; 患者论文; 血清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