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入学考试中开设语文考试可能是无益的_文学论文

在中学入学考试中开设语文考试可能是无益的_文学论文

中考语文开卷考试未必有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考论文,有益论文,语文论文,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几年,笔者所在地区中考语文考试采用了开卷考试的方法,其理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受到了有关方面的褒奖,也迎合了部分初中生的口味。但带来的后果是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的严重脱节,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及写作能力的滑坡,并直接影响到语文高考的质量。笔者认为中考语文开卷考试弊大于利,其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从语文教学的目标来看,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语文开卷考试的意图大概就在这里。这个理念本来没错。但笔者认为,“语文”二字中的“语”,即为语言,而语文的“文”字应有三层境界,第一个层次是“文字”的意思,第二个层次是“文学”的内涵,第三个层次则是“文化”的境界。第一个层面即“文字”的境界是“文”的技术层面,它是中国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民族语言层面,也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也是语文的“工具性”和“基础性”的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部分“课程总目标”的第六条明确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阶段性目标中,分四个学段对“识字”和“写字”目标分别进行了具体的界定。也就是说,识字和写字的主要任务应该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中完成,并实施考核。而且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而我们的语文中考因为是开卷考试,学生可以携带工具书,无法测试普通话的读音、汉字的字形、词义等而把这一重大任务给忽略了,仅仅只测试学生书写一首小诗来判断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的确显得太单薄。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到了高中阶段之后,还要花相当的气力来弥补这项工作,因为高考中这一部分还占近十分之一的比分。因为中考不测试,自然学生不会太多地重视这一块,以致于阅读时囫囵吞枣,写作中提笔忘字的大有人在。而且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结束,标志着有一部分学生将不再接受学校教育了,那么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就更应该在这九年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才是。所以,笔者认为,中考应该有一个明确严格的考试大纲,把字词的考核作为中考的重点之一,像全国的普通话等级考试那样去严格地进行量化测试,真正体现义务教育课程地位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即“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而这一目标又决不是开卷考试所能检测的。

另外,由于中考语文测试中淡化了语法知识考核这一块,使许多初中学生升入高中之后,还不知道哪些词是名词,哪些词是动词,更不了解句子的内部结构方式。淡化语法者的理由是只要会说话就行了,不必去记那些语法概念。殊不知,不懂语法的直接后果是说话时病句不断,修改病句时无从下手,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如被动句、判断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更是无从谈起。而且综观其他国家的语言教学,都特别重视语法教学,语法教学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甚至不教语法不行,而中国人学汉语又怎么可以不重视语法的教学呢?语法是语言的规范,有法规而不依照法规教学,学语言就无章可循。

其次,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认识事物总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语文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作为语文的第二层的“文学”境界必须是建立在认识文字,读懂文章的基本意思的基础上的,当一个学生读懂了文章的基本意思,而且又觉得文章中的某个字用得妙,某句话说得有意思,这篇文章写得真不错,这就开始有鉴赏的意味了,也就开始了“文学”层面的鉴赏了。当然文学层面也有由低到高的多种。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较迅速的发展,但这时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的支持,因而显得十分薄弱。如果一味地强调让他们去阅读,去欣赏,去品味,那无异于揠苗助长或者叫空中建楼阁。因为他们连基本的字义、词义都没有弄清楚,又如何去做那些鉴赏题呢?即便是“新课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七条也只提到“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工具性”的定位就应当是让学生不再是文盲,能开口说,阅读,使用这门母语进行交流。而高中阶段则是用中华文化的精髓来打造一颗坚强的“中国心”的阶段,理应侧重语文的第二个层面,即“文学”层面,新课标在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第五条明确提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中的第一点就是“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的教学建议,也就是说关于识字与写字的主要任务应该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好好地完成,并实施考核。现代文的阅读、鉴赏考查应当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还有,从初中生的智力发展特征来看,这一时期是他们记忆力最好,应该大量储备知识的阶段,许多的诗词名句、名篇需要背诵、记忆,为他们的说话和写作做准备。《新课标》对7~9年级规定的阶段性目标明确提出,本阶段要“背诵优秀诗文80篇”,而开卷考试就意味着对这一部分的考查成为了盲区。这样就使得许多功利性极强的学生根本就不会主动背诵优秀诗文,那他们平时的说话和写作中又怎么会有文采飞扬呢?更有甚者,许多学生把背诵当成一种负担,错误地把背诵同应试教育等同起来,殊不知记忆力也是一种能力。

其三,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语文开卷只考日常交际会话和阅读的做法,让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无所适从,许多语文教师上课干脆抛开书本,仅仅组织一些看似热闹的活动,再就是让学生去随意地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本来识字就不多,理解能力欠缺的学生去做这样的工作岂不是太难为他们了吗?况且,没有系统地学习一些语文基本知识,学生又怎么能形成语文能力呢?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就没有了一个明确的导向,在开卷考试的指挥捧下,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实际上陷入了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

同时,语文开卷考试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由于写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许多学生本来就深感头痛,教师教作文也更是伤透脑筋,加上受功利性的驱使,在开卷考试地区的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平时根本就不去用心指导学生的写作,而是教给学生一些在应考中投机取巧的方法,即如何杂取他人种种合为一篇文章。因为是开卷考试,大量的作文书可以带入考场,所以教师就告诉学生如何在命题范围内摘抄一些段落或句子来拼凑组合,只要通顺成篇,达到规定的字数,既不会被判宿构,也还可以得到个及格分,岂不是皆大欢喜?这样做的结果是到了高中,学生还没有起码的文体概念,写出来的文章更是“几不像”(既不像记叙文,也不像议论文,更不像散文),一到作文时就开始东奔西走找作文资料应付写作。长此以往,又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

笔者认为,初中阶段语文考试还是应当以闭卷为宜,着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测试。倒是高考语文考试不妨做一做开卷考试尝试。

标签:;  ;  ;  ;  

在中学入学考试中开设语文考试可能是无益的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