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庐山红色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庐山论文,遗产论文,红色论文,可持续利用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飞峙于长江和鄱阳湖之间,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庐山以其莫测的云海、奇峭的山峦、秀丽的风貌、深厚的文化积淀、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独特的地质地貌吸引了众多的游客,自古以来便是人们休闲避暑、观光度假和科学考察的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庐山是全国红色旅游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庐山都留下了众多的红色遗产资源。正因为如此,早在2001年时,庐山就已经成为国内红色旅游的发源地之一,并渐渐形成了一股红色旅游热潮[1]。然而,庐山的红色资源在随后的几年内并未因时事变化而得以全面发展,反而陷入到日渐式微的尴尬境地,因而探求其原因,实现可持续利用显得尤其必要。
一、庐山红色遗产资源及其特征
有关红色旅游与红色资源有着许多观点[2-4],本文的红色遗产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以及新中国建设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大量的珍贵历史遗迹与精神文化的综合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具有多方面的综合价值。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它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表现为以革命圣地、纪念地、革命文物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庐山作为一座政治名山,自上个世纪初以来,便与中国革命的火热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了。早在1927年的7月19日,在庐山的“仙岩饭店”里便酝酿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枪,使这里成为南昌起义的策源地。10年之后,这里成为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的重要场所,为推动对日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在随后的几十年内,庐山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解放与民族振兴的奋斗历程,也为庐山留下了大量的红色遗产资源,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庐山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资源品位高。庐山会议旧址和涉及红色资源的庐山别墅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他也分别被列为省级或市级文保单位,红色遗产资源给庐山的资源增添了许多亮点。第二,组合融入特征明显。庐山的红色遗产资源与其他文化与自然景观结合紧密,常与其他资源共同组合形成综合的旅游形象。别墅是早就存在的物质载体,通过共产党人的活动,融入了鲜活的红色文化,使别墅景观的生命力得到了新的升华。第三,分布集中。各资源点均分布于东谷一带,时空距离依托于密集便捷的交通网络,可以集中串联成为完整的红色旅游线路。第四,红色遗产的发生时期主要集中于解放后的20年内,是新时期共产党人为建设新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见证,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物及事迹相对较少。第五,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资源拓展性。除这些资源点外,庐山其他各风景点均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庐山的活动,是拓展庐山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总之,上个世纪中期的庐山历史,无论是与非,均是共产党人在追求光明道路上的一个深沉烙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是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基础。
二、庐山红色遗产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畅,缺乏有效组织
庐山管理体制是影响庐山发展的首要问题,国内许多有识之士对此也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但至今仍未得到改善[7,8]。究其原因,第一是历史沿革的积垢,自1949年5月庐山解放以来经历了10余次的变更,属地管辖与行政级别混乱不堪,沿至目前便形成了“一山六治”的“稳定格局”。第二是现实利益的争夺产物,除区划利益主体外,还涉及到各部门间、各团体间以及个人之间的利益纠纷,庐山已经成为一个利益的集中纠葛地。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下,庐山红色遗产资源的利用显得更加困顿,一是山上各红色资源难以与山下的红色资源形成整合;二是山上的红色资源也难以整合,美庐、会址、博物馆等景点实行的是独立的运作体系,未能形成和谐线路;三是另立的门票体制虽然给相关部门带来了直接的收益,但是这种另行的收费系统对于游客而言,是难以接受的。庐山的一票制与现实的多票制存在的隐性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庐山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巨大缺陷,给红色资源的充分利用带来了负面效应。
(二)主体形象不明,难识庐山真面目
管理体制不畅使庐山在对外的宣传上缺乏主体形象,庐山山上山下、山南山北各自为政,各自推销着自己的形象。庐山区说“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山南的星子县秀峰景区则称“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山顶则呼“不到牯岭街,枉来庐山瞥”,其他还有“不到石门涧,难识庐山面”、“不到铁船峰,枉来庐山中”,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自相矛盾的宣传口号令游客如坠庐山云雾,难识庐山真面目。在这种大环境下,庐山的红色遗产资源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会址突出的是庐山会议的简单展示,美庐着重的是别墅的造型及其历史故事,未能以红色将这些景点串联在一起,难以形成明确的规模形象,给游客的冲击力度自然也大大降低。通过对庐山各景点的游客的感知度情况分析,潜在游客与现实游客对红色资源的感知是不成正比的,其中对美庐和周恩来纪念馆的认识加强了,而对会址则表现出弱化的趋势(表2、表3)[9],这说明了红色景点的现实尴尬,迫切需要相互间的整合。
注:统计源于庐山风光网旅游论坛,时间截止到2005年3月30日15点30分。次数是指景点被网友提及的总次数,通过次数的统计以表明景点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三)游离于红色旅游网络之外
2005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江西省分别有1个、4条和5个入选,庐山未能进入这个网络之中[10]。然而,在此之前由江西省旅游局制定的《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却将庐山列入到了6条精品线路中第六条——“赣鄂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武汉—黄冈—九江(庐山)—共青城—南昌—井冈山[11]。仔细对照这2条消息,实际上都并未将庐山真正列入到红色旅游的网络之内,仅仅是因为它处在这样的一条交通线路上而不得不用括号的形式加以表达,其中原因不得而知,但是造成的结果却是令人伤心的。庐山曾一度被视为江西省旅游业的龙头,然而一夜之间,庐山的地位已经被井冈山所取代,这可以从2005五·一黄金周时的一组数据得到验证(表4)。
三、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一)统一规划,着力打造庐山红色旅游品牌
面对散落于各个部门、各个地域的红色资源,当务之急就是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充分发挥综合实力,实现庐山旅游品牌的新突破。首先,成立庐山红色旅游规划领导小组。由九江市政府负责全面统管,成员构成包括庐山管理局、庐山区、九江县、星子县、庐山自然保护区、庐山垦殖场以及相关利益单位,方便理顺协调区内的各种关系,为规划实施提供便利基础。其次,进行红色资源普查工作。树立正确的大红色资源观,可将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各种历史活动及其遗迹列入到红色资源范围内,时间上可适当加以放宽,从上个世纪初以来一直到现在;内容上包括以中国共产党人的活动主线外,还可包括一般大众及相关政党的正义活动;地域上以庐山为主体,包括山顶及其附近各地。在这种大红色资源观的指导下,可以打破时空等等限制因素,发掘到更多的资源,为庐山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第三,规划内容应涉及到红色客源市场分析定位、主体形象定位、产品及项目策划、游线的网络化设计、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布局、规划实施措施以及重点红色资源点的详细设计和近期实施纲要,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为打造庐山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确定方向。
(二)加强与其他资源的有机结合,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
作为拥有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众多桂冠于一身的庐山,是众多资源的集合体,具有旅游发展的先天优势。然而,以避暑胜地著称的庐山旅游业,在生命周期规律的作用下,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产品老化趋势,受季节影响大,淡旺季明显,制约了庐山旅游业的深入发展。红色资源是一种颇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如开发得好可以成为庐山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但是,鉴于庐山的整体资源特征,单纯的红色资源开发,不可能赢得市场的青睐,必须与庐山的其他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位于芦林湖边的毛泽东同志旧居,除以毛泽东同志在庐山活动的核心要素资源外,还可以结合庐山的建筑文化、历史文化、科技文化、自然生态等内容,使游客在领略伟人魅力的同时,学习到庐山别墅源起和地质冰川等相关知识,从而使庐山的形象在游客心目中得到升华,有利于庐山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生和崛起。
(三)整体保护,推动庐山红色资源的全面持续利用
庐山的红色资源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需要我们当代人在享用的同时,切实做好保护工作,使后代人能得到同样的享用,确保代际公平,实现持续利用目的。针对庐山红色资源的特征,必须实施整体保护原则,不仅是对核心资源的保护,还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保护。首先是对核心资源的保护,目前的红色资源有大部分已经被纳入到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体系之内,对这些资源的保护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然而,我们仍需要在此基础上,对一些具体的细节进行改进。例如对名人别墅的整治中,不仅要对外表进行恢复性保护,对内部空间也需要进一步加以充实恢复,不能仅仅是作为一般的展示陈列和住宿体验,还必须运用动态化、科学化的活动内容去充实冰冷的空间,使游客既体验到红色文化的同时,也有利于红色资源的保护。其次,外部环境的保护。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划有一定范围的保护区域,但是这仍然是不够的,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庐山大气、水体、植被以及人为活动都必须进行监控,维护好自然与人为环境,不仅对庐山的红色资源有利,对整个庐山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扩大解说,融入全国红色旅游网络
解说不是对事物的简单描述,而是通过体验揭示事物内在意义与相互联系。解说的目的有二:对于游客来说,通过对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理解与欣赏,进行双方的信息交流以融入自然与历史;对于旅游地来说,要通过解说为游客提供一种愉快而有意义的体验,从而影响公众的态度与行为,不仅让人们尊重自然与历史文化,同时寻求公众对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与条例的理解与支持[12]。解说不仅仅是宣传,解说是目的地向他人展示自身独特自然与文化的过程,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说使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建立起一致性的认同。庐山要融入到全国的红色旅游网络之内,要让世人接受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区域,就必须加强对庐山红色资源的解说力度。首先,实施全民解说计划。庐山在这方面已经有比较好的做法,通过读书、培训等方式,领导带头、群众跟进,让庐山民众都成为导游员,让来庐山的游客充分领略到庐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绝妙的自然风光,口口传播的口碑效应对庐山形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媒介选择。对比国内各名山的网站数量及质量,庐山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庐山红色资源的介绍也仅是见于庐山官方网站的一个角落,对外推广力度有待增强。媒介可以包括广播、电视、杂志、传单等传统宣传方式,更应该发挥现代网络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