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其中有智力型“学困生”,也有非智力型“学困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正视学困生,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一、树立信心,掌握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其远大理想的确立和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都不甚明确,学习上的动力仅仅是人的本性中的一种好奇心。这一动机如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是不能维持长久的,于是学困现象发生了。主要表现为:1.不作为心理,即学好学坏一个样,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种现象在家庭经济较好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学习中的依赖心理,这一类学生是学困生中的大多数,他们缺乏必要的钻研精神,凡事都有等、靠、要的想法,不能主动获取知识,长期下去必然导致学困;3.自卑心理,小学升入初中以后,逐渐失去了原来在群体中的优越感,若再加上一两次考试失利,往往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最终导致学困。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需要是个性积极的源泉,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一旦出现并驱使人去行动时,就会以活动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会形成一种支配行为以求得自身满足的力量。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的迫切需要,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源动力;另一方面,在数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会中会学,并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树立信心、掌握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二、教学创新,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积极进取状态。要巧设提问,力求做到新颖奇特、具有新鲜感,这样学生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如在完全平方公式教学时,采用师生计算竞赛引入新课,师生同时计算85、95、101、99的平方,教师口算,学生笔算,结果总是教师领先。然后由学生任报一个末位数是5的两位数的平方,教师都能对答如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真奇怪!老师为什么如此快?”这就引起了学生的奇妙感,产生了疑问,从而激起了求知的欲望,引发了兴趣。此时教师把主题一转:欲知此法,得从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开始。同学们一个个睁大好奇的双眼,期待老师的讲解。
学困生自卑感强,自我评价偏低。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索模式。多开展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与体验式的学习,是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有意注意的好方法。如学习一次函数时,可以把数学学困生召集起来,让他们为班级元旦联欢会买贺年卡出主意,让他们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星期天去市场上了解售价。上课时先用几分钟讲清一次函数概念,然后请各小组把调查的情况编成问题在课堂上介绍。有一个小组了解的是这样的:甲乙两店卖的贺年卡都很漂亮,都是每张一元,并拿来了样品。甲店对多买都可以打八折,乙店要买10张以上的打七五折。我们班要买40张,三(1)班要买50张,三(2)班要买60张,怎么办才好呢?(可以几个人一组讨论。)同学们很快结合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列出解析式,有的还画出了函数图象,解得y=0.8x。y分两种情况:当0<x≤10的整数,y=x;当x>10的整数时,y=10+0.75(x-10)=0.75x+2.5。讨论后,学困生都注意到了两个函数图象有交点,即当0.8x=0.75x+2.5时,x=50。结合图象,很容易看出我们班应到甲店买,三(1)班到甲乙两店买都一样,三(2)班应到乙店买。整节课大家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对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掌握得很清楚,再做习题时觉得是讨论的继续,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三、训练思维,构建知识,形成学习数学的能力
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当新的知识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平衡时,在学生的内心将产生一种积极的欲望,希望通过主观努力重新达到新的平衡;但是若由新知引发的认知冲突超出了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程度,学生经过多次努力后仍不能达成新的认知协调,就会产生困惑、回避的想法,学困现象发生了。这就要求:一方面在导入新知识时要选择好时机,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使新知识的导入水到渠成;另一方面,对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降低起点,减小坡度,避免过高要求,并合理安排进度,放缓节奏,让学生逐渐消化吸收。
数学的学困生希望看到抽象数学的许多具体表现形式,我们应当给他们一些具体模型,让他们通过操作去学习。有的学生善于通过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的智力操作去学习,发现新的数学结构,而学困生却需要通过真正的模型和材料去构成假设。例如一个有天资的学生也许能够逻辑地把已知的定义、定理和公理结合在一起,去发现相似三角形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然而一个学困生也许需要通过纸板三角形的比较进行相同的发现。在两种情况下,学生都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但他们用以进行学习的方法却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还应重视信息反馈情况,充分利用教具、模型及课件制作来加强直观的教学,让学困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通过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得他们的眼、手、耳、脑多种器官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并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困生是一种不可避免、不能回避、与学习过程并存的现象,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每一个数学教师都要有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认真把好学困生的脉,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帮助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纪连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6
标签:学生论文; 学困生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论文; 函数论文; 教师论文; 要买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