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的世界经济秩序和亚洲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未来十年论文,经济秩序论文,经济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考虑一下过去十年内亚洲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
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全球化的强化期
1、日益增长的贸易、投资和涉外活动
回顾九十年代,可以把它看作是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显著增强的十年。在这段时期内,国际间流动的资金商品和服务的总量都有了明显提高。在八十年代,国际贸易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在1990 —1998年增幅达到每年3.6%,与公司更高水平的国际化活动相适应, 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对外直接投资从1989年的2006亿美元猛增为1997年的创纪录数字,4005亿美元。世界各外币市场的每日平均交易额由1989年的7179亿美元增至1998年的19710亿美元。
随着全球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强,当前的世界经济较之于以往任何时期,都能更有效率地生产出更多数量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们现在有更多品种的商品可供选择,并享有以前从未体验过的充裕感。但从另一方面看,一国的经济危机迅速传递到世界其它地区的风险也增加了,这很可能会引发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危机。
举例来说,1998年秋季发生的信用危机,其最初起因是由于俄罗斯拖延归还其部分卢布借款及同年八月底,俄币值的暴跌。危机先是迅速在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之间扩散,后来甚至传入了发达的工业国。尽管经过采取很多措施,包括美联储也降低了联邦储备基金利率,才最终制止了这次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但在当时的国际金融体系下,体系本身就存在风险,可能使整个世界经济陷入到完全的混乱中。无论如何,这些事件使全世界的人们认识到就经济政策实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我们都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之中。
2、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
世界经济动态的,迅速的一体化的背景,尤其是在90年代,包括三方面因素。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是国际政治环境的巨大变化。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领域中,将世界划分为两大阵营的僵化体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土崩瓦解。作为其结果,开始了人员、商品、服务和资金的跨国界自由流动。以越南为例,继1992年关系正常化与美国展开对话之后,越南与其先前的敌对国在1995年建立了全面的外交关系,继而美越贸易总额在1997年达到7亿美元,而在1993年仅有700万美元。
第二,自由贸易体系已有一定程度的成熟。经过70年代的经济停滞之后,世界各国都开始对外开放本国经济,以此来推进竞争并提高本国经济效率。很多国家都放宽了投资控制和进口限制。大量贸易谈判降低了关税,带来了全球贸易自由化。与此同时,区域一体化也快速发展。90年代实质上是整个世界从日益成熟的贸易体系中获取利益的十年。
第三,信息和通信技术有了显著发展,在最近五年中尤为明显。例如,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更广泛使用带来了通信能力的急剧增强,并进而为商业活动的全球化提供了便利。并且,高速的覆盖面更广的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能够完成巨额交易。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交易是无法实现的。消费者们现在也能通过互联网和卫星数据传播来轻松获得国外的有关数据,这些都扩大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对外国商品的新需求。在这一点上,信息科技革命使得距离和国界都不再象以往那么重要,从而为国际间经济活动创造了新机遇。
3、全球化与亚洲经济
在上面已经提及的经济全球化加强的过程中,东亚各国在相对较短的一段时期内,经历过了史无前例的经济繁荣和衰退。
说到繁荣,这里指的是由于巨额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带来的快速经济增长(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及东亚各国对世界其它各国出口的增加。流入东亚的外国直接投资之所以会有显著的增加,其主要原因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与投资方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引入外资方有关。投资方大多都是发达工业国家的企业,在受到亚洲竞争对手日益强大的竞争压力时,他们会把生产设施移至成本相对低廉的海外进行重建。举例来说,随着1985年秋广场协议的实行,日元对美元的迅速升值就促使了日本的制造商积极向东亚扩张。从另一方面讲,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东亚国家深知出口增加是其经济增长的动因,同时跨国公司在推进出口中极其重要,因此竭尽全力吸引外国跨国公司进入本国。实际上,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的确对东亚国家在九十年代前半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外资的进入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同时也扩大了出口。
本文中的经济衰退是指1997年7月爆发于泰国, 并迅速波及其它亚洲国家的亚洲货币危机,以及相继发生的对这些地区产生损害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近13年来,泰铢一直采取盯住以美元为主的货币篮子的做法,以套现资本为代表的有强影响力的投资者敏锐地发现了泰铢的困境。在1997年5月和6月加紧了针对泰铢的投机性攻击。危机在泰国爆发后不久,其它公开采取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亚洲货币如菲律宾比索和马来西亚林吉特都成为同样的投机对象,泰国、南韩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也接受了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急救助,处于该组织的管理之下。众所周知,泰国的这次货币危机在大部分新兴亚洲国家中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如果全球化的商业活动没有使世界经济达到如此高的一体化水平,那么亚洲货币危机及初继而来的金融和经济灾难可能就不会发生了。换句话说,如果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是建立在如此广泛的基础之上,则套现资金这类的在世界各地追逐高回报的投资机构就可能不会存在了。不管怎样,东亚经济在90年代后半期经历的严重挫折,主要是因为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的。
二、未来十年:信息技术革命将使全球化继续发展
1、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在过去十年世界经济迅速一体化的基础上,未来十年的前景会如何呢?实质上,作为正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必然结果,世界经济一体化会向着更深更广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会为跨国界的经济活动提供以前无法想象的便利。
以因特网为例,它毫不费力就把顾客和网上零售商联结在一起,时间和距离等传统意义上的障碍再也不能对其产生束缚。由此可以预见,在以后,网上消费品销售将会有显著的增加。同时,通过网络,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能了解到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商品,其种类之多无法想象。跨国界的网上采购也会因此增加,结果国际商品贸易会相应增长。此外,个人投资者通过因特网来投资于国外债券和股票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了,这就象通过本地证券经纪人来投资国内证券一样。作为其结果,跨国资金流动将会有显著上升,进而对于整个商业界,尤其是以信息为导向的服务领域,包括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编程、软件开发、市场和客户服务等,今后跨国发展的动因和机遇都会大大增加。
但是,断言全球化毫无疑问会继续发展还为时过早。全球化的进程迟早会受到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考验。其中有些问题业已存在。资金,尤其是投机资本的自由流动,已经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随着世界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不正常现象如垄断,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工业发展的两极分化以及个人财富分配不平衡等问题也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显露。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考虑在国际经济和金融政策方面互相合作,并制定贸易及其它领域中的规则。有些领域需要采取更强硬的措施,例如由政府干预企业行为,以及对资金流动的更严格直接的控制等。发展中国家对于国际竞争还没有充分的准备,在迅速放开本国市场的问题上应当更加慎重。由此可见,即使全球化会继续发展,其进程也可能比通常预想的要慢一些。
2、美国、欧盟、亚洲三足鼎立的发展趋向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更深更广的发展,世界各国在继续关注双边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从另一方面看,如果国家间的利益冲突激化,有共同利益的国家或地区就会联合起来,共同寻求一种“地区利益”而不再单单是一国的利益。
众所周知,当前世界上已经有了不少区域性组织。已经完成了货币同盟的欧洲联盟就是区域性组织的一个典型代表。即将发行的欧洲统一货币和欧盟成员国之间税收制度的协调运作将使欧洲地区的经济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另一个例子。尽管它的发展不象欧盟那样迅猛,但由于美国可能会把该组织当成是强化本国经济主导地位的辅助机构而有效加以利用,今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作用有望进一步加强。
东亚各国可能也会向着创建地区性集团的方向发展,与到目前为止亚洲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实现联合。从中期来看,东亚的经济集团很有可能会建成,并产生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类似的影响。
但是这样一个组织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本地区各国经济之间更深的相互依赖。随着地区间劳动力水平分配的发展,每个成员国都会或多或少地偏向于专门生产本国最具竞争优势的产品,东亚各国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也会得到加强。同时,本地区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以及包括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内的机构性组织的发展,都会使这种相互依赖得以存在。联合清算系统的采用,为过去几十年中在亚洲积累起来的巨额金融资产的地区内周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此可见,东亚区域集团有望得到稳定的、逐步的发展,直至能够完全自立。
但是未来的东亚区域性组织,其性质是否会与欧盟相类似,还是个大问题。正如被经常指出的,东亚各国的文化、历史、种族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中日本又处在一个特殊的地位,体现在几个方面,(1 )日本是迄今为止本地区经济最强的国家;(2 )日本曾经对其邻国发动军事侵略;(3)日本不愿与美国公开对抗。过去几年中, 常常有在亚洲建立共同货币体系的呼声,这些呼吁也不时得到来自其它地区领导人的赞同,其中包括前菲律宾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但至少在今后十年中,建立这样一个体系的实际可能性是很小的。
3、亚洲经济转型
虽然在过去十年中,东亚各国的生活水平据称已有显著改善,但其社会保障机制仍未得到充分发展,且国家间存在教育水平的差异。因此当完全参与到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并面临信息技术革命的严峻现实时,这些国家的国内社会和经济秩序可能会有恶化的危险。另一方面,如果它们把自己完全遮蔽在外部世界的暴风骤雨之外,又必然落后于世界经济的主流。东亚各国的领导人面临着如何抉择的困境。
东亚国家最有可能的选择是发展并维持一种“双重经济”,在这种体制下,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外国跨国公司合作等方式,使一定数量的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部门具备国际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对其它的经济领域象以往一样拒绝外方加入。这样一种战略可能会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要求开放市场的压力。但在这种情况下,东亚各国最有可能采取地区联合来共同抵制压力。
如果上述的东亚发展战略被采用,则对外开放行业中的本地公司将完全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同时也将被迫大幅度改变其经营方式。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这些公司必须废弃其旧的,不明朗的公司管理惯例,采用新的高透明度的体制,做到财务状况和管理政策公开。一方面,为了满足研究开发以及信息技术中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这类公司将会在国际资金市场上融资,而更高程度的透明化和公开性在树立投资者信心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传统的强调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由不重视利润的企业文化也将面临巨大的转变,公司的重点自然会转向谋求更高的获利能力,以及在更严格的成本管理下公司财务状况的健康发展。
不用说,日本的企业也必须遵循国际竞争的规则。一家公司,不论是日本的还是东亚的,只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想在国际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使自己的企业运作机制与国际标准接轨。
在这种大环境中,一大批东亚企业可能会因为无力打破过时的传统管理模式而停止经营,但同样也会有很多公司,能通过采用新的先进的企业经营经验来获得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标签: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亚洲经济论文; 国际秩序论文; 东亚文化论文; 东亚研究论文; 东亚历史论文; 全球化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