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共建与共享_互动教学论文

互动共建与共享_互动教学论文

互动 共创 共享,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诺贝尔曾说:普及教育就是普及繁荣。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句话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教育具有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也得到大家的日渐认同。但同时由于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的种种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减轻学生的负担成为教师、学校及社会各方面探讨的焦点,在社会飞速发展、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教育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方法要首先随之改变。本文是我在教学中的实践及探索。

1 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在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师生情”,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喜欢某位教师,进而喜欢学习他(她)教的学科,这一学科的成绩好,并且没多费力气;不喜欢某位教师,也就不喜欢学习他(她)教的学科,这一学科的成绩肯定不好,并且即使费了很大力气也难于提高。由此可见,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种教和学的简单关系,而是师生角色的互动关系。从社会学角度看,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由于以前过于重视“知”,而忽视“情”,使学校——知识的海洋变成了茫茫无边的苦海;求知本是世间最大的快乐,而许多学生感到的是无限的苦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重视“知”,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还重视“情”,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我校是普通学校,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上的失败导致他们自卑又很敏感,故而,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有一名学生上课不听讲,在桌罩上画卡通,正好我在课堂上讲细胞的结构,我让这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尽管明显的可以看出他没有绘画基础,但还是表扬他画得好,课下找他谈,了解到他只是爱好绘画,我鼓励他系统学习,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今后在建筑、广告、装璜等行业大有作为,后来需要他画哪幅图时提前让他准备。结果我发现他不仅画得比原来有很大进步,同时促使他提前预习,课堂上的出色表现使他有了自信,自然对学习也就有了兴趣。由此我深刻认识到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尤其对后进生更为重要。只要教师真正发身内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使教育活动成为师生间生命与生命的沟通,就会达到知情交融,为求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未来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资料显示: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因素,20%来自智力,80%则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其中尤以情感因素为主。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智力因素迅速发展,非智力因素逐渐形成和趋于稳定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教师应更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渗透到师生交往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

2 没有师生间的互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教学互动有4种形式:(1)教师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单向型;(2)教师与学生互相获得信息的双向型;(3)师生、生生之间信息多边输出和接受的多向型;(4)教师以学习的成员身份参与教学,生与生、师与生都相互作用的立体型。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为第4种互动类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个体身心的发展,如果没有个体的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教书育人就无从谈起。

2.1 没有互动,就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树立人本主义思想,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教学只有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要相信学生的潜能,视学生为不断发展的个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的,因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充分而全面的发展,其前提是承认并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从而使学生个性获得最佳发展。

在信息化社会,如果依然将大脑视为“储存事实的仓库”,教学即是用知识去填满“仓库”,显然是非常片面和脱离现实的。生物科学的进展是极其迅速的,如何让新成果、新知识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是生物教学中的难点。在我原来的教学实践中,只是由教师在课堂上介绍,自从实施值日生制度以来,这便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具体办法是:每节课通过值日生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中寻找有关生命科学的最新进展、生物与环境等相关的信息并报道给其他学生,以信息多、新、能脱稿作简单评论者为好。学生很喜欢做这种值日生,如值日生在讲微波对人是否有害时,先调查同学家庭中微波炉的拥有比例,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然后介绍了科学家做的相关试验,最后评论微波对人体无害,但要使用得当。又如炭疽热是继"9·11"恐怖事件后的生物恐怖活动,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有几位学生相继介绍了炭疽热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生物武器的相关问题,使其他学生对炭疽孢子有了清楚的认识,解除了不必要的恐慌,同时深化了课本上有关生物繁殖的知识。这样通过学生主动寻找资料,关注生命科学,并把信息与其他学生分享,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和对信息的敏锐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并掌握了收集信息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没有互动,就没有知识的内化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我将原来讲新课前的问答式复习设计成闯关游戏,尝试每讲完一章,每个学生出3道复习题,按难度梯度分为5分题、10分题、15分题,背面写上自己的学号(该学生拥有这道题的解释权及评分权)。同分值的题目放到一个盒子里,闯关学生自选分值,教师随机抽题学生答题,答对可继续闯关,累计得分,答错的被淘汰。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复习,并在此过程中使知识得到梳理并使之条理化,进行归纳后选择并区分主次,各有侧重,这是主动思维的过程。通过这些方式使学生感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是深深的快感、满足感和情感上的振奋。

3 共创是课堂的核心和凝聚力

一位哲人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人手中仍然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人拥有了两种思想。

“以“根对水分的吸收”为例,根毛吸水的道理是本节的重点。我从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原因,结合计算机软件展示微观变化,阐明重点,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巩固重点。我校地处大港,周边有大片盐碱滩,用什么办法让大港绿起来,变成花园城市?由学生调查提出办法,写简易报告。通过调查,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了自己的家乡,而且知道了一些绿化的经验做法,如换土等;但更多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新办法,如种植耐盐碱植物,进行无土栽培;有的学生提出用基因工程改造植物的基因,使之耐盐碱;有的学生提出注入一定的盐分,使根毛细胞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根毛可以吸水;有的提出多浇水。我补充说,通过灌排使土壤脱盐,从而降低土壤溶液浓度。由此看来,学生确实理解并掌握了重点,并能运用于实际中,同时也说明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并且是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没有互动,就不会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看法。师生互动过程中,师生思维的碰撞,像“原子反应堆”进发出无穷的能量,创造力得到直接开发和发挥,创新能力在一次次挑战和考验中得到增强。

4 共享是教与学的最佳境界

当学习成为一种探索未知、获得知识的寻宝活动时,课堂教学就成为了师生共享知识的快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对教学目标达成共识,享受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在快乐中实现了培养目标。

4.1 共享对学生来说,学海无崖苦作舟变成了学海无崖乐作舟 2002年生物教材的附录中增加了部分中英文名词对照表,我及时地引用到教学中,如细胞壁 cell wall,血糖 blood sugar,体液body fluid,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等术语,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使他们对生物学知识认识的更深刻了,还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巩固并促进了英语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树立了一种意识,在很多时候,看到、提到生物学的术语便会很自然地用英语表达,如值日生在讲到DDS——药物输送系统时,就用英语解释一下。有的学生已习惯上生物课时,把英语词典或文曲星摆在课桌上,随时利用。这样使学生在教师创造的和谐情景中探求知识、获得知识已成为一种乐趣,学习不再是苦差使,不再是负担,而是自觉的行动。在此过程中,不断获得的成功体验,吸引他们更加投入,从而主动学习。

4.2 共享对教师来说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也是学习者。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传统的学习模式把教师作为学科专家,但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教师原有的一桶水,往往已是一桶陈酿,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需要。在信息化社会,教师想拥有一桶常喝常新的水,实在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指明获取知识的途径,即教给学生打水的方法和介绍寻水的途径更为重要,它将使学生在离开教师后,仍然能够寻水解渴。这就需要教师有强烈的求知欲、创新欲,善于将最新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

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最佳结合,是知识结构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最佳结合,是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最佳结合,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最佳结合,最终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强化、深化、内化。学生也将从学习中获得的乐趣,使他们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和需要,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  

互动共建与共享_互动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