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危机下大众体育文化的人文重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众论文,金融危机论文,人文论文,体育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09)09-0055-0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世界各国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表现为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时候随着社会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我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亦不能独善其身,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人们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压力的增加会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变化,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大众体育的开展不仅能够使人们的身体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大众体育给人们提供一个释放自己的机会,以社会安全阀的功能辅佐着社会的正常发展。大众体育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但是在大众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文的缺失对其发展又产生不利的影响。人文的核心是以人为为本,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探讨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体育文化与大众体育文化的界定
1.体育文化的界定。体育的历史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体育文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整个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体育文化的产生是在人类从动物野性变为人性的过程中上述因素相互综合演化的结果。也就是说,体育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身的过程中,由动物本能改变成自觉行为人性时,是原始的野性、进攻性通过劳动和游戏、教育以及合理的竞争方式逐步的形成了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有学者对于体育文化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等。[1]
2.大众体育文化的界定。进入21世纪,体育与社会构造的变化之间维持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发展,现代社会随高科技的发展进入了自动化、机械化时代,使人们脱离了繁重的体力活动,增加了人们的休闲时间,引起人们对体育活动的关心。体育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追求高品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是体现生命价值、享受生活快乐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大众体育的重视,政府陆续颁布了《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政策和法规,改善了人们体育价值观的转变。大众体育文化是我国体育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体现,是大众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而且大众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形态之一,它来源于社会大文化,又服务和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二、人文与人文体育的内涵
1.人文的内涵。“人文”是一个意义多变的词,不同的人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但中、西方对“人文”一词的理解都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即指关于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观念,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另外一点是“文”,即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性)所进行的文化、教育,强调人类的社会文化交流。中国文化的人文意蕴,源远流长,人文一词,已见成书于殷末周初的《周易·贲卦·彖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以止,人文也”。中国人文精神的宗旨,是对于生命的关怀,是“化成天下”的学问。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最高理想的执著追求的总和[2]。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注重通过文化教育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以优化人性,提高人的素质,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虽然在社会学界,对于人文精神的内涵有很多争议,但是其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核心思想得到了学者的一致认可。“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之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和社会权利,比如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平等、民主等等”[3],“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3],“在道德层面,人文精神是对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道德信念和道德人格的看重与追求”[4],这些观点融会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仁”的思想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自由精神的精华,体现的是对生命个体的终极关怀。
2.人文体育的内涵。新时期“塑心育人”成为人文体育的本质精神。也就是说,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心智,强调人和人性的品质,肯定人的价值,体现人类对自身的重视。人文体育代表着人类欣欣向荣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提倡以“人”为本,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人道、人权和现实幸损,肯定现实生活中的乐趣和享受,提倡身心即善、美的和谐发展。21世纪,人类将有难以意料的巨大进步,当然也定会带来包括对我们身体在内的许多难以逆转的负面影响。提倡体育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克服人的异化和人性的畸形发展,使人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其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切。跨世纪的体育呼唤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学会关心,实施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世界。
三、大众体育文化的人文缺失
1.大众体育文化场地设施的商品化
虽然大众体育文化也是一种消费文化,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下,大众体育文化商品化现象严重。过多地注重大众体育的经济效益必然会导致大众体育终极关怀的缺失。据资料显示,2000年中国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排在前五位的选项依次是公共体育场所、公园广场、单位的体育设施、住宅小区空地、公路街道边。这些场所大多属于非正规且不收费或收费低廉的体育场所[5]。目前有不少经营性的收费体育设施投入使用,但它们昂贵的收费还是让大多数普通的消费者难以承受。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取决于是否收费、收多少费。除此之外,一些“贵族”项目,例如高尔夫球、保龄球等收费也让人们望而却步,体育成了贵族人的体育、成了高档消费的代名词、成了少数人的体育,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体育文化。
2.大众体育文化传播的娱乐化
我国体育大众传播时下流行的娱乐化风潮在质上趋于浅层化,有一定的色情和暴力倾向。具体体现在体育大众娱乐传播的内容及形式诸多方面,首先,内容方面越来越偏重于赛事花边、明星绯闻、人物故事等“狭义”的娱乐范畴。其次表现在体育大众传播的“暴力”倾向,在内容方面表现为对“体育暴力”事件的渲染。大众体育文化不仅仅是身体文化,更应该是一种社会文化。传播媒介在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中应该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有影响的指导,不是为了追求发行量、收视率,而不惜哗众取宠,宣扬体育色情,以攫取经济效益。
3.大众体育文化活动组织的形式化
大众体育就是要让大众参与,并从中得到体育运动的实惠。许多人将大众体育文化活动的组织误认为只是一般的文体活动,买一些健身器材,一年举办几次节日体育表演比赛等,就认为大众体育文化建设就搞好了。这种倾向偏离了大众体育文化的本质,充其量只能算其中某一方面的内容。有一些基层的领导喜欢做表面文章,不顾客观条件,贪大求全,一味追求文化活动组织的次数,参与者的人数,以为这样做才有“政绩”。另外,还有一些部门盲目跟风,哪个活动在哪个地区搞得不错,那么就照搬过来;或者是根据领导的喜好,来开展大众体育活动。这些认识和做法并未考虑到大众体育参与者的实际需求,缺乏特色,缺少人文关怀。虽然组织的活动多,但却流于形式,对于建设大众体育文化无疑是一种障碍。
4.大众体育文化活动内容的盲目西化
全球化的进程,文化的融合,让世界尊重中国更多的是中华五千年人文精神内涵和民族的文化力量,西方人魂牵梦绕的是孔老夫子和莫高窟等等,然而某些中国人却抛弃了中国的文化完全成为西方文化的追崇者。大众体育文化的建设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大众在选择体育健身的项目时,球类运动是首选。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项目的健身功能,也不否认这些项目自身的魅力所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体育在大众体育文化发展中前进的不易。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部分人的盲目西化使得大众体育活动在最初时活动内容就以西方的体育项目作为主打并进行宣传和开展,传统体育只能望而兴叹。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有了一大批的体育科研工作者去挖掘、整理、推广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大众体育文化的活动内容,为大众体育文化的民族传统性的保留做着努力。
四、大众体育文化的人文重建
1.以人为本,健全和完善大众体育文化制度
和谐的大众体育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大众体育文化制度是发展大众体育文化的重要保证。加强大众体育文化制度建设应该成为政府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公益性体育事业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完善体育公共财政制度,将更多的资金投向群众体育公共服务领域。要积极实施好“三边”工程,即建设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好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开展好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体育利益问题。要建立健全群众体育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建立群众体育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广大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
2.因地制宜,营造良好的大众体育文化氛围
参与大众体育的个体具有差异性,而个体组成的群体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气候等差异,决定了建设大众体育文化的思路有所不同。在建设大众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营造良好的氛围,发展大众体育文化,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在这个过程中,体育传媒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对体育信息的需求,又要引导、培养受众对人文体育及体育文化的兴趣,进行大众体育文化的渗透,使大家都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3.转变观念,构建科学的大众体育文化价值观
体育在现代社会强大的经济力量的推动下,演化为具有浓郁商业色彩的活动形式。在追求商业价值过程中,大众体育服务于人的价值让位于商家的利润追求。当大众体育只是用来作为谋利的工具时,其本源价值开始异化。大众体育要获得自身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必然会开发其商业价值,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国家,体育所创造的经济利益远远超过了国家、社会对它的投入。另一方面,大众体育作为一项人们广泛认同的社会文化活动,其在培育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广大青少年形成健康向上的积极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着其他活动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过大众体育的商业化运作,将获取的资金,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的发展;一部分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国民素质作贡献。如我国的体育彩票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特征。体育作为人类自身构建的重要手段,突出人文精神,赋予其人文关怀,将商业价值的追求与服务大众的目标统一起来,做到体育发展的“双赢”。[6]
总之,大众体育人文观的确立,对体育人文精神的匡正,反映出人们对大众体育价值观念的更新。跨世纪的体育呼唤人文精神,要求人类必须学会关心人,以人为本。金融危机肆虐的今天,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要再一次张扬人文精神,让人们在经济的冬天中感到大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温暖,无论对于个人本身,还是对于社会都将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