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稽管理的“气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气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钩稽,就是查考的意思,推而广之,也即务实与创新。该理论的主体是“三大版块”即:一个核心:通过务实与创新行为,增强企业活力,抓好人力储备与资金储备两大根本问题;
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以企业发展规划为中心,坚持适度资产经营,坚持科学企管模式与突出自身特色且兼容企业实力的企业文化系统,坚持适应时势的项目投资方向与产业结构调整;一个阶段管理方式:实现有计划的企业宏观调控,并渗透到总体运作、结构管理、市场营销三大主要方面。
应该说,钩稽管理体系对大中型企业颇有新的启迪,功不可没。然而,对于企管理论来说,并没有什么创新。
在传统经济时代,资金储备是第一要素,而在信息时代,人是决定性因素。但企业的根本问题还是人、财、物的老问题。至于务实与创新,本身是抽象的,企业在资产经营为主业(如新疆德隆)与商品经营为主业的选择上,关键是看谁能把握大势而努力到位。
想与做是人的基本行为模式,企业是人的集合,当然也是先想后做。所谓规划,就是想得好;资产经营,也非高级经营方式,而是审时度势的选择;至于管理模式的科学与企业结合的文化体系,则应以“穿衣戴帽,各取所好”为最佳原则;投资方向与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不是理论上的事,许多企业早就想到了,就是力所不能及———这就是多数企业的真实现状。
再者,阶段管理的阐述更是太宏观。目前中国70%企业的管理架构、市场拓展,
并不能以理
想模式套。这里面,叠床架屋也好、乱中取胜也罢,60%
是企业本身的人的因素作用的结果。
当然,钩稽理论是好,然而未能让企业知道创造实现该理论的条件。这,也正是部分管理理论的“气门”所在。解决这个问题的不二法门,除了分行业、规模等研究企业实际,就是做好教学相长,打破理论界与企管实践的严格职业壁垒,做到教授与企业家多些角色互换。这样,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就更能接近企业的现状,分析问题也就更深入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