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薛冰

煤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薛冰

.黑龙江省煤田地质测试研究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煤层气的组分、形成原因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吸附性能的因素,为下一步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有效增加洁净能源供给、改变目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提供了技术指导。

关键词:吸附态;煤;影响因素

引言

煤是一种复杂的高分子多孔材料,具有不同的组成成分和孔结构。在前人的工作中,已大量研究了温度、压力、煤级、显微组分和水分含量等因素对煤吸附煤层气的影响。但是,煤对煤层气的吸附能力不仅依赖于煤的孔结构,煤的表面特性也影响其对CH4的吸附能力。因此,本文对煤层气的组分和形成原因进行概述,分析了煤层气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并对煤吸附性进行研究与应用展望。

1煤层气的组分和形成原因

(1)煤层气的组成。按煤层气的存储形式,可将煤层气分为吸附状态、自由状态和溶解状态。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其余为其它烃类气体和CO2,包括煤化作用过程中生成的气体:CH4、湿气(C2H6、C3H8等)、N2、H2、H2S等。其中,CH4占93%,CO2占3%,湿气占3%,N2占1%,煤层气干燥系数占0.77~1.0。(2)煤层气形成原因。煤层气的成因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复杂性,不同地区、不同地质背景煤层气成因类型不同。结合近期完成的实际测试数据,提出了煤层气成因分为4类:生物成因、热成因、混合成因和无机成因。

2煤层气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

2.1煤级和煤体结构

煤的变质程度直接影响着煤的结构及化学组成,并严重制约着煤的吸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煤对气体吸附能力随着煤阶变化有两种趋势:吸附能力随煤阶的增加而增大;“U”型变化,即吸附量在高挥发分烟煤A阶段附近存在一个最小值。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在1.2%~4%时,吸附量随着煤化程度增加而增加。

2.2吸附膨胀应力和渗透率的关系

煤吸附气体必然会产生膨胀变形,煤粒变形向孔隙空间发展必然会受到有限空间的限制而产生一种力,即吸附膨胀应力。而煤的吸附能力越强,吸附的瓦斯越多,发生的膨胀变形越大,使渗透孔隙通道减小的越多。因此,寻找由吸附膨胀变形而滋生的吸附膨胀应力和渗透率的关系,也显得十分重要。气体在煤层中主要呈吸附态,其对煤的力学作用主要是吸附气体引起的。吸附能使煤产生膨胀变形,在约束条件下产生膨胀应力,而煤粒接触点处相当于单向受压状态,所以吸附膨胀应力与吸附膨胀变形服从Hooke定律。

2.3孔隙结构

随着煤体结构破坏程度的增强(原生结构煤–碎裂煤–碎粒煤–糜棱煤),胡襄煤田煤样中总孔体积先减小后增大,其孔隙率和总孔比表面积均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与总孔体积变化趋势相一致。煤吸附气体的过程中,在孔径大小允许气体分子通过的前提下,孔径越小,孔隙内表面能叠加的表面势能也越大,对气体的吸附能力也就越大,气体分子在多孔介质运移过程中,优先吸附在微孔,其后随着流体压力的增大,气体分子在较大孔隙中吸附。因此,变质程度低的煤,煤层压实、收缩尚不够强烈,结构疏松,大孔含量高,微孔、过渡孔含量相对较低,饱和吸附量也相对较低;而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加,煤层经历了剧烈的构造应力作用(碎粒煤、糜棱煤),微孔、过渡孔含量明显增高,随之微孔比表面积也增加,吸附性测试结果(属于焦煤)显示,吸附在其孔隙表面的煤层气含量也相对增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温度

游离气越多,吸附气就越少,吸附作用还和温度有密切关系。实验数据显示:温度每提高1℃,煤吸附瓦斯的能力减少约7%。因为温度的增加,瓦斯的活性变高,使得煤体吸附困难,与此同时甲烷分子获取了能动性,从而离开煤体表面。

2.5有机显微组分

由各样品显微组分与吸附能力关系来看,煤的吸附能力与煤中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总和呈一定正相关,随着二者组分含量的增加,煤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强。研究表明,煤变质程度对煤吸附能力影响较大,而煤显微组分的含量又随煤变质程度变化而变化,为分析镜质组与惰质组含量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必须排除煤变质程度对二者的干扰,故分别做出其随煤变质程度变化的关系。随煤变质程度的增高,煤中镜质组与惰质组含量呈阶段性变化,在Ro<2.0%时,煤的吸附能力随镜质组含量升高而变大,随惰质组含量升高而变小,且随着Ro的增大变化速率逐渐减小,曲线斜率降低;当Ro>2.0%时,镜质组含量持续升高,惰质组含量变化趋于平稳,吸附能力与镜质组相关性降低,表现出与惰质组的较好相关性。中低煤变质阶段,煤的吸附能力随镜质组含量增高而增强的规律较为明显,二者总是分别在同时取到高值和低值,说明镜质组在该阶段对煤的吸附能力影响较大,这是由于随着镜质组含量增加,储层内微孔体积变大,而煤中以甲烷为主的气体优先吸附于孔径较小的孔隙中导致。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高,其吸附能力与惰质组含量的相关性变大,兰氏体积随惰质组含量增加而增大,这一现象与惰质组中丝质体的含量有关。丝质体是由植物的根茎叶经丝炭化作用而形成,其内多保存了植物细胞孔,可作为气体吸附空间,且亲甲烷能力强于镜质组,当含量较低时对煤的吸附能力影响不明显,随着煤变质程度升高,丝质体含量上升,进而导致煤吸附能力增强。上述分析表明,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高,孔隙度、微孔体积与比表面积均呈现U型变化,镜质组含量升高,惰质组含量下降,孔隙形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煤变质程度较低时,孔隙度与比表面积较大,气体吸附空间较大,但由于该阶段储层内气体主要以游离态赋存于大中孔之中,易于扩散,且孔隙形态以开放性连通孔为主,使得其吸附能力较低;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高,孔吸度与比表面积有所下降,但在该阶段微孔所占比例上升,镜质组含量升高,惰质组中丝质体含量亦有所上升,并伴随有墨水瓶孔的出现,使得煤样吸附能力变强,兰氏体积变大;到达高变质程度阶段,煤样孔隙与比表面积变大,微孔体积增加,惰质组含量升高,在中等变质程度出现的墨水瓶孔成为主要孔隙类型,进而导致兰氏体积变大,吸附能力增强。

3煤吸附性研究与应用展望

煤的吸附性研究现在主要集中在对气体分子如CH4、CO2、N2、O2,水分、一些伴生矿物和重金属离子,而研究目的也主要集中在了煤炭开采危险性、煤炭自燃危险性及风化速度、煤炭燃烧值降低和运输成本升高问题、煤炭燃烧后的污染,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尽管煤的吸附性能与非金属矿物如沸石、膨润土、麦饭石等相比还有很多不足,并且吸附性能与煤的种类及煤阶高低、产地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但我们相信将来对于煤吸附性的研究会扩展到表面活化与钝化、煤吸附有害物质、煤中有害物质的分离等方面。总之煤的吸附性是煤各种特性中尚未完全开发利用的领域,必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结语

煤的吸附能力作为影响煤层含气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煤层气井的产能。对于煤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研究者从煤阶角度对煤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认为煤阶是控制煤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对其余因素均有不同见解。所以,对比同一盆地不同变质程度煤吸附能力控制因素及差异,对整合煤层气富集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对指导不同煤阶煤层气藏勘探开发理念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钟玲文.煤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29(3):327–36.

[2]雷东记,郭晓洁.静电场对煤样吸附瓦斯的影响研究[J].煤矿安全,2015,46(4):5-8.

[3]张健,汪志明.煤层应力对裂隙渗透率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8,6(32):92-95.

论文作者:薛冰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煤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分析论文_薛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